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读本丨一个人的阿勒泰,千万人的「制氧机」

2024-05-23娱乐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一夜爆红大受追捧,原生态的美治愈都市人的心灵。
▶▶该剧的原作散文集已出版15年,作者李娟也早已是圈内的传奇。与电视剧相比,原作所呈现的生活更为丰富,营造的氛围也更远离尘嚣。
▶▶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我们都栖身小小的角落。爱上阿勒泰的人们,是在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有阿勒泰陪伴的一周,班味儿都淡了」
5月7日,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平台同步开播,立即收获如潮好评,不仅连续夺得央视收视第1+全网收视榜首,还创下十多个热搜。
网友们不吝赞美之辞:「这才是真正的‘美’剧!」「好像在格子间里吸氧,治愈精神内耗」「不建议大家去看‘阿勒泰’,因为太短了,根本看不够!」
这部短剧的情节很简单:
19岁女孩李文秀,怀揣着一个文学梦在乌鲁木齐打工,却因读书不多而被人嘲笑。在搞砸了餐馆的一次重要接待之后,文秀回到家乡阿勒泰,和母亲、奶奶一起生活,并结识了热情鬼马的哈萨克族少年巴太。
文秀感受着牧民的生活方式,一步步发现了戈壁与草原的壮美、牧民们的淳朴善良与固执,学会了如何去爱和生活。一直没有放弃写作梦想的文秀终于出版了作品,并留在出版社工作,与巴太遗憾错过。四处游历的她整理自己的见闻陆续写成书。
又一个三年后,在临近春节之际,文秀回到彩虹布拉克。在烟花绚烂升空之际,马蹄声传来,循声望去,摘下帽子的巴太露出了那张熟悉的面孔。
在观众眼中,【我的阿勒泰】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纯粹的、未被污染的生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电影质感的镜头下,戈壁、草地、雪山、荒漠、树林、湖泊美如油画,牧民们转场、叼羊、赛马、摘木耳、弹琴唱歌,随性又自由。
大家看到了一个与钢筋水泥的都市生活截然相反的世界,看到了另一个中国的模样。
对都市人来说,这种生活是妥妥的「诗与远方」,自然令人无限向往。
整部剧透露着文艺片的平淡、内敛,剧情也相对松散。但制作团队非常用心,除了娓娓道来牧场故事外,风格上还有意识地营造了轻松幽默的氛围。
一个经典镜头是:在可可托海附近的一个村庄,摩托车店外贴着一张巨大的刘德华代言海报,刘德华帅气地站在那里,旁边一头牛正在津津有味地舔他的脸。
这个镜头只有两秒,但剧组花了很长时间与刘德华团队协商,要来了刘德华的肖像权。
「很好地去除了五一后连上六天的‘班味儿’」「没有一个打工人不想去阿勒泰」,这部剧就这样爆火,甚至带动了阿勒泰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当地多家文旅部门推出【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态」,倡导「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看一遍就难以忘怀的文字」
【我的阿勒泰】并不是原创剧集,而是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虽然电视剧是刚爆火,但在文学圈,无论李娟还是「我的阿勒泰」,都已经是一个传奇很久了,毕竟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文学天才」「畅销书作家」等称号在李娟身上已经多年。
视频号网红「范大山」曾经讲过「一个悲伤的追星故事」:
数年前,22岁的范大山读到【我的阿勒泰】,无比热爱,看到序言里写着「此刻我仍生活在偏远寂静的阿克哈拉村」。他居然从北京跑去新疆,想去见李娟一面。
当时他骑自行车从北京到连云港,在连云港把自行车拆成零件装上火车,乘绿皮火车坐到乌鲁木齐,再坐长途汽车去阿勒泰,走过了无人区戈壁滩到了富蕴县,又到镇上,这个镇有多偏僻?「整个镇没有人会说汉语」。
见到李娟了吗?
并没有!这时候李娟已经搬走两年了。
范大山说:「回来后我还在微博上给她留言了,她也没有搭理我!」
的确是一个「悲伤又遗憾」的故事,但足以见出李娟的文字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以及拥有多么执着的粉丝。
从1999年写作至今,李娟已经出版过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几乎拿遍了中国散文的最高奖: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文学新人奖……
这缕「吹向文坛的清新之风」,来自遥远的大西北。李娟的创作带有半自传色彩,所有的作品都没有离开她所成长和生活的新疆,所以有人说阿勒泰之于李娟,就像撒哈拉之于三毛、北极村之于迟子建、呼兰河之于萧红。
「李娟」这个名字非常普通,她的文字却十分有辨识度。王安忆曾评价李娟: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在作家圈,李娟享有非常高的赞誉:朱天文说「我在台北读到了李娟,真不可思议,我同时就在李娟那独一无二的新疆」;陈村说「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来的」;她的伯乐刘亮程则说:「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
李娟的文章带有广袤无垠的荒野感,流淌着心平气和的温柔,自然的凛冽、生活的艰苦与生动有趣的日常细节融合在一起,把世间的美好,若无其事地乘以二呈现给读者。
但是李娟说,自己不是刻意要制造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滤镜,把很多美好的东西写出来,不是要让别人羡慕向往,而是这个东西本身打动了自己。
45岁的李娟现在安静地生活在新疆,一个人包饺子、遛猫、修理书架、散步……偶尔的直播是「唯一与网友交流的社交方式」。
寻找每个人自己的「阿勒泰」
虽然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被誉为「文学作品影视化开出的一朵惊艳的花」,但依然有很多人不买账,特别是一些「原著党」,对改编后的电视剧有颇多不满。比如添加母亲的恋爱线、把「外婆」改为「奶奶」、把文秀母女的牧民身份认同改为汉族外来者,尤其是以原作中不存在的「文秀与巴太的恋情」为主线,被批评为「打着李娟旗号的牧场恋爱剧」「这个恋爱非谈不可吗?」
也有一些观众表示,至少是通过电视剧才知道了李娟的名字并开始读她的书、散文影视化必然要增加故事情节、此剧的清新与朴素仍是当下无数电视剧望尘莫及的……
争议其实是好事,通过电视剧扩大了原作的影响,让更多人去关注作者更多的作品,更是双赢。
的确,与追电视剧相比,静下心来读李娟的文字更能感受到一种旷远与沉静,在文章中总能不经意遇到与心灵相通的文字:
——我出生在新疆,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
——没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团。但星空华丽,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欢。星空的明亮与大地的黑暗断然分割。
——这荒野真是不讲道理。但慢慢地,这荒野又会让你觉得自己曾努力去明白的那些道理也许才是真正没道理的。
——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作为热爱生活的人,李娟也讲述了很多轻松而饶有趣味的小事,比如自己在乌鲁木齐花五块钱买了一只「金丝熊」带回家,被妈妈骂:家里到处都是耗子,还花这么多钱又买回来一只!
比如外婆喝一口稀饭:「哎哟!哪个做的饭?煮熟就可以了嘛!哪么煮这么烫?」用筷子在稀饭里搅一搅:「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
在新版【阿勒泰的角落】中,李娟写下一句寄语:「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我们都栖身小小的角落」。
李娟说,牧场有牧场的纯真,城市也有城市的纯真;乡村有乡村的自由,城市也有城市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城市也是我们的故乡,不要去盲目地追求远方的生活,也不要觉得只要改变了当下的环境,就可以改变一切。
在格子间、办公室向往阿勒泰的我们,实际上已经通过文字抵达了阿勒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限广袤的空间,那是比阿勒泰还要辽阔的世界。
记者:李雪萌编辑:张钰校对: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