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这部电影之后,周星驰成为了「喜剧之王」

2024-08-31娱乐

这部电影之后,周星驰成为了「喜剧之王」

周星驰的影迷等了一年又一年,他还没有新片出来。

但好消息是,【食神】要重映了。

这部1996年上映的电影,当年极为卖座,斩获年度票房第二。 尽管在周星驰的整个作品谱系中不是被现在观众讨论最多的一部,但在我看来,却是标志周星驰走向完全个人表达的成熟之作。

如果你已看过很多遍【食神】,再看一遍仍会感慨,为什么这个故事如此吸引人?如果你是新的观众,走进电影院依然会被28年前这部电影的思想打动——它所映射的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至今看来都像一则尖锐而时髦的寓言。而这也正是周星驰在港片辉煌时期留下的独特印记,他的喜剧,百看不厌,历久弥新。

【食神】讲述了一个过气大厨重回巅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轨迹,正是周星驰本人所经历的平行现实。

1995年,【大话西游】预算超支分两部上映,票房惨败。曾屡获票房冠军的周星驰,被批评为「文化垃圾」的制造者,遭到市场唾弃。电影之外,他因与朱茵绯闻、向太关系不和也引来颇多争议。周星驰的市场号召力、创作力和个人品行都遭到质疑,正如【食神】中的史蒂芬·周,一朝从云端坠落。

从「高处不胜寒」,到「咸鱼再翻身」,这个故事似曾相识。早在1992年【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所饰演的苏乞儿,就与【食神】中的史蒂芬·周有颇多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在武界,一个在食界。苏乞儿从衣食无忧到被小人陷害再重新振作,「食神」也复制了相似的路线,来了个爽文逆转。这个故事模型,周星驰驾轻就熟。

但与【武状元苏乞儿】不同的是,【食神】明显在情节设置和价值输出上变得简约精练。 【苏乞儿】中有许多枝枝杈杈的部分,或为增强喜剧效果,或为讨好观众,聚焦在苏乞儿个人的成长线并不十分鲜明。而经历了【大话西游】的挫败后,周星驰似乎完全领悟了如何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哀叹——他不再局限于局部的情感关系,父子情、兄弟情或爱情……这些都不是使人物命运发生改变的关键契机。契机有且只有一个: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在某个时刻激发出超越技艺甚至生死的能量——这个主角才得到了天命一般的启示,无往不利,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大话西游】(两部)中,500年的爱情故事要讲的也是一场个人修行。

但当时的周星驰似乎有太多话要讲,有太多道理已悟在嘴边,他还没有找到「合适」(被当时世人接受) 的方式。【大话西游】正是周星驰转型从表演喜剧向「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节点。习惯了看他无厘头大笑的观众们一下子没法接受:他开始讲道理了,他流泪了,他不再好笑。

经过【大话西游】的市场检验,周星驰似乎领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还要好笑的我,我有;但我要更强烈表达我的价值观,我要到故事里讲透。

【食神】开启了周星驰真正纯属的个人喜剧风格。既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又有启迪人心的情感力量。夸张的动作表演依然是周星驰的拿手范式,但他有意减少了——与【唐伯虎点秋香】对比,明显你可以感到那种漫画式的表演动作已不再是【食神】的核心。

谷德昭、薛家燕、林雪、黄启文等一众配角继续承担市井幽默的职责——正如【少林足球】【功夫】中各个鲜亮的小角色——但主角周星驰,他的任务不再只是逗笑观众。他要让观众感受到苦和悲,笑着流下眼泪。

人们常说「喜剧的核心是悲剧」,这很抽象。

但在成功甚至伟大的喜剧演员那里,却十分具体。

卓别林 代表作【城市之光】的开头,流浪汉从城市雕像上睡了一夜下来,市民们一边歌颂和平的城市精神,一边面对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的屁股——他却正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雕像。

而【少林足球】的开头,周星驰现身,在一个商业广场前劈叉着站起身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强手就在这不起眼的街巷处,被高昂着头颅的城市精英们无视,只因他贫苦、他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拾荒人。

周星驰与卓别林有太多共通之处。早年贫苦的经历,为他们整个艺术生涯贡献养分。特吕弗说,卓别林「虽然不是惟一一个描绘饥饿的导演,但却是惟一一个曾经切身体会过饥饿滋味的人」。

这也正是周星驰能够在最广大层面引起人们共鸣的基础。 当【食神】中的史蒂芬·周流落街头,他在庙街的龌龊小巷里不省人事,有人经过随地小便,有老鼠经过若无其事,他却安然躺在地上,真正像极了潦倒的人。而小巷外的庙街上还有另一番火热景象——那里也比拼着「食神」,谁家的菜好吃,就直接决定了他们明天是否还能活着。因此我们看到真正底层奋斗的状态——不是「我想如此」,而是「我不得不如此」。关于生存的游戏,每天都在街头上演,史蒂芬·周终于找到了精神上的同盟:你我都是咸鱼,只有靠这共同的生存欲一起翻身。

在【食神】之后的【少林足球】【功夫】中,底层人联合起来做高手,已成了命运决战最强的一味猛药。一个人翻身好看吗?好看。但假使一群人都能翻身?分外好看。

「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这是史蒂芬·周的领悟。电影之外,周星驰何尝没有察觉,正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角色,为电影注入了生动的细节,亦使核心脉络走向更开阔的天地,爆发出核弹般的能量。

【少林足球】中歪瓜裂枣的足球队,踢出了难以置信的动作;【功夫】中的「猪笼城寨」藏了千千万万个高手,现身的不过是其中一二。「弱水三千取一瓢饮」,【食神】里那一瓢,就是「黯然销魂饭」。周星驰悟出了「大道至简」,最不起眼的恰恰是最可以做到极致的人和事,引领他向电影创作的更高处去。

在世俗层面,周星驰和卓别林一样,有千千万万种方式,将人和物置于边缘,使人们发笑。所谓的「无厘头」,就是莫名其妙的逻辑,在他们的电影中表现为一种理所当然,也是对命运之神始终嘲弄的接受。

卓别林能把桌上的皮鞋当成一顿牛排美美吃完,周星驰也能把撒尿牛丸当作乒乓打一场街头比赛。食物在他们眼中,既是用于饱腹的物体,也是幸福其他含义的象征。因此「黯然销魂饭」包容了更广阔的语义,抚慰人心的温暖、个人生命的领悟、还有至死不渝的爱情,都可以为这一碗平民饭赋魂,讲出层层叠叠的含义。——而广大观众所能理解的,即使不是最悲哀的那部分,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饭,已经是最好的符号。它可以直接打通人心,勾起人们最普遍的共鸣。这正是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之后明白的,世俗和神性可以连结,但连结无需高深复杂的事物,只需要一个最简单明了的东西。

【功夫】中的棒棒糖,【少林足球】中的包子,不都是【食神】「黯然销魂饭」的变身?但它们各有各的故事,也各有各的神性。最终人们记住的,是不同的微笑和泪水。在技艺的演变中,周星驰终于达到炉火纯青——他讲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也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动的故事。

对了,【食神】中还有一点好看却没有被人在意的元素。功夫,你看到了吗?当周星驰将少林武术融入那一碗「黯然销魂饭」,他所带来的不仅是漂亮凌厉的动作表演,还有对功夫始终挂念、推崇、一以贯之的决心。

你或者可以将周星驰的大部分电影都理解为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热爱功夫的平民,在神话、武侠、餐饮、足球等各个领域都用了功夫;

终于,他成为了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