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中国钢琴市场,真的崩盘了吗?|争鸣

2024-01-26娱乐

有人说中国钢琴销量2023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有人说2023年中国钢琴市场延续着小幅上涨的态势。谁说得对?这一点姑且不论,但有一点显而易见:无论是钢琴销售商还是音乐培训机构,在2023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同样日子不好过的,还有钢琴教师。

我2000年本科毕业于一所综合大学的音乐系,班上有几个声乐专业的同学毕业后转头去教钢琴,因为学钢琴的学生远比学声乐的学生多。班上钢琴专业的同学呢?毕业后都去了综合大学音乐院系担任钢琴教师。这在今天毫无可能。我也在综合大学的音乐学院任教,前段时间单位面试了几个留洋钢琴博士,水平远比我的钢琴专业同学高超,但挑出一个最好的报给人事处,还没送到校务会就在半道被「咔嚓」了——因为钢琴系已经超编。据我了解,这种现象还不只出在我们一家,而是我国音乐院系的普遍情况。

但这能说明我国钢琴市场崩盘了吗?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只能说明,我国钢琴市场曾经长期处于「非常」状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友好通商」。随之,西方钢琴商发现了这个巨大的东方市场,信心满满将钢琴装满大船运到中国。他们一心认为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却是赔得底掉。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国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钢琴这个「奢侈家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钢琴声音「直不楞登」,没有国人熟悉的音乐应有的「带弯儿」腔音和生动气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但钢琴市场并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钢琴并非普罗大众的刚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钢琴代表了「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直到1980年,我国钢琴年销量还不到1万台。

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钢琴进入狂飙时代。到了21世纪初,【琴童】杂志的【钢琴考级二十年有感——致家长的公开信】宣称,「中国有3600万人正在学钢琴。」这时钢琴教师供不应求,因而也就有了声乐专业大学生改教钢琴的现象。

钢琴狂飙的因素很多,除了经济发展、广告宣传、从众心理、升学加分、考级和「艺考热」助推,也有将钢琴视为社交货币、身份标识的情况。这就像曾经的高尔夫和现在的马术。但这明显是收智商税。就锻炼身体、提升合作及对抗能力来说,高尔夫和马术比会街头篮球更为有效吗?

就社交货币来说,钢琴的通货膨胀率远比高尔夫更高。高尔夫球场毕竟存在稀缺性,而「3600万人正在学钢琴」以及街头钢琴的出现,则说明钢琴已然褪去社交货币的属性,正在回归乐器本质。

饶是如此,我们也会发现我国人均钢琴保有量不足1%,与欧美的3%强尚有差距。在这种意义上,我国的钢琴市场还有发展空间,并不会突然崩盘。

当然,我也不认同某些机构宣称的「钢琴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会再次飞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萌芽、发展、成熟以及衰落,钢琴也不例外。我国人均钢琴保有量从空白到1%,这是一个巨大而迅猛的发展期,「赶上风口猪都会飞」。但人均钢琴保有量从1%爬升到2%则必然缓慢,甚至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原来钢琴从业人员规模很小,僧少自然粥分得多。但今天呢?每1000个考生中就有100个艺考生,每100个艺考生中哪怕只有1个钢琴生,每年的数量也能达到1万人。这么些年累积下来,数字已经很是壮观。而钢琴市场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期进入平台期,哪怕「粥」比世纪初有所增加,但是架不住「僧」增加得更多。

在钢琴的西方故乡,钢琴则已进入衰退期。我们可以看到,欧美一些青少年钢琴赛场充斥亚裔面孔。钢琴乃是机械工业时代的产物,随着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钢琴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唐诗宋词再好都不可能「再次飞升」。

我们还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钢琴市场的今天,亦就是我国钢琴市场的明天。西方钢琴早已进入买方市场,这从课费就能看得出来:知名音乐学院的知名钢琴家,一节课费换算成人民币不过一千元上下。而在人均收入更少的我国,知名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一节课敢收到五千元甚至更高。但今天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艺考热」已经降温,高价学费难以维持。而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和钢琴专业毕业生的继续增加,哪怕不走专业道路的普通琴童还能维持原来的比例甚至略有抬升,我国的钢琴教师也将会和西方一样供过于求。

中国钢琴市场既没有崩盘更不会飞升,不过是回归正常,是好事。但回归正常对于某些钢琴人却可谓惨烈:五千元的钢琴课费将会无一例外降至四千、三千、两千元,两百元的钢琴课费有一部分将会降至一百五、一百元,而品质不佳的钢琴教师、钢琴培训机构、钢琴制造商、钢琴销售商,将会被无情挤出牌局。

张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