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洋为中用的典范——歌曲【往事如歌】赏析

2024-03-25娱乐

往事如歌:洋为中用的典范

——歌曲【往事如歌】赏析

文 \ 纵横

04:41

不是每首歌都能让人心生喜欢,但总会有那么一、两首歌会拨动你或我的心弦。歌曲【往事如歌】就是拨动了笔者心弦,并让我如痴如醉沉浸在歌声里又难以自拔的作品。

隐约记得是在 2010 年某个夏夜,朋友向我推荐听了歌曲【斯卡布罗集市】;当时或许是因为不懂外语的缘故,所以谈不上喜欢。再后来家庭聚会去歌城 K 歌时,外甥女点唱了这首歌,我听了依然无感;这可能与我听惯了原乡的本土民歌有关,也或许与我审美取向和欣赏水平有关吧。

后疫情时代,笔者的闲暇似乎比以往多了些。我在网上偶然听到了根据【斯卡布罗集市】重新填词的【往事如歌】,在单曲循环播放的过程中,突然让我对歌曲旋律有了「以前听时无感觉,而今再听真美妙」的感受,甚至对这个作品产生了耳目一新、相听恨晚的感觉;因喜爱作品,故我来执笔,谈谈对这首填词之作的新认识、新感受和新见解。

老调新词有缘起

要写倚曲填词的歌曲【往事如歌】乐评文章,就不得不提原作【斯卡布罗集市】。在【斯卡布罗集市】的背后有个美丽且忧伤的故事:约上世纪五十年代,英格兰有对年青人相恋在斯卡布罗集市。他俩手挽手唱情歌,憧憬天长与地久,男孩把百里香别在姑娘的发际,淡淡的花香流露着爱意。后来战争爆发,男孩奔赴战场,从此便是生死两茫茫,相思亦成灰。敌方炮火让男孩身负重伤且无法返乡,但他依旧在思念那个远方的姑娘。于是男孩站在路旁,见到路人就问: 你是去斯卡布罗集市么?那里有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请代我向一位美丽的姑娘问好,她是我的爱人 ...... 故事就是故事。但是故事的缘起,要追溯到十三世纪的苏格兰。因为歌曲【斯卡布罗集市】原本是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间谜歌,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版权之说,因此谜歌作者没能留下姓名。歌曲由漂流各地的游唱诗人辗转传唱,年深月久,就衍化出不同的歌词版本。美国电影【毕业生】就采用了【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曲作为插曲,使【斯卡布罗集市】成为当时世界各地年青人争相传唱的歌曲,尤其是高知人群也非常喜欢。

想必【往事如歌】的填词人三番被【斯卡布罗集市】的优美旋律和莎拉布莱曼的演唱所陶醉,进而激发了他的再度创作激情,以优美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写下了一段难以释怀的情感,讲述了一个有缘无分的故事。【往事如歌】的歌词,打破了以往中国传统中惯用的 圆满 大结局,告知世人,缘来缘去自有天意的佛学智慧,从而给人一种难舍难弃和 爱而不得 的落寞心理 ……

花开花落总关情

踏雪寻梅 并非有意

偏偏与你相遇相识

冥冥之中 仿佛天已注定

怎不让人心存感激

桃花开了 纸鸢比翼

结伴踏青与你相知

手牵着手 一路欢声笑语

幸福洋溢彼此心里

荷塘泛舟 鸳鸯嬉戏

情也相悦心也默契

采了红菱 采了荷叶莲子

采得满心欢喜甜蜜

金风送爽 菊花满地

雁随南飞飞过天际

远行的你 再也没有音讯

空留给人一声叹息

往事如歌 红尘如梦

缘来缘去自有天意

凭栏望月 啊祝福心上人

一腔心事愿你能知

通观【往事如歌】歌词全文,填词人通过梅花、桃花、荷花、菊花绽放的象征意义,讲述了一对恋人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爱到别离的故事,描绘了一段爱而不得的落寞情感。

冬雪纷飞的日子,他 们相遇相识;草长莺飞的季节,他 们相知相惜;夏日炎炎的荷塘,他 们恩爱有加;待到秋风的时候,他 们因故别离。这种叙述在笔者看来,是极具中国文化的美学意义的。四朵花开象征着爱情的萌芽、成长和花开花落的过程,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在意喻人生的四季呢?

所谓经典歌词作品,往往是让人听了能懂,听后能记住;待细细品咂时,既能感受到如诗样的唯美意境,还能深刻体悟到人生的哲理。 所以在笔者看来,【往事如歌】歌词就具备了经典特质;所以这就是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创作制作真用心

艺术,是以寄托人类情感和安抚人类灵魂的方式始终存在的。歌曲【往事如歌】巧妙地将这段「爱而不得」的情感储存于音乐艺术中,让人回味无穷。四朵花开,芬芳人间四季,阐述一段美丽凄婉却难忘记的爱情;往事如歌,意喻人生哲理,讲述一个令人终难释怀却不哀怨的故事。

「踏雪寻梅,并非有意;桃花开了,纸鸢比翼等」句子与【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基本相符。但是填词人并没有拘于古诗词格式,而是根据情感的变化,使歌词长短句相互照应搭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朱熹 【诗集注】指出: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叙事);【往事如歌】歌词主要的写作方法就是讲故事,作品明面上似在写爱情,实际上已经延伸到了人生有四季,春夏连秋冬。

众所周知,填词如戴着镣铐跳舞。填词人在填词时既要讲究言辞的优美,又要顾及到音乐的长短(一个乐句有多少个音符,就得填多少个文字);既要情感表达准确,又要照顾到言词韵律。填词人在叙事过程中营造了美好的诗意和语境,又让感情刻画更加细腻;且看梅、桃、莲、菊次第开放,故歌词的画面感极强。

在编曲上,歌曲【往事如歌】使用了中国民族管乐器笛箫与西洋弦乐,让中、西乐器相互融合,为营造落寞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更符合中国民族审美的要求。歌曲前奏不疾不徐长达 34 秒,仿佛把人带回了那段随风飘逝的旧时光,营造出悠远且空灵美妙的意境,也自然勾起了听众对过往那段爱而不得的爱情的追思与回忆;歌曲尾奏长达 48 秒,编曲者依然使用了笛箫,并伴以清新的木吉他,特别让人容易沉溺于美好情事的回忆里,哀而不伤但又无法自拔;或许这人世间,有遗憾的爱情才更让人刻骨铭心和回味无穷吧。

笔者在网络上搜听了有数十个【斯卡布罗集市】中文填词版本,每个版本自然是各有特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曾越麟演唱的【往事如歌】,感觉歌者准确地抓住了歌曲哀而不伤的基调,以流行演唱的发声方法,把一段「爱而不得」的情感故事,演绎地淋漓尽致;歌者的嗓音感染力强,真声与假声的自如切换,也为作品增添了魅力。

音乐融合 倚曲填词

在近代中、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有些好听的外邦歌曲被国人填词并录制成中国歌曲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这说明外曲中词也可成为经典。 1915 年,国学大师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就是借用了美国奥特威作曲的【梦见家和母亲】旋律; 1978 年,台湾词圣庄奴填词、邓丽君演唱的【又见炊烟】,则是借用了日本国海沼実作曲的【故乡的秋】旋律。上述两首重新填词并录制出来的歌曲成为中、外音乐融合与倚曲填词的代表之作,而广受中国人的喜爱。

在笔者看来,大陆歌词作家三番倚曲填词的【往事如歌】,又是一个优秀且成功的中、外歌曲融合的经典范例;该作品传播面广,影响力大,我相信这首【往事如歌】会受到更多歌迷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