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地域情感依然是艺术创作的真切动力

2024-03-10国风

■【捕获】,段正渠,布面油画

印象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感叹于一个画家为了绘画而执着的事,尽管不少人几十年都在画画,但有些可能在重复过去,有些可能在跟着某种潮流在变化……

上周,段正渠以「我在努力画着我自己」为题的展览在广美举办,同期由杨小彦、胡斌、陈晓阳、段建伟、刘可、齐喆等多位学者画家为代表的论坛上,关于地域情感、绘画初心等话题引起了热烈讨论。

事实上,像段正渠那样,毕业四十年始终追求回归内心并同时寻找情感触动的画家,似乎不多见。齐喆作为他曾经的学生,也感叹,「很少有一个艺术家像他这样持之以恒地一以贯之」。

艺术圈偶尔需要回归一股清风,给躁动的艺术氛围浇浇冷水,有人说,这才是画画的初心不改。确实,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记得,自己当年为艺术而考学的时候怀揣的那份初心,到底是因何而画。有时候可能是为了充分表现对象,那是一种技艺的反复锤炼;有时候是为了表达内心对世界的认知,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有时候是为了借对象抒发个人对某事物的看法,那是一种态度的呈现。

段正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后,尽管回到了家乡工作,但他的注意却始终在寻找生活中可以触动自己的一面,杨小彦说:「不管是在西北还是中原,他一直在追寻一种满足自我情感的终极价值,并始终把绘画作为载体。」陈晓阳也认为,「他可以看见生活细微的部分,并同时回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他选择远离来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来说非常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他通过不同地域来寻觅创作激情的行动,一些艺术家并不认同,甚至有人认为在信息与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地域性的差异已经构成不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难道真的这样吗?对于艺术创作,旅游般的走马观花体验,真的可以跟当地生活的人媲美地域情感的共情吗?

事实上,当艺术家能够用心深入体会某些地方流淌着的生活气息之后,应该会发现,那必定有带不走、替代不了的一股由土地生发出来的在地气息。正如段正渠自己所言,「我真的被那陕北民歌给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歌词我一句都听不懂,但那个平时给人木讷印象的人,在喝了酒唱起歌来,那张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蹦得老高,就那么喊,不管不顾的状态,完全是真情抒发,我特别感动。」正因为段正渠能敞开心扉体悟当地生活,他才能通过作品反映出属于那个地方的精神气息,也是这一点,打动了不少人,包括他的老师恽圻苍、鸥洋。

胡斌说,「近些年来,他更是力图突破既有的题材和语言范围,在一种渐进式的延展之中进行多种尝试。」这一点,在与段正渠一同被称为「二段」的段建伟看来,他最让人感动的是,在面对不同的地域题材时,总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探索新的效果,哪怕有些注定是不合适的。

对的,绘画的初心是什么?绘画不就是为了表达此时此刻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吗?既然是独特,它注定存在更新的表达,但这一点对画家当然是残酷的挑战,段正渠也说:「几十年好不容易形成的一种东西不是说变就能变,这里边是有很多的不舍,也没那么容易。」

不变,是习惯的、是顺畅的,是满足观众但同时却是自我麻醉,甚至是「油腻」的叠加,只有变,才会有新的出现,但注定要割舍、要牺牲,但是回归真情,当抛却一切外在的眼光,「我画我自己不就行了。」段正渠说。

■梁志钦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