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她经历的一系列悲惨遭遇紧密相关。
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就此灭亡。李清照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她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婚姻生活美满,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然而,国难的降临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这一年,赵明诚奔母丧南下金陵。李清照也于同年秋八月南下,载书十五车与丈夫会合。但不幸的是,赵明诚家在青州的十余屋书册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的悲痛开始笼罩着她。
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这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不仅失去了挚爱的丈夫,还在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时,被迫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夫死,种种苦痛交织在一起,使她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辛酸。
在这样孤苦凄凉的境况下,李清照将内心的愁苦、哀怨、悲痛等复杂情感凝聚于笔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便以七组叠词,细腻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空虚、孤独与痛苦。「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和饮酒难以御寒,烘托出她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凄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词句,更是借景抒情,将她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