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书法入门」「墨法」在书法中的美,你知道多少?

2024-06-30国风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苏轼曾说:「书必备神、气、骨、血、肉。」其中,笔法乃字之骨,墨法则为其血肉,二者相互依附,骨肉兼备,才能使笔下的作品神采奕奕,形神俱全。

墨法的意识形成大概始于唐朝,墨法理论的诞生意味着人们的审美又丰富了一个层面。

墨色变化,重点在于「浓、淡、枯、润」四个字,能把这四个字彻底领会了,那自然笔中有气,墨中有韵。

一、浓墨的用法

古人在作行草的时候,都是贵在用浓墨。墨色浓,笔力遒,自然精神就会很足。

在用浓墨的时候要注意一个「清」字。笔能中锋,力能摄墨,清气自然。又要注意一个「活」字。墨色太浓,必滞锋毫,骨肉痴钝,有碍气机。尤其是我们在写行草的时候,笔欲开足,则笔酣而墨饱;锋欲长劲,则气足而力遒;意欲圆融,则流丽而活泼。

苏轼【前赤壁赋】 部分

我们来看看苏轼的【前赤壁赋】墨迹,丰腴莹厚,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这就是一种很微妙的用墨方式。

二、淡墨的用法

以前古人写作的时候,很少用淡墨,如果墨淡了则会伤了神采。要是用淡墨用得不薄,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明代董其昌与清代的王梦楼善于用淡墨,但是他们运用淡墨是相对于浓墨相比较,墨色稍微淡一些。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三、润墨的用法

古人在运用墨上都是很讲究墨色的滋润的,滋润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渗出来,丰富了韵味。如果说用墨太燥太枯,就像是干枯的小草一样,没有生气。

墨要润泽,那么必须要笔酣墨饱,要控制力度,笔要提得起,笔一落下,墨汁就会迅速在生宣上洇开。用笔要灵动,不可凝滞,如果稍微有伫思,点画就会模糊,所以润墨用笔要快。

米芾 【清和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四、枯墨的用法

枯墨是主要的墨法,「飞白」、「枯笔」、「渴笔」这三种是常用的手法。

「飞白」就是笔触中丝丝露白。这种方法是取源于古代工匠粉刷墙壁,可以表现出的是一种迅疾的笔势。

米芾 【虹县诗卷】 局部

「枯笔」,是笔毫中的墨干时在宣纸上出现的笔触,这样的笔触在行草中很常见,可以表现气势的酣畅淋漓。所以用这种墨法的时候,尤当以笔力为后盾。笔力充沛,笔势迅劲,用墨虽然是枯的,但是却赋予神采。

王羲之【寒切帖】 天津博物馆藏

「渴笔」就是枯中有润,疾中带涩的笔调。这种笔调是迅劲的笔力,酣畅的气势,纯熟中锋运笔等众多因素综合的效果。这种墨看似枯,但是枯中有润;看似燥,燥中有湿。这种枯中有韵,湿中有气的笔触很有味道。

杨维桢【真镜菴募缘疏卷】 上海博物馆藏

以上的四种墨法,要理解透彻,运用熟练就可一步求变化。

行草的妙处就是贵在浓淡相兼,燥润相杂,墨韵的变化虽然产生了用笔的节奏,但亦当出以自然。凡初下笔时,笔酣墨饱,悬锋飘落,一气旋转,墨色由浓渐淡,由润渐枯。再加上用笔轻重变化,墨气浓淡,一任自然,笔无凝滞。

总起来说,用墨的变化贵在不经意处肆笔为之,妙合自然。用墨的神奇变化是各种因素产生的综合效果,绝对不是靠笔毫中墨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书画艺术中,墨色是表达情感、呈现意境的重要手段。浓、淡、干、枯、湿五种墨色层次,各具特色,各有故事。

请问你喜欢哪种墨色呢?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