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新的抽象艺术理论(四)

2024-04-04国风

作者

四、 抽象画在绘画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抽象画如果仅仅认为是一种艺术风格,那么,它的发展空间就很有限了。但是,前面我们已经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抽象概念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思维,一种抽象性思维,抽象性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创新性。

抽象画的地位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而应该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种类,一种艺术体裁。

前面我们讲过模仿、写实、再现、具象的绘画形式反映的是客观对象;写意、表现、意象的绘画形式反映的是通过客观对象来表达主观的情感;而抽象则是主观的创造,由画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创造出许许多多全新的艺术形象。这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将不会受到客观对象的限制,理论上应该是展现空间巨大。

客观(写实画)—主客观的结合(意象画)—主观(抽象画)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当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人们惊奇地可以看到人体的内部世界。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总结出心理分析理论,人们更加了解人的内心情感和动机。马克斯·普朗克发展了量子理论,以及后来发展的量子通讯,人们已经看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通讯方式。人工智能更是使人们看到了人类发展的潜能以及人类对世界的看法,而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人们对绘画发展的理解。 人们不满足于只是从现实世界的视觉角度来观察世界,不满足于艺术作品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意识到,一件艺术作品完全可以脱离客观对象,自主的、独立的存在,同样可以赋予人们美的享受。

在抽象理论深入扩展的情况下,艺术表现的空间就会被充分打开,丰富的视觉语音,丰富的视觉形象就会犹如发散、变化多端的万花筒般地被逐渐地、陆陆续续地创造出来,包罗万象的艺术风格就会大量涌现,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就会被呈现出来,就会极大地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有人说,抽象画就是精英艺术,只能被少数人所接纳,大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我们说,传统抽象画是这样。这是因为当初抽象画产生时,是伴随着现代主义绘画产生的,审美观念被淡化,审丑观念在显现;而且,当脱离物象的感觉体验出现时,人们还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难以认可,只有少数人才可以认识到抽象画的价值。于是抽象画被称为精英艺术。但是,随着抽象理论和抽象画的发展,抽象画一定会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另外,除了我们对抽象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外,我们对传统抽象理论认为抽象画是建立在无意识、非理性的基础上,主张四无:无意识、无主题、无情节、无意义这个观点持有异议。

我们主张的抽象画理论则认为,抽象绘画应该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主张有意义、有艺术性、有审美观念。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原有的理论往往会使画家认为是抽象画,不是无意识的吗?那不就是胡涂乱抹吗?这是不可取的。你不经过深思熟虑,怎么可能有意义呢?怎么可能有艺术性呢?怎么可能有审美观呢?所以我们主张的抽象绘画的创作一定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美术界现在对「非理性」、「无意识」的认知存在误区。在研究中发现大家往往不是在同一概念范畴内讨论「非理性」、「无意识」。所以,在讨论中往往「驴头不对马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既混乱又难以服人,更得不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在学术层面上,「非理性」是与理性相对应的,是指:还未被外界约束、规范的、本能的、精神层面的概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直觉和顿悟,情感和欲望,以及想象。这三个方面属于非理性范畴。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指:潜伏在人类意识阈限以下的一个精神领域,是一种不能被意识到的心理动机、心理能量。无意识不属于意识范畴,它不是一种意识。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的非理性,则与上述概念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我们会认为:不合逻辑的就是非理性的,具有破坏性的就是非理性的,违反道德法律的就是非理性的等等。想象、顿悟又常常被理解为是理性的。显然与学术上的「非理性」概念是有偏差的。

无意识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常常被解读为:不小心、没注意、不是故意的、没有意识到,甚至认为是没有意识。显然与学术上的「无意识」概念相差很远。

所以,为了便于讨论、研究,就应该按照学术上的统一概念,来讨论研究问题,这样才是科学的、严谨的。

这其中,我们尤其认为「无意识」这个概念词汇,在中国当前的语境中,应该规范为「潜意识」,则较为妥当,这样才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

理性是指:观念化的公理和规范。它包括: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评价理性。认知理性是指按照规律,遵循逻辑的认知。道德理性是指遵守道德规范的认知。评价理性是指按照一定价值标准进行评价、选择的认知。理性是与意识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理性是大脑思维的产物,而且,是受到一定条件约束的。

理性与「非理性」是什么关系呢?是「水火不相容」、「老死不相往来」的相邻或相离的关系?还是相交的关系?

我们认为是相交的关系,理性与非理性存在一定的相互重叠。比如,直觉与顿悟,作为非理性的认知功能,它可以不遵循某种公理和规范,但是,有时理性的思考也可以产生顿悟的现象;直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理性的思考,理性可以影响直觉。

情感和欲望作为非理性的心理动力,它也可以不遵循某种公理和规范,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当然也可以遵循某种公理和规范,而进入理性的范畴。

想象与思考之间更没有什么明确而不可逾越的屏障,甚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里关键是条件。

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

能够被意识到的就不是潜意识。因为潜意识不是意识,它只是一种心理能量,是一种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动机。潜意识的爆发就会有表现,会产生后果,而这些表现和后果并非潜意识,只是由潜意识引起的罢了。

弗洛伊德发现的潜意识理论,不是从学术理论研究中得来的,而是来自心理医疗的实践,是从心理医疗实践中发掘和总结出来的。他发现病人所意识到的动机,与实际的动机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他认为在病人自己意识到的动机背后,一定有未被意识到的动机,这就是潜意识。后来的医疗实践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

可见,潜意识是与非正常、病症相联系的。将潜意识与艺术相联系是不可想象的。

非理性与潜意识的关系

非理性是哲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是与理性相对应的,是从哲学角度来度量的。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内容,是揭示人类大脑功能结构的一个概念,是属于深层次心理学的范畴。

所以,两者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却有不可决断的联系。

比如,心理疾病患者,其潜意识一旦爆发,就会产生非理性的行为或现象,甚至破坏性行为。

非理性、潜意识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的抒发和表达。情感、感性对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认知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能够表达艺术家个体的情感,甚至社会的情绪;但是,艺术同样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对大自然、对社会表达认知的工具,所以才衍生出来教育的功能、宣传的功能、歌颂的功能、宗教的功能、引导的功能等等。

艺术创作中需要灵感、情感、直觉、想象、激情等非理性的因素。比如,艺术家常常在情绪高度亢奋时(激动、高兴、悲伤、沮丧等等),挥笔作画,已达到情绪的释放。但是,这只是偶发现象、特殊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大部分时间、大部分作品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艺术作为一门学科、行业,主要的还是依靠理性的思维、观念、认识,进行立意、选题、构图等步骤进行创作。所以说,艺术是一种理性的规范,是一种具有知识、逻辑、规律、能够发展的精神文明的产物。

潜意识是深层次心理学的概念,与艺术没有必然的联系。

非理性也不是抽象艺术的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艺术是一门理性与感性的学科,虽然艺术不排斥非理性的因素,但是,非理性不能成为艺术的构成要件。换句话说,艺术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但是,艺术一定不是非理性的产物,非理性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艺术,两者之间不是构成关系。

同理,非理性也不能成为抽象绘画的构成要件。

抽象是哲学中的概念,是一种理性概念,抽象概念的形成,促成了现代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抽象绘画艺术中的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抽象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而跟非理性没有必然的联系。非理性虽然对抽象绘画有一定的影响,但那不是主要的。所以,非理性也不能成为抽象绘画的构成要件。

正是由于对非理性、潜意识概念的错误理解与认识,以及对非理性、潜意识与抽象绘画艺术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与认识,才造成了有些艺术家乱画、胡画,画出的作品自己也解读不了,观众就更看不懂了。这些作品又往往表现出丑、恶、乱,完全背离了艺术美学的精髓。这也是抽象绘画不能被广大观众认可与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恰当地强调非理性、潜意识在抽象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作用,只会使抽象绘画艺术走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