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陈向迅:画笔之端,流淌着运河记忆的古往今来

2024-03-04国风

陈向迅,浙江杭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并留校任教,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该系山水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正是江南好风景

纸本设色

2015年

运河之水是心中之水

◎陈向迅

大运河是中国水文化的集中展现,运河的诗性是属于田园的意趣,是一种生活的日常所构成的地域风情。观运河之水,虽然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也不同于黄河的激流奔腾。但在运河边上,给人更多的是小桥流水的清秀安宁。历史的沧桑,岁月的积淀,运河所包含的人文底蕴是深厚的。无论是山水景观还是人文风貌,从桑田稼穑,到漕运沟通,运河给予的是一种人与水的亲近。无论是观水还是用水,运河首先还是对水的利用,这其实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或者说是形成了运河两岸的一种生存方式,这些当然离不开运河之水。

家住江南

182cm×277cm

纸本设色

2014年

从观水到用水,从艺术的层面而言,首先应该体现在对运河之水在文化意义上的一种尊重。其次,如何观水和用水,也是传统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大物也」,「水活物也」,「山以水为血脉」。胸中丘壑,笔底卧游,山水的境界中,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艺术表现来看,水是一种流转而有生命的象征,是一种气象万千的意蕴。

兰江记忆

152cm×125cm

纸本设色

1998年

观水,从艺术的判断层面而论,应该是眼与手的呼应,或者说是水中之景与心中之情的转换。「观」的所指,不是直观的描写,是主观的写意。从游目到手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互动的,但最终的理想是要达到心与手之间的一种交融升华。这种努力不但需要以自我的表现形式作为基础,更需要一种对水,这一特定意象的神韵感知。所以,在观水的顿悟中,是对表现形式的建构和追求,是「应目会心」的要求,是如何通过观水来塑造不同的水之品格。

秋云

76cm×71cm

纸本设色

2014年

用水,从绘画专业的角度分析,是表现语言层面的尝试和心得。对水墨而言,如果从画面最基本的形式语言构成来分解,同样是离不开水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为在画画过程中,对水的运用和体悟,实际上是取决对表现手段的把握能力。表现手段是否具有丰富性和创造力,水墨品质的高低如何,都是取决于水在用笔用墨中的微妙和精致。所以用水,就是用心于形式语言构成中的自我完善。这种完善,是建立在从观水到用水这一过程中的解读,是建立在表现语言中对用水的独特掌控和灵活运用。从水墨语言的内涵来说,是从形式的「技」进入了写意的「道」,进而提升为一种以「水」为媒介的意境塑造。

西窗过雨

46cm×31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水这一特定形象的表现方法,在宋元的山水画中,各种不同程式的「网巾水」画法已经非常丰富,有偏圆的,有偏方的,也有圆中带方的,有的感觉是宁静安逸,有的情趣是流动喧闹,匠心独运,自成一体。这些都是通过对水的「观」和「用」,把这两者之间的不同关系处理的相当完美,是如何把握「水」的表现力和形式感的经典和范本。

晴江春暮

纸本设色

2010年

其实从观水到用水,应该是从水之韵上升为水之道,是一种在艺术创作中的物我转化。所以说运河之水,是从眼中之水到画中之水,最终归结于是心中之水。宋人董逌【广川画跋】说:「不系于物者,此真天下之水者也。」这种所谓「真水」的观念,应该也是一种「水近于道」在艺术层面的解释,是一种品格意义上的追求。

晚晴

纸本设色

2015年

万峰林

纸本设色

2017年

家山看雨

纸本设色

2016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