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国学是什么?国学范畴有什么?应该怎么学?广东人最早提出国学

2024-03-10国风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点赞+收藏」,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执笔|荷歌

校对|荷歌

清末的1902年秋,维新变法首要分子之一、三十岁的梁启超流亡日本。他突然收到了来自国内的一封信。来信人是时年五十五岁的老友黄遵宪。

梁启超

黄遵宪长期担任清朝驻外使节,先后被派驻日本、美国旧金山、英国、新加坡等国,关注日本政治革新,萌生变法维新思想,然而,维新变法失败后,他被免职回到家乡广东嘉应州。此时的他正在家乡推进立宪和教育事业。

黄遵宪

黄遵宪在信中评论国内外时事,讨论国民教育。梁启超与黄遵宪互通书信后,决定在日本创办【国学报】。黄遵宪首倡先作「国学史」。

广东另一个年轻人,籍贯顺德的邓实,长期生活在上海,非常崇拜顾炎武,1904年时发表了【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于是,1905年,邓实与与黄节、章太炎、马叙伦、刘师培等创立国学保存会、神州国光社,出版【风雨楼丛书】和【古学会刊】,主编【国粹学报】,在知识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国粹学报

国学,于是出现在世人眼前。

一、国学是什么?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术」。自清末「西学东渐」以来,国学就是广义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传承」,

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面对人生各种问题、探讨其原理、原则,并寻求解决之道(朱维焕语)

狭义的国学,专指中国古代学说,代表就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等。

二、国学的范围:国学的篮子里有什么?

一是四部 。唐玄宗时集贤院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对应经史子集;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四库全书馆,由纪昀主持整理,同样分类为经史子集四部。

二是四门 曾国藩 根据 姚鼐、戴东原 等人的研究,提出学问之途分为四门,分别是:义理、词章、考据、经世。

义理之学 ,包括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哲学、宗教等。

词章之学 ,包括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小说学、俗文学等。

考据之学 ,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

经世之学, 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地学、兵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数学等等。

中国国学典籍的保存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夏商周时代,就有专门管理典籍的官员,叫太史或内史;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 后人看到刻在钟鼎上的钟鼎文,木片上的方策,竹片的笘、筚,布帛的缣、帛,再到笔墨纸,石刻、雕版术,活字印刷术等等,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创造了无数保存中华文明的方法和途径。

活字印刷术

中国国学典籍的保存非常不容易。明胡应麟归纳出中国藏书的十次灾难,共分四大类:一类是独裁暴政,如秦始皇焚书、隋炀帝焚纬书、王安石烧反对党的书籍、清初的文字狱。二类是兵灾匪祸,如明朝东南倭寇之乱,藏书家黄标、李可教、何元朗的藏书,都受其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之乱,杀人焚书;太平天国之战,乾隆【四库全书】被毁十之七八;八国联军入北平,焚毁【永乐大典】损失大部分;抗日战争,日寇劫夺甚多。三类藏书家秘惜,遭受损失。四是水火虫蠹。

焚书

三、义理之学的细分

一是先秦经学 。经学,就是研究经籍中义理的学术。

包括:【管子】"四经"说:【诗】【书】【礼】【乐】。扬雄【法言】「五经」说:【诗】【书】【易】【礼】【春秋】。【庄子】「六经」说:【诗】【书】【礼】【乐】【易】【春秋】。李贤「七经」说:增加「论语」。唐代「九经」说:【诗】【书】【易】、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春秋】(左传、公羊、谷梁传)。南宋「十经」说:再增加【论语】。十二经:增加了【孝经】【尔雅】。十三经:增加【孟子】。十四经:又加【大戴礼记】。二十一经:在原十三经基础上,增加【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朱熹合编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上述经籍,重点就 「十三经」 下面分别简述:

【易】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是夏商周三代之易,分别以艮卦、坤卦、乾卦为首。易有三义,分别是易简,变易、不易。易之内容有卦(伏羲画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爻(64卦,每卦6爻,共384爻)、卦辞、爻辞、十翼。易之成书分为古书部分、易传(十翼)部分。易学三派:术数派、象数派、义理派。

【书】就是【尚书】,传本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逸周书】,内容包括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及其他内容。

【诗】广义泛指一切诗歌,孔子删诗成【诗经】三百篇,包括【风】【雅】【颂】。其实,诗之家数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今天看到的【诗】,常见的就是孔子【诗经】【韩诗外传】【诗集传】。

中华书局:十三经

三【礼】,分别是【周礼】【仪礼】【礼记】。【周礼】记述周代的礼制、职官;【仪礼】记录周代的礼仪;【礼记】解释礼仪、礼乐的意义等。

【春秋】三【传】,包括【左氏春秋】【公羊传】【榖梁传】,记录了鲁国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与鲁国有关的大事,保存史料,寓王法、立王道、明人伦、道名分、攘夷狄。

【论语】是孔圣人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孔夫子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着笔于春秋末期,编成于战国初期。

【孝经】是孔圣人为曾子讲孝道,门人所记。孝,就是善事父母,推孝道以爱民、忠君、为政,而成圣治。

【尔雅】也是孔子门人所作,尔,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近正,即使各地方言,近于中原之公言。【尔雅】十九篇,前三篇为会通言文,后十六篇为训诂名物,故为古代的辞典。

【孟子】,是孟子殁后,万章、公孙丑所辑录,继承儒家之道统、建立心性之学,开拓功夫之义理途径、主张行仁政、确定价值判断的标准,重视教化。

二是先秦子学 。称为「子」,专指先秦师长、学者, 包括:

儒家 :孔子【论语】、孟轲【孟子】、【大学】【中庸】【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列子】【杨朱】。

墨家 :【墨子】。

法家 :管仲尚实派的【管子】、商鞅尚法派【商君书】、申不害尚术派【申子】、慎子重势的尚势派【慎子】、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子】。

名家 :辨析「名」的理论学派。名,是具体事物的概念或符号。有邓析子的名学、惠子的名学、公孙龙子的名学。典籍流传下来的,只有【公孙龙子】。

阴阳家 :阴阳家之祖是邹衍,阴阳家的著作都已失传。

纵横家 :纵横家运用纵横两种外交政策的政客,其言论保存在【战国策】中,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张仪、苏秦等人。

农家 :奉行神农之道,主张男耕女织,以足衣食,代表人物有许行、陈仲,没有著作传世。

杂家 :兼儒墨,合名法,流传下来的著作有【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

三是两汉经学 。经学到了汉代,又分为 今文古文 ,郑玄网罗今文家、古文家的学说,遍注经书,独成 通学派 。还有战国方士用阴阳术数之语,流传到汉代,形成 谶纬学

四是魏晋玄学 。玄谈的典籍主要是【老】【庄】【易】「三玄」,格调是尚清谈,慕名士,玄学的内容讲才性、玄理。魏晋玄谈代表人物:前期是何晏,中期是王弼,最后是郭象。

五是隋唐佛学 。佛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讲究出世入世。世间法,宣传宇宙、六道轮回、报应、八识。出世包括小乘大乘,以大乘为主。小乘,有声闻乘,主旨在于「四谛」(苦、集、灭、道)。大乘,称为菩萨乘,超脱世间,又适应世间,包括发菩提心、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宏誓愿(众生无力、烦恼无尽、法门无量、佛道无上),最终达到佛教的境界,即了生死、证菩提、体真如、入涅槃。佛学传入中国,经魏晋到隋唐,共十四宗,中国独创的三宗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玄奘三藏法师创立法相宗。隋唐佛学典籍浩如烟海,以佛教十三经为基。

六是宋明理学 。理学,即心性中的理则,通体达用之学。宋明理学从唐代韩愈【原道】开始,到宋代周溓溪【太极图说】【通书】,北宋的邵康节、程明道、程伊川为代表的俗学;张载的关学,朱熹的闽学,陆象山的赣学,王阳明的心学。其中,当以心学影响巨大。.

三、词章之学

一是诗学 。诗以言志,以歌咏方式,并配合音乐与舞蹈。其范围包括歌谣、诗经、楚辞、古诗、乐府、近体诗、宋词、元曲、新诗等等。

二是词学 。词即诗余,又名长短句。词的体制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填词要点是:构思词义、选择词调,依谱填词。

三是曲学 。诗歌配以音乐,就是曲。金元时期,传入新乐器,新乐章,诗词逐渐被新文体所取代。曲分为散曲、剧曲。散曲又分为小令、散套,剧曲分为杂剧、传奇戏曲。

四是文章学 。文章分为语体文、文言文、语录体、论辩体、骈文、小品文、应用文、八股文等等。

五是小说学 。小说是具备人物、故事、结构三要素,描写社会、净化情操、开拓眼界。从先秦神话开始,经过两汉小说、魏晋南北朝神仙志怪类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章回体小说,终于到清代达到巅峰。

四、考据之学

一是目录学 。一本书有篇目、叙录等,叙录又包括作者、书的内容、写作背景、行款、题跋、印记、校雠、考订等。

二是图书馆学 。中文图书分类与作者编号等。

三是版本学 。研究写本、刊本、稿本、批校本的传抄源流和雕版源流,孰善孰劣,以及纸墨、款式、字体、印记、装潢等学术。

四是校勘学 。通过比较篇籍,辨别真伪,校其羡夺,以还其本真的学术。历代著名校书家有西汉刘向、东汉郑玄、唐代颜师古、明代解晋、清代纪昀等。

五是文字学 。包括字形、字音、字义,研究形体、音读、义训的来源、结构、变迁的系统性知识。文字的构造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文字变迁经过为:古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八分书、飞白体、楷书、行书、今草。

六是声韵学 。研究发音为声、收音为韵的原理,以及声之分类、韵之分部,探讨古今音韵差异变化的知识。

七是训诂学 。运用文字学、声韵学,对古语、方言、难词作条理的解释。

八是辨伪学 。伪书很多,有的文人出于好古、炫耀、争名、取宠、掠美、误杂的心态,创作了许多伪书。如【鬼谷子】【孔子家语】【关尹子】等古书,全书皆伪。在经典中,也夹杂着伪作。如【论语】中【雍也】中「子见南子」一章,就很不可信。

九是辑佚学 。中国的书籍经过战乱、暴政、自然灾害,损失甚多,辑佚工作,就是整理书籍的重要工作。

五、历史之学

历史,可以鉴往知来,劝善惩恶。历史分为六家:

记言体的【尚书】类,

记事体的【春秋】类,

编年体的【左传】类,

国别体的【国语】类,

通史纪传体的【史记】类,

断代纪传体的【汉书】类。

此外还有摘录事件详叙始末的【纪事本末】。

参考资料:国学入门,朱维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