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世界名画精品巡展:理性与情感的撞击

2024-03-24国风

试述欧洲传统艺术中重理性精神和重情感表现的两种倾向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

贡布里希曾经说过,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成熟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欧洲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希腊式的重理性与形式的美学精神与推崇情感与表现的基督教式美学价值观念共同引领着不同的艺术⻛格。理性精神强调逻辑、结构与形式,常⻅于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感性表现则侧重于情感表现、内心体验和个性,代表性流派比如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以下我将论述这两种倾向的渊源与表现,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如何影响了艺术创作和观众的感受,以及它们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演变和交汇。一、 感性与理性的碰撞:探讨二者渊源 (一)静穆的理性,优雅的崇高

正如温克尔曼所说,古希腊的艺术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一时期的艺术便已呈现出逻辑与形式,古希腊的雕塑与建筑强调理想美与法则,它 们将神人同性同形的观念巧妙融合入艺术之中,为之后的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提供了范式。 至文艺复兴时期,乔托、⻢萨乔等人开理想之端绪,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杰将理性的分析推至高潮:他们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用完美的模式打造出全新的⻛格与开始, 艺术家注重作品的逻辑结构,以确保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有序和合理的。透视法、比例和几何学原则被广泛应用,以达到理性的视觉效果。

普桑【诗人的灵感】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17世纪学院派继承前人传统, 将理想美的范畴加以强化和规范,为后来的古典主义打下基础,影响到之后的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他们强调理性,重视均衡。普桑的作品突出表现了对理性与逻辑的理解与把握,【阿卡迪亚的牧人】、【诗人的灵感】等艺术典型强调对形式、比例、对称和结构的关注,追求客观性与秩序性。

安格尔【泉】

大卫【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以大卫和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在歌颂理性的方面赓续了前人的经验,并赋予其革命的意义。大卫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中,形式与内容高度结合,作品中展现了秩序感与对称性,令人澎湃激昂的题材与对称的构图与比例无不是对理性精神的发扬。安格尔的【泉】也强调了对逻辑、客观性、理想美的关注与体验、对所描绘对象的理性创作与解读。

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均是对艺术作为一种理性活动的继承,具体来说,就是对坚实素描形象、均衡的构图和克制的色彩的继承与延续。

(二) 弥漫的感情,动人的诗篇

情感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并不难发现,情感是创作的一部分,是作品活力的 源泉,罗⻢人已经在希腊的基础上重视个性的表现,可算是感性因素的滥 觞。感情在17世纪与古典主义形成巨大的碰撞,以鲁本斯、⻉尼尼为领导的巴洛克⻛格就已经极力强调运动与激情,为此也被古典主义所抨击,并且称 其为「文艺复兴的衰落的表现」,但是沃尔夫林解释了这一观点的不足,重新认识了巴洛克这种重感性艺术的意义。鲁本斯的【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通过这一神话题材表现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或许是个体情感,也或许是对社会、文化或历史事件的情感回应。画中突出表现了对人类的热爱与崇拜、对人格与人体美的赞颂与评价,它的动感与激情正使人们在接受过程的体验与回味的环节中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这一作品所处的时代特性。

鲁本斯【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9世纪浪漫主义带来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的抒发,在艾布拉姆斯的笔下,艺术由「镜子」向「灯」转变,「镜子」通过 对客观的摹仿来反映外部世界,「灯」则体现了心灵的情感之光照耀在它所感知的外部事物上。至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时期,情感仿佛已经超越了形式成为画面的中心。情感的表现在不同的艺术主题与题材中体现出来,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战争与悲剧通过艺术家所运用的物质媒介手段重现了,色彩的明暗对比、构图的冲突丰富了作品的多样性与深度。

二、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在现代艺术中的体现 19世纪末后,艺术家脱离了再现性的艺术语言,放弃了模仿论,他们重视 的不再是描绘视觉可⻅的世界,而是用主观性的艺术语言歌颂或批判自由的内心与世界。色彩、线条和形式逐渐从视觉图像中分离出来,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符号。但是他们的创作完全抛弃了理性吗?显然并不是如此,林⻛眠认为,世界艺术之伟大与丰富的时代,皆有理性与情绪相平衡而推进。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形式与形象性,只是侧重点达到了艺术家所想要的平衡。丹纳曾将塞尚比作一架钢琴,在这架钢琴上我们可以弹奏出完全不同的乐曲,塞尚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他打破传统的透视法则,追求新的多点透视效果,但是任何创造但是对继承的突破,他的透视原则也是建立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革新,他强调感性的抒发和理性的结构,将感性与理性完美统一,【圣维克多山】仿佛是现实的圣维克多山,又好像是塞尚心中的样子,在画作中,前景和背景一样重要,圣维克多山又远又近。

塞尚【圣维克多山】

蒙克【呐喊】

德国表现主义以强烈的感情和极致的力量著名,创作中也不是按照无意识的自发流露,而是具有理性与逻辑地创作。蒙克在创作【呐喊】时说过,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病发的一瞬,他的痛苦与无 奈、悲哀与不幸却是在清醒时的状态而表现于作品之中的;画面中的扭曲的形体、病态的色彩、夸张的笔触,将蒙克的痛苦展现于大众之前,创作之中极具感情,人们在接受之中也感同身受;同样,古典主义的追随者也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模仿现实,他们一样饱含深情与热 爱、对自然和世界的憧憬与期待,进行他的理性创作。在接受方面,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认为创作者已经预定好了接受的过程和特点,重视理性或是感性,都在这一范畴内前行,为自己作品所能展现出的 社会意义而有秩序地努力,他们的作品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融合。

在欧洲传统艺术中,这两种倾向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仍然有所体现。一些艺术家延续了重理性精神,通过概念艺术和抽象表现来探讨理性和结构。同时,许多现代艺术作品也保持了重情感表现的传统,以更直接、情感丰富的方式与观众互动。理性与感性不是绝对对立的因素与观点,它们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它们引导人们思考,让人们突破习以为常,触动内心真实,让每一个平凡的人创作出不平凡的作品。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艺术发展千变万化,艺术天地五彩斑斓。面对如此丰富且负载着深厚、凝重的文化因素及审美内涵的艺术品,任何简单化的回答都是对艺术的亵渎与不敬。当我们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时,我们应该以作品引发人们的全新体验为理想,以作品表达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目的,传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审美理想,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其重要的内核,也是当代艺术存在和继续发展的理由。

在当代,感性与理性的分析与交汇是我们艺术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将竭力于艺术的发展,使得美美与共,艺术繁荣。

作品赏析|「永恒的爱」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