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宋时期,是中华文化空前繁荣的一段时期,不仅有许多才子佳人,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他们的诗词也被广为流传下来,尤其是李白、苏轼等人的诗词,就连三岁孩童都能背上几句。
但还有一些诗人,他们的诗词要比本人还要出名,其中就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也只有短短的两句。
因此也被称为史上最懒的诗人,那么这位诗人是谁呢?这两句广为流传的诗又是哪两句呢?
一、暗示升职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就是苏麟 ,出生于宋朝这个重文轻武,同样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当时盛名一时的就有苏轼父子。
不过苏麟和苏轼父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就连传世的诗篇也不及苏轼等人,同样苏麟的志向也并不在诗人这个身份上。
反而是将一腔抱负都放在了仕途上,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但是在文学上造诣颇深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苏麟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跻身仕途,足以见其能力非凡。
苏麟最开始做的是一名巡检,这个官职虽然不算大,但他也非常愿意,毕竟心中还是装着雄心壮志,想要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将小事做好,打好基础,才能一点点走到更高的位置上。苏麟在做官上,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并且非常乐于助人。
无论是平民百姓遇到困难,又或者是同僚有求于他,他都会心甘情愿的帮忙,但这并没有让他为他的事业提供到多少助力。
相反和他同期的同僚都已经走一步步走上了更高的职位,只有他还是一名巡检,这也让他感到非常的困惑以及郁闷。
毕竟和同期的那些官僚相比,他的能力并不逊色于他们,却始终没有遇到能够提携他的人,而那些被提携的同僚都是遇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和苏麟一同在杭州任职的范仲淹。
范仲淹对待下属关爱有加,凡是他所看重的人才都会多加提携,但却始终没有注意到苏麟,这让苏麟像个小透明似的。
但其实这也怪不得范仲淹,毕竟范仲淹和苏麟也不熟悉,并不清楚苏麟身上的才华,再加上苏麟的职务的特殊,需要常年在外奔波,所以很难有机会和范仲淹接触。
这也是为什么两人同是在杭州做官,范仲淹和苏麟不熟悉的原因,更别提让范仲淹提拔苏麟
了。
苏麟眼看这么好的机会,却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身上,心下也十分着急,思来想去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一次苏麟因为有事去找范仲淹,并借此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然而这诗却只有短短两句,前半句是「看近水楼台先得月」 看似是在说站在高处的楼台亭榭会更早触碰到月亮。
后半句则是: 「向阳花木易为春」 ,这是说向阳的花木最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看似是在咏亭台楼榭、花草树木, 实则是暗示自己虽然离范仲淹最近,但是却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二、提拔下属
范仲淹在看完苏麟的内容后,当即便明白了苏麟的意思,也注意到这位有着聪明才智的青年,从苏麟的为人到工作上,确实都做的不错,于是范仲淹也便开始留意适合苏麟的职位。
最终经过范仲淹的推举,苏麟终于走向了更高的政治舞台,苏麟也逐渐实现了自己远大的抱负,虽然后来关于苏麟的事迹并没有记载,也没有成为一个耀眼的诗词大家。
但是他身上这种主动争取机会的态度就十分难得,并且在世间广为流传,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脍炙人口的诗篇,却因为这两句「求职诗」广为流传。
但是在这背后也看出范仲淹的心胸宽广,收到下属的暗示,想要「升职」的欲望,不仅没有任何的不满,而且还认真的审核,提拔下属。
都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所以对于这种知遇之恩,一向是被当做极大的恩惠,像范仲淹这种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人,从来都是不求回报,只会为那些有才能的下属提供更多的升职机会。
从这也可以看出范仲淹的高风亮节,并且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原则,宁愿直言进谏,哪怕会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做一个沉默的人。
虽然后来三次被贬到地方上,但是他也明白了适合他的地方,于是在地方上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在这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实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后来人们就将「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当做人事关系之中因为关系近,好办事的意思,所以也作「近水楼台」四个字。
但是这两句诗后来传着传着就变了意思,有人便认为,苏麟是靠范仲淹的关系才走上了高位,没有真本事。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若是苏麟没有真本事,想必范仲淹也不会提拔他,甚至有人认为这首诗中有苏麟对范仲淹的责备之意,毕竟身边同期的官员都被提拔了,为什么却看不见他。
同时也认为苏麟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但若非苏麟真正的有能力,就算是他投机取巧,范仲淹也未必会因为他的两句话就提拔他。
所以苏麟这种「毛遂自荐」的方式还是可取的,只有自己真正的有能力,才能获得前辈的赏识。
三、后世传颂
其次就是虽然后来苏麟的为官之路后来并没有记载, 但是相信以他的学识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
又或者苏麟后来仍然是低调行事,只留下了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他的并未有记载,又或者是因为太懒了,只写下了这一首,因此被戏称最「懒」的诗人。
范仲淹和苏麟之间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见得其这首诗背后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知遇之恩,苏麟和范仲淹之间故事背后的意义才是值得人们所学习的。
虽然苏麟有过迷茫、困惑和怀才不遇,但是在得到机会后,将其紧紧握在手中,通过自己的本领解决了问题。
所以像苏麟这种在合适的位置,眺望未来,抓住机遇,才是通往人生之路最好的处世之道,虽然苏麟并不立志于做一名诗词大家, 但是却因为这两句诗,在历史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苏麟和范仲淹并不是执着于做一个能够名垂千古的清官,只是想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有利的事情,正如范仲淹所说的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