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郭沫若,被忽略的书法大师,他题写的「中国银行」,被沿用至今

2024-03-23国风

俗话说「文如其人」,是指一位作家的潜意识和真性情会在字里行间无意中流露出来。因艺术相通,书法和绘画也有「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

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无不是这样形成。它们依托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凝结了饱满的生命力,变成了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可以脱离艺术家而独立存在,供后人瞻仰。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先生是20世纪的文化大师,在文学(主要为诗歌和戏剧)、历史学、书法、考古学和翻译等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成就,其学术成就已经被学术界公认,即使把他放在大师辈出的20世纪,他也是出类拔萃的文化明星。

随便拿出他的任何一门学问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研究,可以说,他的学术成就养活了许多靠他吃饭的专家。他虽然没有被评为「20世纪十大书法家」,但他的书法成就,放在整个20世纪谁也不能忽视,他跟康有为先生并称为「碑学」书法的两大代表,给「碑学」书法注入了许多活力,引领了一代书风。

郭沫若给「故宫博物院」题字

郭沫若一生题写了大量牌匾,许多牌匾历经几十年还在使用,从侧面反映出他的题字早已深入人心,具有不可替代性。他最著名的题字除过「故宫博物院」外,要数「中国银行」四个字了。

「中国银行」四个大字跟他以前绝大部分题字的风格都不一样。他的其它题字魏碑风格更浓郁,笔画肥厚敦实,字体呈现出宽博凝重的味道,在起笔和收笔的过渡上不是那么明显,整体特征以内敛沉稳为主。

郭沫若给「中国银行」题字

而「中国银行」四个字,写得更加洒脱和开放,书法线条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铮铮风骨,尤其在笔画的转折上,流露出比较明显的锋芒。同时,非常注重笔画的呼应关系,对比关系和节奏变化,比如,「中」和「行」字,竖划粗壮肥厚,横画纤细瘦劲,在一个字中,完全把节奏变化凸显出来,制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让人过目不忘。

可以说,郭沫若在书写「中国银行」这四个字时,不仅跟当时的国家精神,即开拓进取的国家精神相匹配,也跟他奔放达观的个性气质相吻合,因此,成就了「书如其人」的书写典范。

【郭沫若全集】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家银行,距今超过100年历史,在全球金融界享有很高知名度。从成立之初到1980年,一直使用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题字,整整使用了6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相继在国外许多国家开设了分行,为了拓展海外业务,服务于全球金融业,并以崭新姿态向世人展示新中国形象,于是,经过讨论,相关部门决定邀请著名文化人重新题写「中国银行」。

郭沫若书法

起初,北京几位书法名家题写的大字,没有入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南汉宸(1895年——1967年)的法眼。此时,郭沫若先生在国内文化界影响极大,书法风格又很突出,同时,南汉宸对郭沫若又非常崇拜,于是,他亲自出马邀请郭沫若来成全这桩美事。

郭沫若当即答应,并保证最多半个月完成任务。接到任务后,郭沫若闭门不出,思考好几天才动笔题写。他一口气写出好几幅「中国银行」,然后,挑选出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幅,择日登门送到了南汉宸的办公室。南汉宸看后,赞不绝口,当即表示要使用这些字。

郭沫若书法

1980年4月1日,我国发行了外汇兑换券,在兑换券上首次采用了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人们看到这四个既苍劲大气又洒脱飘逸的大字后,都是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从此,「中国银行」的招牌用字就这样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今天。遗憾的是,郭沫若此时已经去世将近两年,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书法成果展示在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街道上。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是20世纪的书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