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龙江万里戍楼空,何人复我大江东?外东北民族的变迁与抗争

2024-03-22国风

"龙江万里戍楼空,斑点离离塞草红。六十四屯遗迹在,何人复我大江东?"这首【龙江吟】是清朝诗人 边瑾 在黑龙江畔发出的慨叹。外东北,这一片曾孕育多元东北亚民族的土地,见证了渤海、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记录了这些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编织的历史长卷。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在中华历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了悠久而壮阔的篇章。本文我将回溯外东北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大家一起感受他们斗争与抗争的不屈精神。

古代迁移

在历史上,这片土地先后为夫余、室韦、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与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政权的统治,生活着多个东北亚土著民族,包括但不限于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鄂伦春、蒙古族等,这些民族通常以狩猎和渔猎为生,他们的生活密切依赖于自然环境。

满族:满族是外东北最著名的民族之一,在古代时期被称为女真族。女真人最初居住在今天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一带,是一支典型的森林和渔猎民族。他们的社会结构以部落为单位,生活依赖于打猎和渔捞,同时也进行一定的农耕和畜牧。满族先后两次入住中原,本文不做详细阐述。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清末被俄国全部驱赶回大陆),以渔猎为生,以鱼为主要食物来源。赫哲族人工制作的鱼皮制品闻名于世,他们将捕获的鱼皮加工成衣物和日用品,凸显了其特殊的生活智慧。赫哲族的宗教信仰结合了萨满教和自然崇拜,萨满在民族中扮演着治病、祈福和传递神的意旨等重要角色。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蒙古也有少量分布,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于驯鹿。驯鹿不仅是鄂温克人的重要交通工具,还是提供食物、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来源。鄂温克族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都围绕驯鹿展开。同样的,萨满教在鄂温克族的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萨满是社区中的精神领袖和医疗治疗者。鄂温克族是外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土著民族,鄂温克是该民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为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在清初被统称为索伦部,在后文中我也会讲述索伦在清朝时期的征战和西迁,以及这三族对俄国入侵的抗争。

鄂温克族

赫哲族

鄂温克族分布

清朝时期

随着清朝的兴起和统一战争的扩张,特别是经过女真族的统一和演变为满族后,外东北地区成为了清朝的势力范围,这一时期,民族迁移开始受到政策和战争的影响。

帝国的刀峰——索伦

所谓索伦部,包括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族。索伦是满语,意为「猎手」、「先锋」。索伦部落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都比较落后,但由于他们常年在寒冷的森林里捕鱼、狩猎,因此他们的箭术和忍耐力都很强。清朝在入关之前,一直在有意地对满洲八旗进行增补。索伦部落和满洲人一样,性格淳朴,骁勇善战,是清朝统治者最喜欢的兵种,所以清朝除了吸收蒙古人组建八旗蒙古,吸收辽东汉人为八旗汉军外,同时还把索伦兵也编入了八旗,索伦也由此成为帝国的刀锋,刀锋所向,摧枯拉朽。

索伦是清廷的杀手锏和大军前锋,其参与了清朝大大小小的许多场战争,比如百年清准战争、中俄雅克萨之战、清缅战争、远征廓尔喀(尼泊尔之战)、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白莲叛乱等等,经常是跨越数千甚至万里,到万里之遥作战。如清准战争中的额尔德尼召之战,在和通泊之战大败的背景下,两千名索伦兵作为大军前锋,化作尖刀,打破战场僵局,大破准噶尔汗国骑兵;在远征廓尔喀之战中,乾隆帝集结大军待命,坚持要等远道而来的一千索伦精兵到齐才下令开战,索伦兵历经数月跋涉抵达战场,未及休整便奋勇投战,初战便大获全胜。他们后续更是跨越喜马拉雅山,直逼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屡次击败尼泊尔军队。

索伦骑兵简画

海兰察,索伦部,乾隆中后期名将,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爵封一等超勇公。在乾隆朝平定准噶尔之战中应征入伍,后参与清缅之战,指挥第二次金川之战、平定台湾、平定廓尔喀等战,武功卓绝。

海兰察

外东北早期抗俄

自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俄国沙皇政府开启了向东扩张的征程,俄国哥萨克人及探险家逐渐向西伯利亚地区进发,开始了对该地区的探索和征服。这一过程并不平静,俄国的扩张遭到了东北亚各民族的抵抗和斗争。

当俄国的扩张触及到今天中国东北地区,这里的民族如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也与俄国人发生了接触和冲突,他们努力保卫自己的狩猎地和生活方式,抵制俄国人的进一步入侵。1652年(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康熙帝于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于5月22日从瑷珲起兵5,000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在受降仪式上发誓不再返回雅克萨,在清军撤军后背弃誓言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10个月,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中俄双方达成和议,俄军撤出雅克萨,拆毁雅克萨城。

雅克萨之战

屯戍新疆

清廷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为巩固刚刚收复的新疆,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天山北部地区设置驻防八旗,先后设立察哈尔营、索伦营、厄鲁特营、锡伯营、惠远城满营、惠宁城满营、乌鲁木齐满营、巴里坤满营、古城满营、吐鲁番满营,建立起完备的防务体系。

1764年,清廷从盛京各处,调遣年富力强的锡伯士兵1000名,防御、骁骑校20名,连同眷属3275名,历经一年多的长途跋涉,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抵达伊犁绥定一带,此为锡伯西迁由来。

乾隆二十八年年初在筹划伊犁驻兵事宜时,清统治者必然会想到英勇善战的索伦兵丁,所以「令黑龙江将军、察哈尔都统等,从索伦、察哈尔丁内选其情愿携眷迁往伊犁者,索伦一千名,察哈尔一千名,均作为披甲,照先前移驻察哈尔、厄鲁特之例,将内地应得钱粮及出差应得盐菜银均支给,连同凉州、庄浪三千二百名满洲、蒙古兵,共计兵丁五千二百名,俱携眷移驻伊犁」。这就是常驻伊犁的索伦营由来。

锡伯族西迁图

西迁石刻图

靖远寺

锡伯族佟丽娅

新疆戍边的民族,在维护地区稳定、打击反叛势力、抵抗俄国侵略以及平定阿古柏叛乱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清朝在新疆建节以来,经历过诸如嘉庆年间「张格尔之乱」、道光年「七和卓之乱」、咸丰年「倭里罕之乱」,索伦营都是首当其冲,不避血刃,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平定阿古柏之乱过程中,在抗击俄国对西北领土的侵略中,新疆戍边各族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新疆版图。这段历史要是展开来讲的话,又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清末割让俄国

在清朝末期,中俄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导致外东北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俄国。尽管这些条约允许了大清国民在割让地区的居住和部分地区的管辖(如江东六十四屯),俄国的侵略行为和残暴政策却对当地居民构成了严重威胁,沙俄在领土扩展过程中,执行的是移文灭种的铁血政策,居住其中的中国民众对沙俄来讲如鲠在喉,这为1900年庚子国难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沙俄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侵占,引发了当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抗。以黑龙江江左江右为代表,当地居民组织起民团,抵抗外敌,据悉,参与团练的达3900余人。1868年,在青岛(位于海参崴东南的小岛)爆发的淘金工人起义成为对抗俄侵的标志性事件,起义军在乌苏里江地区转战,一度壮大至三千多人。但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有效支持和军民的协调,这一爱国努力未能改变大局。

列宁的控诉

随着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的开建,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吸引了众多中国劳工前往远东谋生和定居。1897年进行的俄国人口普查中,记录的华人数量大约为5.7万人,但这一数字并未准确反映频繁流动的打工人口,实际的华人数量远超这一统计,估计有20万之多。

1900年,沙俄借义和团运动之机发动了针对外东北华人社区的种族清洗,其中海兰泡大屠杀(俄军杀害当地中国居民6000余人)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俄军杀害中国居民7000千余人)尤为血腥,造成无数华人居民的死亡。此外,海参崴、库页岛、伯力等地的华人社区也遭遇了类似的暴行。这场灾难导致外东北的华人社区几乎被完全摧毁,估计至少20万同胞罹难。接着,俄军继续深入东北内陆,短短三个月内占领了东三省的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杀害了超过6万名清军士兵,并对平民犯下了无数暴行。

1934年至1938年,苏联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发动了大清洗,这场政治迫害不仅波及了苏联自身民众,外东北的中国人群也未能幸免。据估计,当时外东北的华人人数约在30万左右,苏联大清洗后,这一数字再次骤减,华人社区再次遭受严重破坏。

江东六十四屯

六十四屯大屠杀

海兰泡大屠杀

当代态势

中俄都是逢十举行人口普查,所以这个数据可信度比较高。根据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数据,外东北共计有4789886人,城市居民3655515人,农村居民1134371人,城市化率76.32%。城市男女比例约为88.46,农村男女比例约为101.27,总男女比例约为91.36。

根据2010年中国六普的公开数据,黑龙江省共计有38313991人(别数了,比俄罗斯多一位),城市居民21323715人。农村居民16990276人,城市化率55.66%。城市男女比例约为101.89,农村男女比例约为104.07,总男女比例约为102.85。

值得一提的是,外东北和黑龙江的人口都在衰减,从2010年到2016年,黑龙江损失了约1%的人口,外东北损失了约2.4%的人口,由此看来,我们还是可以气定神闲的。

而外东北的民族构成呢?目前,外东北的主体居民为俄罗斯人,以及其他迁来的东欧民族,可以说,俄国已经彻底改变了外东北的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靠前的民族分别是:

俄罗斯 4204845 乌克兰 110399 朝鲜 53940

鞑靼 27641 白罗斯 18607 乌兹别克 14981

亚美尼亚 14366 阿塞拜疆 12161 那乃(赫哲) 11660

中华 7587 莫尔德瓦 4124 鄂温克 5984 德意志 5668

外东北人口分布(俄罗斯占绝大多数)

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中对中国抱有需要与防备的矛盾心理,这种情绪体现了国际关系中常见的现实政治动态。

一方面是战略合作的需求:俄罗斯在远东地区面临巨大的经济开发和安全挑战。中国作为俄罗斯的近邻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市场潜力和资本资源,对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至关重要。因此,俄罗斯需要中国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

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的警惕:与合作需求同时存在的是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防备。俄罗斯担忧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增强可能对其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构成挑战。由于历史上领土争议及文化差异,俄罗斯对于在其东部边疆地区维持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保持警觉。

结语

"龙江万里戍楼空,斑点离离塞草红。六十四屯遗迹在,何人复我大江东?"这首龙江吟不只是对历史伤痕的诉说,它也传递着不屈与希望。现如今龙江的戍楼虽空,但它们的故事仍在人们的记忆中流传。从每一段民族迁徙的足迹,到每一次文化交融的火花,这些是我们共同的历史遗产。当我们回望历史,我们不仅看到了失落与割裂,更看到了坚韧与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而这股力量也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将为正义和真理洗雪,昭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