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锦州往事:辽代著名画家李赞华,即为辽国首位太子耶律倍(突欲)

2024-04-10国风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镇山的神秘地位以及医巫闾山自身的雄奇,在辽代初期,吸引了一位契丹的重量级人物,因他对医巫闾山的钟情,隐居于此,而留下了许多遗迹,从而,奠定了北镇城的一段辉煌,此人即为辽太祖阿保机长子,契丹首位太子、东丹王耶律倍。

医巫闾山

而五代十国及宋辽这段历史中,与萧太后(萧绰)、韩德让等相比,耶律倍似乎声名不显,然而李赞华这个名字却在艺术界大名鼎鼎,实际上,著名的辽代大画家李赞华实际上就是耶律倍,因其小字突欲,故史书中也叫耶律突欲。

耶律倍博学多才,至今还传世一首【海上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该诗全名叫【立木海上刻诗】,又称【海上诗】,作者叫李赞华,李赞华即耶律倍。虽然与唐诗相比,似乎感觉不到这首诗如何惊艳,但不影响这首诗因「李赞华」这个名字而名闻天下。

930年,耶律倍携爱妾(高美人)与随从自辽东渡海投奔后唐。当他在金州(今大连金州区)即将上船时,面对故国,感慨万千,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刻下该诗,诗中「大山」比为自己,「小山」暗指二弟德光,寥寥四句,勾勒出耶律倍在契丹皇位内斗中的失意与无奈。

耶律倍画像

耶律倍,小字突欲(托云等),又称东丹慕华、李赞华,契丹人。辽太祖阿保机长子,太宗德光的长兄,世宗耶律阮的生父。899年,生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科尔沁旗),916年,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

926年,阿保机征服渤海国,更名为东丹,定位为契丹的藩属国,命耶律倍镇守东丹,封为东丹王,因阿保机自称天皇王、皇后述律平为地皇后、故封耶律倍为「人皇王」。随后,阿保机回师途中在黄龙府病逝,在皇后述律平的铁腕下,二弟德光继位,耶律倍失意皇位,

阿保机

然而,出于内部猜疑等原因,928年,德光将东丹国南迁,升东平(辽阳)为南京,史称东丹南迁。同时德光对耶律倍施以控制和监视。无奈之下,为避祸,耶律倍仿效吴太伯,隐居北镇医巫闾山读书、作画,但仍未能躲过太宗耶律德光的监视。

耶律倍为表明心迹,数次将王妃和儿女留在东平,来到北镇的医巫闾山,在医巫闾山顶峰望海峰建起了一座藏书楼,整日读书作画,不问世事,期间只有随从及宠妃高美人(高云云)陪同。也因此,在医巫闾山留下了许多遗迹,如桃花洞、读书堂、道隐谷、瞭望台(如今的白云关、也称望海寺),而当年与高云云亲手载下的松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后被乾隆皇帝御封为云巢松,即如今的医巫闾山的万年松。

白云关(曾是耶律倍瞭望台)

930年,在后唐几次邀请下,他弃国、跨海投奔后唐,后唐明宗李嗣源对耶律倍以天子仪卫迎接,厚待有加。赐姓东丹,名慕华,任命为怀化军节度使。不久,唐明宗又赐耶律倍姓名为李赞华。这就是东丹慕华及李赞华名字的由来。而艺术界多以李赞华称呼之。

936年,后唐石敬瑭发动兵变,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太宗德光出兵相助。后唐末帝李从柯兵败自杀,耶律倍也被李从柯胁迫杀害。遗体被其子耶律阮迎回契丹,并安葬在其生前钟爱的医巫闾山,设立显陵,即如今辽宁北镇的「显陵」遗址。

耶律倍博览群书、不仅是契丹大艺术家,还知音律、善书画,工辽、汉文章。史载,耶律倍自幼聪慧博学,文武双全,善于骑射和谋略,推崇中原儒家文化。他通晓阴阳、音律,精于医药之术,工契丹文和汉文的文章,曾经翻译了号称「道学双壁」之一的【阴符经】。

作为北方草原民族出身的画家,他爱画契丹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后来都被收入宋朝的秘府。他尤为擅画放牧或骑射的情景,特别是画鞍马,其画作被宋代的黄复休评为「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之态」。

东丹王鞍马图

耶律倍也善写契丹文诗歌,金代元好问曾经读过他的契丹小字诗,并作【东丹骑射】题画诗云:「意气曾看小字诗,图画今又识雄姿。」据【全辽金诗】统计,耶律倍曾有【乐田园】等诗集,均已散佚,现仅存【海上诗】一首。

耶律倍不仅博学多才,更广罗天下典籍,【辽史·地理志·显州】曰:「辽人皇王托云(即突欲),爱其奇秀,购书万卷,置山之绝顶,筑堂曰望海。」耶律倍于医巫闾山最高峰建筑望海堂,命人于中原搜罗、购买万卷书籍,藏于「望海堂」。

望海堂遗址

而除了望海堂,他还在山下的桃花洞筑行宫,同样,这「桃花洞」不仅是读书、栖息地,也是一处藏书楼。两处的万卷藏书,数量之多被誉为「中国北方藏书之冠」。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最早、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据载,望海堂里的某些藏书,后来在中原也很难找到,因此,耶律倍对保存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可惜的是,随着女真金国的崛起,公元1117年辽金蒺藜山大战,辽军大败,显、乾二州被金兵占领,金兵随后纵兵抢掠,挖坟盗皇陵,将北镇地区洗劫一空。在这场浩劫中,辽帝陵、望海楼、桃花洞等也无一幸免。到如今也仅剩遗址,默默的诉说着医巫闾山曾经的辉煌。

东丹王人马图

温馨提示:该账号多数文章均涉及家乡名人、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为论证准确,均多番查找史料,汇总查证、码字均不易,请尊重他人劳动,勿搬运洗稿。另,本账号已开通全网自动维权,如有发生抄袭,平台会自动进行维权,特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