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南唐冯延巳的五首代表词作,句句思慕前朝,道尽繁华如梦

2024-10-10国风

冯延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宰相,辅佐了李煜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年事已高,没来得及辅佐李煜,但做过他的文学启蒙,所以二人文风相近。

但冯延巳不像李煜早期那样热衷描写宫廷情爱,他更喜欢怀念过去,字里行间藏着对大唐的思慕,同时他也特别珍惜当下,希望此刻的繁荣能够长长久久。

他在【长命女·春日宴】中写道: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尽管有这般美好的祝愿,冯延巳却知道繁华终会落幕,像大唐一样「奔流到海不复回」。于是,他的词中总是有着淡淡的愁绪,不是那么浓烈,恰如一杯清酒,令人回味悠长。

【1】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这似乎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期盼,实则是冯延巳对往昔不再来的遗憾。春天倏忽间就要结束了,要去哪里寻找心灵的归属呢?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想和燕子熟识,因为白居易赞美过它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刘禹锡关注过它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是燕子们似乎并不认识冯延巳,唐朝诗人眼中的燕子和他遇到的不是同一只!这惊醒了冯延巳,一丝愁绪四散开来,像那柳絮悠悠荡荡,原来,大唐的繁华连梦里也寻不着了。

【2】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贾岛说:「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冯延巳也喜爱雪景,特别是此时,梅展疏影、池映深雪、鹊筑新巢、月掩寒草,冯延巳不由得赞美了一番。

然而,他很快陷入沉思。南唐的首都在金陵,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留下了无限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国和东晋都以金陵为都城,南唐也是。未来似乎有一种注定,那就是南唐宫廷里的花草和贵族们的衣冠,也终将会埋入幽径,没入丘山。

就连唐朝也在他幼小的时候覆灭,这让冯延巳连连感叹。既然终究要离别,不如把酒斟满,得意之时当尽欢吧。

【3】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一缕轻愁弥漫着。冯延巳是当朝宰相,南唐又是五代十国里比较富庶的国度,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恰好边境暂时安全,他理应活得开心洒脱。

但是,他懂得居安思危。他写词的时候必然会想到唐朝,想到那些璀璨如星的诗人们。他感慨时光的流逝,也悲悯自然界的变迁。

杜牧在清明节注意到行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白居易则关注大官们:「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冯延巳谁都没关注,他沉浸在繁华的梦里,怕好梦一醒,繁华就不见了。

【4】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他依然愁着,愁梅花凋落、笙歌易散;愁时光匆匆、聚散无常;愁南雁北飞、四季更迭。冯延巳应该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怕衰老、更怕分别。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这不是一个女子的心上人不见了,她掩面啜泣,这一定是冯延巳自己心灵的写照,那个凭栏人说不定就是少年的他。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和李白笔下的潇洒少年一模一样,是鲜衣怒马的他、丰神俊逸的他,可是终究岁月催人老,年华不复在。

【5】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即使忙于政事忘记发愁,春天一到,冯延巳仍旧惆怅起来。因为春天有百花绽放,冯延巳望着绚烂多姿的花,和镜中憔悴衰老的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每年都徒添一丝新愁呢,也许,每年都比上一年老一点点吧。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王维也惆怅年华的老去,儿时的髫发很快染成了银丝。孟浩然亦惆怅不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大家都心有不甘着。冯延巳带着满袖清风离开了桥边,一轮新月映在宁静的树林,满是萧瑟。

后来,清朝的王国维借用冯延巳的「不辞镜里朱颜瘦」,写成「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绝美惆怅,冯延巳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