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生命的最后一年,她见到渴望已久的月光花

2024-06-26国风

题图作者:玛格丽特 · 米

在亚马孙河左岸的最大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生长着一种罕见且特殊的仙人掌。它的茎干巨大而扁平,紧紧缠绕在森林里的树干上,每年五月,它的花朵像一根长管从中伸出,只在夜间开放,每次仅持续几个小时。要想欣赏到它盛开的壮丽景象,必须划上大半天的独木舟,穿过狭窄的水面,钻进多刺而坚韧的灌木丛,等待着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才有机会看到它绽放出盛大洁白的花朵。

玛格丽特 · 米小姐在她79岁的时候,也就是第15次深入亚马孙时,终于见到了这朵她渴望已久的「月光花」。

站在这棵树旁,她开始迅速画速写。在等待天色昏暗的过程中,她形容自己「如同中了魔法一般无法动弹」,因为花苞即将盛开,她必须尽可能快地画下植物不同时刻的姿态。当花瓣一片片依次张开,花蕊逐渐绽放,在散发着奇异清香的花朵面前,这位见过无数花朵的艺术家也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让玛格丽特一生迷恋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种奇异之花。在【森林之花】这本植物探险笔记里,她记录了自己15次进入亚马孙的经历,从1955年至1988年,历时33年。从她46岁开始,直至79岁生命结束。

在亚马孙等待月光花

文 | 李小竹

由亚马孙开始的冒险

早在少女时代,玛格丽特就显露出艺术天赋,虽然拥有良好的家庭条件,但她仍选择离家去伦敦生活,学习绘画。随着30年代战争的到来,她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多关心弱势群体的命运,转而参与政治,投入支持西班牙内战和反法西斯运动,从此勇敢成了她的底色。

42岁时,她遇见了第二任丈夫并前往巴西,在对当地的探险过程中见到了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并为之痴迷。这激发了她重新开始创作植物画。玛格丽特先是为巴西的圣保罗植物研究所作画,之后,她以寻找亚马孙的奇异植物为主要任务,决心用科学的方法描绘、记录并分类它们。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任务。

亚马孙并非全是旅行者们想象的异域美景。在玛格丽特的笔记中,她记载下了探险中遭遇的恶劣天气:

「我们迎着可怕的怒号狂风继续前进,但天空看上去实在太凶险,同时伴随着雷声轰鸣。」

也描写了采集植物者的艰辛:

「他试图避开那些无法穿过的草堆,腰部以下因此陷入河床淤泥,与此同时,蚊子和蚂蚁也正在肆意折磨着他。」

还有令人沮丧的坏运气:

「对我来说,第四条船的丢失完全是一场灾难,和它一起丢失的还有我的全部旅行装备,这让当时的我完全失去了继续旅行的希望。」

以及突如其来的危险:

「我试图在那里采集一株学名为长叶扭萼凤梨的凤梨科植物,但我的刀只不过极轻地碰了它一下,好几群狂暴的蚂蚁便蜂拥而出。」

在亚马孙,除了偶尔邀请朋友一起,大多数时候,这些旅行是她一个人组织并完成的。这让读者难以想象,一个身材娇小的女性,究竟是因为何种力量,才敢数次深入险恶的森林与河流,只为一株盛开的花?她既要与当地部落为伍,又要与野生动物对抗,同时运用勇气与智慧,才能保全脆弱的生命。

在晚年的一次采访中,她给出了答案:

「也许我看上去并不那么娇气,如果我看起来很娇气的话,但我有很大的抵抗力。」

植物艺术的传承

对于充满意志力的玛格丽特来说,日记里的这些危险经历,并没有阻挠她反复深入丛林。在这本【森林之花】里,呈现了其中160幅精妙绝伦的植物绘画,尤其是她对雨林里兰花科和凤梨科植物的屡次探访,记载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品种。

这些画作特色,展现了植物富有生机的姿态,捕捉到花瓣变幻的色彩,对叶脉、根茎等细节做了细致的描绘,透过花朵和叶片上的阴影与光线,寄生状态下树枝和根须的形态样貌,准确描述了植物与环境的共生关系。画面里的森林显示出繁茂生态与氤氲气息,各种藤蔓、苔藓、鸟类、古树、水生植物等所共同营造的秘境奇观,还原了亚马孙特有的自然特征。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便已有相机记录,玛格丽特的这些植物画仍是研究植物科学的重要资料。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她充满感情的绘画,在反映亚马孙原生力量的同时,也带给当代人一种旅行者般丰富的愉悦感受。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收藏。

植物艺术起源于英国,从17世纪开始,就有不少植物学家和艺术家沿袭这一传统,开创出不同风格,留下丰富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遗产,例如在林奈时期创建的【柯蒂斯植物学杂志】(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ierre-JosephRedouté)为宫廷绘制的玫瑰和百合,玛丽安·诺斯(Marianne North)在全球旅行时画下的植物、18世纪鼎盛时期邱园(KewGardens)的建立,都寄托着人类想要了解自然、借助自然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愿望。

自然危机与额外使命

对于玛格丽特而言,她用毕生的热忱继承了这一植物画传统。除此之外,被人另加称赞和铭记的,是她在深入亚马孙探寻每一株植物的过程中,还兼顾着对雨林生态环境变迁的观察。在与当地人相处的过程中,她既受惠于部落的帮助,也对那些破坏森林的行为和现象发出警告,她亲眼看见湖水变枯,堆满残渣,淤泥侵蚀了森林,树木连根拔除,许多物种灭绝不再出现。面对「死亡之谷」,她痛心疾首地说:

「我很庆幸自己不会活到亲眼目睹它最后被毁灭的那一天,我也为自己不够年轻、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而感到遗憾。」

也许正是这种破坏对内心的压抑,催促她记录下更多雨林植物,当她回到城市,面对现代化带来的喧嚣和污染时,又再次加深了自己保护自然的使命。

她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是及时而敏捷的。有一次在船上,她发现一只雄性吼猴正在游泳横渡河流,同行的助手立即伸手抓住了这只可怜的小生灵,看着它的表情充满了恐怖与绝望,玛格丽特立即严厉命令助手放开它,然后让船慢一点开走,直到看见这只小动物终于「疲惫而步履艰难地抓住树干爬了上去」,她才露出欣喜的微笑。

在这本【森林之花】的笔记中,正是这些动人的片段,显示出一个女性的细腻、勇敢与活泼。这也使她真正成为一个科学作画的植物艺术家,严谨又充满正义地记录着亚马孙原始而诱人的生命力:

「植物生长繁茂,根系盘绕在树梢和树枝上,点缀着森林的冠盖。在从洪泛森林向高地丛林的过渡过程中,附生植物悬挂在大树枝上,一簇簇地出现在树的枝杈上;树梢上,金刚鹦鹉灿烂的尖刺如同燃烧的羽饰一样闪光;天南星植物或者在丛林巨树顶上傲然显现,或者悬挂在紧靠河岸的棕榈科植物上;白色的书带木属花朵如同暗色苍穹上的繁星。」

翻阅这本【森林之花】,是一次既兴奋又惊险的旅程,兴奋的是,读者无须像玛格丽特一样去冒险,就能欣赏到数百朵森林之花的美丽奇特,植物令人治愈。惊险的是,她对探险经历真实细微的描写,使人如同亲临河流的险峻,感受到鸟群的飞跃,不同生物在身边环绕,紧张又向往。

玛格丽特作品

对于这样的冒险之旅,玛格丽特最后写道:

「坐在独木舟里,头顶着火热的骄阳,这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但我对此甘之如饴,一心渴望在得到的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地完成更多的作品。」

1988年末,在刚刚见证过「月光花」开花后的五个月,玛格丽特完成了这本日记,79岁的她在英国邱园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并欣喜地计划第二年再次前往巴西。但令人不忍的是,未料的车祸戛然而止了这个愿望,玛格丽特没能回到亚马孙的芬芳秘境之中,她的突然离去,仿佛五月那晚盛开的月光花,如此华丽、圣洁、纯净,转瞬即逝。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