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余秀华【在成吉思汗广场上】:卸下心里的千军万马,他和我一样

2024-04-23国风

余秀华的诗很多是即事成篇,临境而作,寄情于物,并且符合人之常情。由此,她的作品才受到了广大诗友的好评。本期我们分享余秀华的一首即事成篇之作【在成吉思汗广场上】。

【在成吉思汗广场上】

诗 / 余秀华

我以为卷曲身体,风就吹不进身体的缝隙

天空的蓝就落不进胸膛

我以为卷曲着,是把直线的梦团成一个圆

而远方,依旧泛滥∥

如果真的在这里住下,我还是害怕

离天空那么近啊

我的颓败无处逃逸

我以后的孤苦,惆怅怎么安放?∥

但是云依旧漫卷,坐在成吉思汗广场上

我被时光侧漏

树影在手臂上晃来晃去

如同我从湖北一路走过来的模样∥

我卸下心里的千军万马

成吉思汗和我一样

从我身上吹过的风

曾经吹过他马头和他的毡房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听这名字就会让人不由得虎躯一震,肃然起敬。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成吉思汗广场面积很大,很有名气。女诗人余秀华也写过一首题为【呼伦贝尔】的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得知她在上面诗里所写的广场是呼伦贝尔市的成吉思汗广场。

一读余秀华这首诗的题目就觉得满满的草原气息和历史相交融的时空画卷扑面而来——这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所想象的画面。女诗人何尝不是如此?既然能站在这偌大的广场上,有缘与昔日的历史英雄塑像一见,自然构起了诗人对当下社会、历史人物和自身交融相汇的微妙感觉。

这首作品一共有十六行,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节、每节依次四行来读。

第一节一开头诗人这样写:「我以为卷曲身体,风就吹不进身体的缝隙 / 天空的蓝就落不进胸膛」。这是对诗人站立在成吉思汗广场时的主观感觉。那里是草原的天空,天空的蓝低垂到草原边际与之衔接。那里有着广袤的视野,无阻的风来自四面八方,任意地吹拂着那片土地。面对这样似梦的诗与远方,女诗人就有了如她所写的奇思妙想。

草原上的风怎么可能吹透、吹入人的身体呢?天空里明亮的蓝怎么可能会落入她的胸膛呢?这是诗人遇见广袤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时,她的心神被震撼、激荡,胸怀豁然开朗、随之开阔的感觉。

这两行正是诗歌艺术化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感觉的变异或者说叫通感手法的运用。

第三、四行与第一、二行使用反复手法形成平行并列的结构:「我以为卷曲着,是把直线的梦团成一个圆 / 而远方,依旧泛滥」。

一个人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是有难度的。另外,深邃的思考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的素质之一。通过以往读余秀华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余秀华是同时具备这两项素质的诗人。

梦真是人们拥有的一种神奇感觉。女诗人在这里把她的梦描述成几何形状的变化。从她的家乡湖北到内蒙有近三千里路,一路走去看到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广场,也算圆了她的一个草原梦。直线的梦象征着理想的目标,而把这直线团成一个圆则象征着她实现了这个目标,成功圆梦。

从现实的距离到梦想的距离,女诗人就像把时空扭曲一般达成了诗与远方的重合,完成了昔日浪漫遐想中的心愿。第四行略带圆梦后的惆怅——人毕竟精力有限,而又总是有那么多的诗与远方在脑海中忽灵忽现,让人总是想为之倾力奔赴。

第一节与海子【九月】里的开头比较神似:「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同样写草原之上和梦想,海子这两句诗造境神秘、虚无、孤独;余秀华的这四行诗则显得浪漫、明朗、温润,略带怅然。可以说余秀华受海子影响,但已经打造出海子诗风明显不同的属于她自己的格调。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是对第一节里四行诗句的心灵阐释。这是一种得以接近梦想而窃喜的感觉。女诗人往昔曾经处于一种颓废消沉之气里,有着许多的孤苦和惆怅的感叹。一旦来到在大草原上,这里的风吹走了她心里的一些颓败之气,这里的天蓝赶走了她一肚子的惆怅和孤苦,于是一种又陌生、又害怕、又惊喜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她窃喜的是难得接近这草原的天空,让她释然往昔;怕的是往后的郁闷和孤独将无处安放。然而这终究是一种假设:「假如在这里住下,我还是害怕 / 离天空那么近啊」。

这些是女诗人来到这广场上复杂的思绪和体验。这一节直抒胸臆,笔触细腻,天真可亲。

第三节从第二节的诗意中跳跃开来,与第一节相扣相照:「但是云依旧漫卷,坐在成吉思汗广场上 / 我被时光侧漏」。

原来,诗人在第一节里已经把自己比喻为一朵白云,想象着云卷云舒的姿态,第一节的内涵更加让人喜欢了。而到了第三节一开头诗人才起笔写实景,包括写云彩,写成吉思汗广场,与前面的思想情绪一一对应起来,可谓丝丝入扣。这手法让人拍案叫绝,怎一个「妙」字了得。

在这一方时空里,女诗人感觉被时光遗忘——大概是多么浪漫又激动的心思呐。这是一个弱小的女人,被时光侧漏;而成吉思汗是已不在世的大名鼎鼎的英雄,曾经霸气侧漏。当下与历史的时空交错,无名与大名相对,让人怎么不感慨?怎么不教女诗人感慨万千:「树影在手臂上晃来晃去 / 如同我从湖北一路走过来的模样」。

这是一种幸与不幸、得与失、喜与悲、生与逝的思绪交集,让人感叹不已。

第四节承接第三节的后两行,感慨曾经阅历的人生和生活的千辛万苦之状,思想上的苦苦抗争之意,莫不如同成吉思汗一生里率领千军万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模样。

而在当下的这一时刻里,两个人都下鞍卸甲,一个立于地上,一个栖于地下;一个淡定而思,一个长眠而息:「从我身上吹过的风 / 曾经吹过他马头和他的毡房」。

这两行有点类似于古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哲思,只是余秀华用笔清淡,已化曾经的意绪难平为轻风,微微吹拂着这片草原。

关于余秀华这首【在成吉思汗广场上】,诗友们读后感觉如何?欢迎一起评论交流。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