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北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

2024-03-07国风

越窑窑址于1934年被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经多次勘察论证,已查明越窑的分布范围,烧造历史以及器型主要特征。唐,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浙江慈溪市余姚县上林湖一带为中心,发展到东边的上岙湖,白洋湖及上虞县窑寺前,帐子山,凌湖等地区。主要代表器物有碗,盘,壶,罂,瓶,罐,耳杯,盏托,粉盒,水盂,唾壶等十余个品种,其造型来源于唐代金,银器皿,故陆羽【茶经】谓之:「邢瓷类银」「越瓷类玉」他在论述茶具品质时云:「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杨万里先生评价越窑瓷器时说:「因为有了越窑,有了龙泉窑,才有南宋官窑」。可见越窑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越窑从纹样题材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中唐时期;第二期为晚唐时期;第三期为五代十国时期;第四期为北宋时期。唐、五代十国,是越窑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秘色瓷」传颂至今,其色泽令古今烧造业可望而不可及。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而如玉,釉色早期以黄色为主;后期以青色为主。装饰手法采用划花,刻花,堆贴,镂雕等技法,绘以花鸟,山水,水藻,走兽,卷草,人物等多种装饰纹样。以划花为例,刻画线条洗练,寥寥几笔,一幅行云流水般的图画便跃然于瓷器上,其纹饰设计巧妙,制作精致,表现出匠师们高超的艺术造诣。

宋朝建立初期,越窑为北宋朝廷烧制青瓷贡品达十七万之多,不仅质精,而且量大。许多珍品作为礼品被朝廷赠与辽国,时至今日,辽代贵族墓葬中常有越窑瓷器出土。

越窑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青瓷窑之一,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瓷器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瓷母」。从西周的原始陶瓷到唐宋的秘色瓷,并一度成为唐朝的皇室贡品。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盛沉靡,共稽中散斗遗杯」来赞美越窑青瓷的典雅秀美。那散发着清澈碧绿,如冰似玉般的釉色,让人心旷神怡。

此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口径:3.2CM;底足:7CM;高:18CM。壶口颈部呈八棱形,外置一套盖,套盖三层,呈圆帽带棱状,底层刻划卷草纹,顶部饰一宝钮,肩与腹部间连一U形曲柄,对面贴一流注,由粗至细呈鸭嘴状,腹部为八棱鼓腹,刻划卷草纹,足胫外撇,八棱形圈足略浅,底足五枚支钉成圆形排列,中心位置用釉下青花书写「上虞窑」三字,字体深入胎骨。外施青黄釉,胎质细腻致密,造型轮廓线清秀,典雅,棱角分明,釉色青中泛黄,乳浊温润,类玉似冰。

此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是北宋初期越窑第一窑「 上虞窑」的制品。在造型上继承了五代时期的瓷器造型特点。不同的是,壶流较之五代时期有所加长,执把的流线设计更趋于完美。底足和五代时期相比较有明显加高,且外撇程度更大。五代承续晚唐时期造型风格,执壶很少设计盖子或盖子一般为斗笠型钮盖,造型单一,北宋时期,执壶上大量出现了各种造型的盖子,且盖体明显增高,多为套盖,有的盖钮做动物造型设计,栩栩如生,从而改变了器物的用途或使用方式,更易于宋人「 冲茶」。宋人饮茶多为「 冲茶」,冲茶时也称为「 注」,所以执壶也叫「 注子」。

此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与历朝历代各时期的同类瓷器类比,并检索全世界收藏机构出版的资料,各大博物院,博物馆及各拍卖公司历来拍卖记录,仅见于浙江杭州西冷拍卖公司,拍卖过一件来源于香港佳士得古今专场,与此藏品同类不同色的北宋越窑青釉刻花执壶(上图),因而,此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目前仅为孤品,且弥足珍贵。不仅填补了宋•越窑(上虞窑)青釉刻花八棱执壶的空白,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件有窑址款的越窑青釉瓷器,具有极高的观赏,文物收藏,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叶子珍藏

2024年2月1日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