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欧音史∣威尔第在晚年创作了哪两部最伟大的抒情悲剧和喜歌剧?

2024-04-29国风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三)朱塞佩·威尔第

(3)后期作品

六十年代至威尔第去世。这一时期,威尔第老骥伏枥,创作了精品之作【阿依达】,这是一部纯粹的意大利式的作品。后来他又以惊人的精力,创作了他最伟大的抒情悲剧【奥瑟罗】和最伟大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奥瑟罗】是继【阿依达】所作的结构突破,而且充分发挥管弦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没有通常的曲线直接开始于风暴场景的合唱,乐队与之配合将大自然的狂暴力量展示的淋漓尽致,并导引出奥瑟罗出场,既简洁又富于有英雄气概。而【法尔斯塔夫】则是现代喜歌剧中的一部模范作品。威尔第在1867年为巴黎大歌剧院创作的【唐·卡洛斯】上演后,反映平平。

1868年6月,威尔第拜访了他心仪已久的83岁的老作家曼佐尼。1870年,声望卓著的威尔第当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但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庄园里享清福,很少去罗马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此间,威尔第还创作了【梅菲斯特费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创作的【命运之力】。1871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依达】。同年12月,威尔第以古埃及传说为背景创作的歌剧【阿依达】在开罗首演。两个月后,【阿依达】在威尼斯上演,由施托尔茨担纲。这部卓越的歌剧,再一次掀起了对威尔第的狂热。观众的情绪极其亢奋,年愈60岁的威尔第出台谢幕竟达40次。

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威尔第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为死者创作了一部【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威尔第亲自指挥。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唯一一部享有盛誉的作品。之后,除了这首【安魂曲】外,威尔第整整50年未再谱写歌剧。

垂暮之年的威尔第,除了对【西蒙·波卡涅拉】和【唐·卡洛斯】作了修改外,没有创作新的作品。然而,威尔第的音乐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1887年,古稀之年的威尔第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奥瑟罗】,在剧作家波义多的鼓励与合作下,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创作了【奥瑟罗】,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1887年2月5日,【奥瑟罗】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首演的场面激动人心,一些国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观众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

74岁的威尔第和主要演员的谢幕花费了15分钟。散场后,欢腾的人群抬着大师回到住所。威尔第几次到阳台上与人们挥手告别,直到扮演奥瑟罗的演员塔马尼奥高声清唱了一曲【欢腾吧】之后,热情的观众才陆续散去。在以后的几年,这位高龄的老人又完成了一部杰作——【法尔斯塔夫】。这既是威尔第最后一部喜歌剧,也是他漫长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1893年2月9日,80岁高龄的威尔第,推出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喜歌剧【法尔斯塔夫】。这部喜歌剧的首演,获得了与【奥瑟罗】相同的成功。

威尔第在80年代的后期歌剧【奥瑟罗】中,把宣叙调和咏叹调融合为既有歌唱旋律性又有语言表现力的「独白」。贯彻着戏剧性发展的「场」的写法,在这部歌剧中也做得更为彻底;四幕之中,每一幕的音乐都是不间断地发展,完全不存在独立的分曲。他的最后的作品【法尔斯塔夫】也有同样的特点,所不同的,只是用喜剧性的音乐语言作为表现手段而已。表面上看来,【奥瑟罗】和【法尔斯塔夫】的音乐有些像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但是,如果细加分析,则诚如威尔第自己所说:「我和瓦格纳毫无共同之处。

恰恰相反,要是你们用心谛听,努力领悟乐曲的内容,就会发现我有些地方和他完全相反。」(1872年4月17日致契·桑克季斯的信)威尔第和瓦格纳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瓦格纳的音乐中,管弦乐占有压倒的优势,而在威尔第的音乐中,则始终没有抛弃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传统,管弦乐的戏剧性发展,是和声乐的鲜明的旋律性并行不悖的。只要举出【奥瑟罗】第一幕伊阿古的饮酒歌、第二幕奥瑟罗的「永远相见,神圣的回忆」,第三幕苔丝狄蒙娜的「我含着眼泪为你向天祈祷」和「看晴朗的太阳放光芒,照亮了天空和海洋」,以及第四幕的「杨柳歌」和「圣母颂」,都是旋律非常鲜明、非常丰富的音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威尔第的伟大,在于他晚年接受了瓦格纳的影响,虽然不是模仿他,但却提高了他自己的歌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