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十首经典【如梦令】:昨夜孤舟泊港,醉卧花间梦老

2024-02-03国风

诗词的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明白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是对现实或想象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以【诗经】为代表的风雅颂和楚辞为滥觞,到了汉代乐府又有所发展。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又是一个夏天的傍晚, 蒲草秀颀,柳丝绵长,亭台长廊小桥,坐在长满苍苔的石凳上,静享世外的清幽与静谧。水清澈透底,鱼儿在水里穿梭,追逐,嬉戏。不时可以听见大鱼跃出水面的声音。

没有一丝风,一池莲荷,仿佛进入禅境一般。偶尔可见荷花粉嫩的花瓣,轻轻落入水中。水中的荷影,也轻轻从水底浮向水面,在落水的刹那,深情一吻,花与影叠在一块。荷花在飘落的刹那是最美的,粉红嫩白的`花瓣,无风自落,自有无边的禅意。

【鉴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经常出游溪亭(此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 「常记」 明确表示追述,地点 「溪亭」, 时间是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反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此时饮宴之后的她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

此时看出 酒醉使诗人晕头转向,酒醉使诗人鬼使神差,酒醉使诗人振奋不已。给人感觉到喝醉了酒的女诗人生活多么潇洒、柔美、飘逸,英姿勃发。

诗人通过自己喝醉酒这样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

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那个诗词意境之中 ,分享你的激动。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诗人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 「误入」 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

今天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静谧的傍晚景色,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通过误入藕花深处的细节,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情感状态,引人深思。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 「争渡」, 表达出主人公急于找寻出路的心情。但 「惊起一滩鸥鹭」, 把停栖洲渚上的 鸥鹭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传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境。体现了词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表现力,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尺幅短但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寥寥数语,尽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诗不经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2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宋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古道旁的 驿亭 见证了无数旅人的悲欢离合。斑驳的石墙,历经风雨的侵蚀,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客栈的大门敞开,透出微弱的灯光,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走进 驿亭 ,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神宁静。昏暗的灯光下,几张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等待着客人的到来。角落里,一架古筝轻轻颤动,释放出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驿亭 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息,那是温暖与孤独的交织。在这里,每个旅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成为别人故事中的一部分。

【鉴赏】「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此词作于秦观冬季赴郴州途中,词借描写夜宿驿亭苦况诉行旅艰辛。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

遥夜」 指的是深夜, 「沉沉」 则形容夜色的浓重和深沉,如同静止不动的水一般。「如水」的比喻则将这种深沉的夜色比作静止的水面,强调了夜的宁静和深沉。 「风紧」, 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

此处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作为一个审美对象, 「驿亭深闭」 既是现实的意象,也是心灵的象征。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深沉的感觉。让人感到时间仿佛静止了,而风的猛烈又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紧张和不安。诗的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夜晚,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紧张的交织。

使人感到在一个寒冷、孤寂的夜晚,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沉和孤独。此外,从语言上看,这句诗的用词简练而精确。形象地描绘出了夜晚的漫长和深沉。整句诗的节奏感强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驿亭的深闭阻隔了外界的喧嚣,劳累之中的词人也开始悄然入梦。诗人描写梦境,寄寓悲思之作,几乎贯穿了词人的一生。他一生沉郁,痛感人生无望的独特心境所决定的。

然而 「梦破」 二字,流露出许多烦恼意绪。心魂从梦中归来,往事在梦中幻灭,此句加重了悲剧气氛。作者通过醒后之所见、所感再加渲染。

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寂寥、清冷的感觉。让人感到失落和无奈,而寒冷的早霜则增添了孤寂和凄凉的情感。这种情感与画面的结合,更加深入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受。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无寐」 两词叠用,突出了词人多少烦闷、无奈、凄苦的心绪……如果不是心中那水一样浩茫梦一般绵邈的愁情的折磨,则不会如此夜难再成眠。

身心都极需休憩的词人也不必这般和自己过不去呢。好梦既无从续起,只得起来。这是第二天早晨的事了,时光总算暗暗在流转。

门外,马儿嘶鸣,是在催人上路。暗示黎明的到来,熬过了大半夜不眠的词人,拖着疲累的身躯,开始又一天的旅途奔劳。
品味全词,词人描绘了一个简陋的驿馆。霜之送寒,风声阵阵,马嘶人起,如耳闻目睹,俱以白描手法出之。毫无缘饰,只坦直说出,却别有一番感人的力量。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点点滴滴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这真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意正浓,田野与天空一片昏黑,似乎回到混沌开初。

那潮湿柔软的泥土上,一定满是红色鲜艳的花瓣。花因沾着雨水,必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啊!那就不愧为名副其实的 「晓看红湿处,花重晓官城〞。

春天的海棠花相继绽开了,一簇簇的粉红在晨风中梳理着艳丽,五片花瓣在绚丽的色彩中浓淡娇柔,媚颜百生,好似美人尽情倾吐着可人的美丽,让你在她的飘逸洒脱的灵性里如醉如痴,因而海棠有了 「解语花」 的雅号。

难怪东坡先生填词赞叹: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解语花」 意为会说话的花,明才子唐寅曾有: "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 之句,可见自古对海棠的善解人意人们早有共识。

【鉴赏】「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女词人昨夜在海棠花下饮酒过量,结果半夜下起雨来, 雨点虽稀疏,晚风很急很猛。晨起时尚有余醉。经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揭示词人在半夜时分的孤寂和惆怅。此时,周围的人已经沉入了梦乡,只有自己还孤零零地独处,思念旧人,不禁对窗外的人想起,又不得不去问候这个不在的他。

一个人在情感上的坚定和执着。虽然已经分离多年,但仍然心怀相思之情,时时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不愿忘记。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词人深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满地,却又不忍亲眼见到,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于是一个 「试」 字,将诗人的心境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 的结果—— 「却道海棠依旧。」

其实,李清照早就知道经过一夜风雨,这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海棠虽好,但风雨无情,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侍女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 「却」 字,表明词人心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这孩子: 「雨疏风骤」 之后, 「海棠」 如何 「依旧」 ,她真看过了吗?词人叹口气:这个粗心的丫头,此时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满地、红花稀少才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 「知否」 与一个 「应是」 来纠正 「卷帘人」 的错误。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以此诗词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以及人生经历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物是人非,岁月变迁,例如海棠,它仍旧依然在,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绿肥红瘦,寓意着时光不可逆转的流逝。
李清照在诗词中展现了对于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和把握,诗歌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充分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 「试问」, 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4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清 王国维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一场雨,染得不止是烟云,更是一个人的心……静谧的雨夜,小雨仍在淅沥个不停,滋润着万物,世间也泛起徐徐凉意。伴着缕缕清风,欣然卧在床头,回忆起往事,细品那雨中饱含的深情。

阴雨连绵的夜里,雨水与月光相伴。看那幽深的雨夜里,雨滴淌起一汪雨水,是那么疼,那么冷。握在手中才发现,雨一直在含情脉脉的凝望着世间……

苏东坡书斋名曰「喜雨斋」,说它是青春已逝、悲愁、哀怨,生命也在这里消逝,那将是多么的恐怖和可怕呀,去得也快,干干脆脆雨中情怀

【鉴赏】「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 诗人在雨夜失眠了,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词人写失眠就喜欢直说,如 温庭筠的【更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

在寂静的春夜里, 「点滴」 的 「空阶疏雨」和「迢递」 的 「严城更鼓」 使人更加心烦意乱,更加难以入睡。

寥寥数字,便将一个寂静的春夜刻画得淋漓尽致。空阶上,疏雨点点滴滴,仿佛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心事。这样的雨夜,似乎正是失眠的最好注解。

城池之外,更鼓声声,一声声都敲在人的心上。这声音虽然远远传来,却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仿佛是严城中那深深的寂寥与孤独。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但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被风吹动的东西,在这里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

这一句写出了人生如梦的悲哀。刚刚进入梦乡,却又被风吹醒,梦境初成便已破碎,人生亦是如此,短暂的美好总是被现实的残酷打破。

「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连用两个「无据」,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无奈。梦境虽好,但却不可靠。现实虽残酷,但却真实存在。两者皆不可依赖,让人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

窗外,银河低垂,天色渐渐泛白,又是一个黎明即将到来。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这个黎明却带着一丝悲凉,因为它象征着长夜的结束,也象征着无法入眠的痛苦。

「无据」, 是 「没有凭据」。 这里所指的是 「被东风吹去」 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梦见的是 「众中不惜搴帷问」 的 「天人」 还是 「摘得星辰顷满袖行」 的 「萦回岛屿」。

整首词以失眠为主题,注重构思与技巧,语言婉转曲折,意蕴悠长。王国维运用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将一夜失眠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也展现了他对语言的精妙运用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5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宋 王之道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迎着香味跨入梅园,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山的梅花,白得像雪,像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走近梅花,又一阵浓香袭来,不禁为梅花叫绝。只见山坳里银海荡漾,凝如积雪,一朵朵梅花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风姿。徘徊在雪海里,轻抚着微微颤动的花枝,感受到了春的脉搏,春的生机。

难怪几千年来咏梅之诗数不胜数,描写梅花之诗从不停歇,因为那美而不艳,香而不腻,她那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生命力,曾使多少文人游客为之陶醉,为之赞颂啊!

梅兰竹菊,」俗称「岁寒四友,」古人独爱梅花。宋代王安石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是那样的优美,把梅花的样子深深刻在了读者的心中。

梅,典雅,冷俏。江山万里雪,一花天下春! 冬天,大地万物都沉睡,看不见牡丹的富贵,百合的可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只有它,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雪地的严冬。它抬头挺胸,十分神气的占领了整个冬季人们的目光。它不与百花争春,把寒冷的冬天点缀得冷艳动人。

【鉴赏】「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是触景生情的惆怅 。词人因攀折梅花所致 。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

此句言 「手撚梅花何处」, 其意仍在怀思远人。 「何处」 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 「手撚」 梅枝,彷徨徘徊。
这如梦的人生,都在此刻凝固。心如止水,却又波澜壮阔。是离愁别绪,是伤感别离,是世事无常。

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幅凄美的画卷。古往今来,穿越生死的轮回,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切都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却藏着无尽的思绪与感慨。一晌之间的沉默,或许是在沉淀情感,或许是在缅怀过去,或许是在期许未来。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与杜诗【佳人】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句意相同,此词暗示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进一步点出远人的踪迹,他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表明了女子那深沉的思念。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此句展现出词人的人生无奈与挣扎、离愁与别绪、世事的无常与变迁。它以生动的意象、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想起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那景象是如此凄迷,记忆又是如此犹新,令人难以忘怀。

这句诗充满了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形象地描绘出了小船在烟雾迷蒙、细雨飘洒的江面上渐行渐远的场景,这个场景充满了凄迷和哀愁的氛围。

「东去,东去」 反复吟咏,表现出主人公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这种情感更加深沉和浓烈。 「东去」 的反复吟咏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加动人心弦。

这句诗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愁绪和内心的挣扎。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表达深沉而浓烈,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震撼。

这首【如梦令】以生动的意象、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人生中的无奈与挣扎、离愁与别绪、世事的无常与变迁。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勇往直前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6

如梦令·春思

宋 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在清晨的微光中,田园显得格外宁静与美丽。太阳初升,将天边染成淡淡的橙色,田野上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辉。远处的山峦,宛如沉睡的巨人,默默守护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夹杂着麦香和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草坪上,小草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早起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在晨曦中回荡,给这宁静的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沿着乡间小路漫步,路的野花竞相开放,它们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如同缤纷的宝石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

【鉴赏】「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那年作者被贬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雪堂前的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堂前亲手种植的桃树和李树,已经枝繁叶茂,绿荫如盖,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作者通过描绘这些生机勃勃的植物,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这种情感与场景的结合,更加深入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清晨时分,百舌鸟的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将作者从春睡中唤醒。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暗示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而 「春睡」 则表现出作者在春天的清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的宁静和舒适。

在这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得多么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

这句诗通过描绘百舌鸟的鸣声和作者被唤醒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和清晨的赞美和喜爱。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种情感与场景的结合,更加深入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这是一个 一个静谧优美的乡村环境,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生活安逸自在。 苏轼自己早就抑制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通过对小桥流水的描绘和居士的呼唤,也展现了对静谧、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热爱。

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他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让读者凭时空落差去体味,去揣想,不仅给人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享受,而且留给读者许多思索的余地。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7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宋 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庭院深深,若隐若现于尘嚣之中。四周古树参天,遮住了世俗的目光,石径蜿蜒,穿越于茂密的竹林之间,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庭院的青石地板上,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和湿润的泥土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庭院的中央,有一方清澈见底的水池,池水宛如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飘逸的柳枝。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打破了这份宁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力。

水池旁边,几株梅花傲然挺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每到春天,百花争艳,芳香四溢。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嗡嗡作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仿佛是自然的缩影,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魅力。

庭院虽然不大,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味。是一个可以让人放空心灵、感受自然的地方。可以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

【鉴赏】「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词人从睡梦中惊醒,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庭院一个广阔的绿色世界,黄鹂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这种自然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分外宜人。

此时, 黄鹂 成双而词人却孤独一处。词人由 「动」生「情」, 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词人点到为止,想到不说破,显得言尽而意无穷,其中意味妙不胜收。

「门外绿阴千顷」, 是写静态,「 两两黄鹂相应。」 是写动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 「以动衬静」 成此词的主要特色。

这种情感,或许是作者对友情的感慨,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但却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绿的,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绿阴」。

整个庭院中,除了黄鹂的啁啾,再无半点声响。 「不胜情」, 指诗人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没有明言,显得含蓄有味。

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却感觉到周身的环境一片幽寂,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在一片寂静中,词人正黯然神伤。

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被深深地触动。他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金井之畔。他感受到了环境的幽静,这种孤寂的感觉让他情绪低落,这种情境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愁情思绪。展示了诗人在孤寂的环境中独自思考的情感。

「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词人先叹 「人静」, 再见 「风动花影」, 以为是有人到来,细看却发现不是。所谓的「风动一庭花影」,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 「睡起不胜情」 的愁情思绪。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人静」 重复两次,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和寂静,给人一种空旷和孤寂的感觉。

「风动一庭花影」, 则描绘了风吹过庭院,引起花朵摇曳。影子随之晃动的场景,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重复 「人静」 两次,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得诗歌更加有韵律和美感。同时, 静态的「人静」与动态的「风动花影」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它以简洁的语言和艺术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小砑红绫笺纸。一字一行春泪。封了更亲题,题了又还折起。归来?归来?好个瘦人天气。

8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清 纳兰性德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清风小雨柔柔地飘润,涌动满怀湿漉的情思,雨声贯穿了一个世纪的悠长,把文字折服在一枚桃红里,落满字韵情怀,盛开在这人世四月天。

一种绝美姿势,遥把远方凝望,一帘柔情梦寐,跌落彼岸水湄,轻捻柔情,折叠成倾城之恋,温婉了相思红豆。研夜为墨,抒写淡淡情怀。一纸素笺,流淌浓浓爱恋。

一纸淡淡墨香,牵引着两颗挚诚的心,牵系着生命中刻骨的爱恋。在每一个想你的夜晚,你悄然走进我的一帘幽梦,旖旎着咱们爱的天空,让美好的经历留在内心。

【鉴赏】 「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 词中详细描写了对妻子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心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吹得去这般情思。

这句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 「晓风残月何处」 则化用了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 「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 同笔。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自从分别之后,便再也不知你的消息,你可知我在思念你?你的音容笑貌已深深的印入我的心底,怎么能忘?

在这个清冷萧寂的月夜我又想到了你,笑靥如花,那一瞬间,回首的娇羞是我记忆中永远的最美。可你如又今在哪?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对远方人的消息时有时无,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牵挂。

今夜,诗人独自相思,无法入眠,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这两句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入人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秋雨,带来的既有快乐,又有悲伤。听秋雨真情的奔泻,听秋雨年华的淙淙流淌。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

似乎只有在这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处人成痴。」 如今秋雨又落,一倍增其哀愁。哎,那那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无奈的现实中,词人何时能诉呢?

「一半西风吹去」, 明说是秋雨被西风吹散,实际上是说自己的一半心思,被西风吹走了,去跟随远方的人儿。这句意蕴深藏,亦虚亦实,可谓清空超妙。

全词不见一个情字,却字字皆是情, 「木叶归路」、「消息浮沉」、「相思几许」、「一半西风」 处处都是离愁别恨,这段年仅三载的爱恋,在他心中留下的却是斧凿刻印般的痕迹,心中都是愁,都是痛。情场的失落,人生的不如意,对他而言,怎是用一个愁字能解决了。

竹外半窥娇面。真个出尘体段。没处可偷怜,空恁眼穿肠断。休恋。休恋。只是与伊分浅。

9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清 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春天是塞外的盛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个季节里,草原上的花儿竞相绽放,为塞外增添了一份绚烂与多姿。大自然的力量显得格外强大。

狂风怒吼,卷起滚滚黄沙,遮天蔽日。在这片沙海之中,生命顽强地挣扎着,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力量,让塞外之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夜晚的塞外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星空璀璨,仿佛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洒满了天幕。在草原上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欢笑。这时的塞外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温馨而祥和。

【鉴赏】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塞外原野的辽阔和空旷。帐篷像星星一样多而明亮, 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此时此刻,词人独自醉卧其中,这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不禁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视角转向天空,繁星闪烁。词人以 「星影」 代替 「繁星」, 此时词人现出醉酒之态,让读者感受到词人醉眼朦胧中的世界。 「摇摇欲坠」 则进一步描绘出词人脚步踉跄的错觉,这种动静相间的描写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新奇之感。

一幅壮美的画面,帐篷耸立在苍穹之下,仿佛与天际相连。诗人在这壮观的景象中沉醉,感受着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

天空中的星星在微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坠落下来,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气息。整句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类情感的思考。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此句之中 「归梦」 成为了词人独醉的主因。狼河成了归家的障碍,以 「狼河」 作为归家的象征,使诗歌情感更加深刻。

河水声响对归梦产生了阻隔,抒发了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归乡之梦破碎的无奈和失落。

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通过对「归梦」和「河声」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暗示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束缚和影响。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此时诗人内心无比的矛盾与挣扎。以 「醒来无味」 形容人的心情,使诗歌情感更加真实生动。

诗人想要逃避现实的困境,寄希望于梦境。因为长睡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无奈和失落,但他深知梦醒后的无奈与孤独。这种无味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倡导人们面对真实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沉浸在各种幻想和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忽略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而 「醒来无味」 则表达了这种虚幻梦境带来的空虚和无意义。

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放下贪欲和执念,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这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诗歌。通过独特的物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词人对塞外风景和羁旅思乡之情的深刻体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失望,同时也表现出个人的超逸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0

如梦令·有寄

宋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春雨也让世俗的纷繁消失殆尽,好不畅快。也许还没褪去家乡的气息,听着雨声,感觉自己就是在艰苦岁月里开出的一朵花,承受风雨洗礼,历经艰辛,更习惯与世无争,不会趋之若鹜,在心里淡淡的安静。美好。

春天的雨,在草叶间躲躲闪闪,在树叶上敲敲打打,在瓦片上蹦蹦跳跳,它唤醒了大地的梦,又在大地上绘出了一幅江南烟雨泼墨图,将广袤的大地变得层次分明、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鉴赏】「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此句诗人疑似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东坡即是诗人著名的 「雪堂」, 这是他亲自营造的一块灵魂净土。诗人非常怀念黄州东坡「雪堂」,亦即他在黄州的旧居。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诗人希望在这片梦幻一般的仙境中把他和东坡在「雪堂」的故居连在一起,这是诗人精神上最后的寄托,

苏轼对朝廷深处的无奈和迷茫。他渴望回到东坡,却又身不由己,身处玉堂深处,无法脱身。这两句诗情感真挚,语言婉转,表达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 苏轼对告别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是大雪压住了小桥,此路不通吗?此景语富于形象性,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也暗含诗人对命运难测的感慨和无人可倾诉的惆怅。苏轼、苏辙兄弟情深,诗人无法预料到他和弟弟还能否再有机会相见。事实上从苏轼这首词的小序 「有寄」 二字可以看出。

此句苏轼用景语曲折地表达,形象而富有深意。通过对别后是否有人的设问,引发了读者对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同时也传达了他归耕东坡的决心和愿望。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连续两个 「归去」, 可以看出是何等迫切的催促!「江上一犁春雨」只作虚带过。这声催促中的苦痛比之常情中自是更深一层。 「一犁春雨」 寓示苏轼对农事劳动的热爱和对回归农耕生活的向往。

词中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诗人把梦幻与生活、怀旧和感今很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所抒之情突破了小我之狭窄与局限,而上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高度。
这首词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深沉而复杂,它一方面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归耕生活自由自在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苦闷感受。给词带来了更为开阔深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