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李商隐10首经典诗词,每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2024-10-18国风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因卷入党争而一生不得志,在诗词创作上刻意追求完美,其骈文创作价值颇高,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无题」诗体,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情思温婉,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唐代最会写情诗的诗人,非李商隐莫属。

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跨越千年,依然感动着读者。

01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者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锦瑟】,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也有人认为:「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这句诗描绘了美人鱼的美丽和神秘,美人鱼在古代神话中被称为鲛人,这首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来比喻美人鱼的美丽和神秘。

02

【梦泽】

唐·李商隐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悲风萧瑟吹拂着梦泽地区衰枯的白茅草,楚灵王荒淫无道葬送了如花似玉的娇娆。

谁也不知道能为楚王献舞的宫女有多少?她们费尽心机忍饥挨饿就为了拥有纤腰!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作者离开桂州北归,在湖南观察使李回幕中短期逗留,秋初继续出发,途经梦泽。梦泽此地在春秋时期是楚国属地,当时楚宫是一片轻歌曼舞的盛况,而现今看到的却是荒原上茅草在悲风中颤动,满目肃杀凄凉景象。对比之下,作者不由感概万分,遂写下此诗。

03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寒露时节,北雁南飞,菊花盛放。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众所周知,陶渊明最爱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多少文人墨客也以咏菊主题来寄托情怀,托物言志。

作者亦如此,如此高格的菊花「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它不怕寒露侵袭,但总有日薄西山,「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时候,正如人也一样,「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出名要趁早,作者惟愿早些遇到伯乐,「升君白玉堂」。

04

【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微雨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没有一个「雨」字,而处处写雨,特别运用了视觉、触觉、听觉手法,从多方面来描写雨,别有韵味。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一二两句是说,微雨初起时,只觉它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逐渐地,伴随着夜幕降临,它分得了夜的丝丝凉意。这是写「微雨之清凉」。

微雨刚刚来的时候像什么,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像林中雾气一样浮动,这样就将微雨的轻盈朦胧的特点写出来了。接着写微雨的清凉,带给夜色无尽的舒爽。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三四两句是说,那寒气仿佛透入窗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凉意;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这是写「诗人之心境」。

诗人的心境也随着微雨的到来而发生变化。「窗迥」,原指窗户远而明亮,这里用来描绘一种清冷、宁静的夜晚景象。象征着诗人追求一种超脱、远离尘嚣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世俗、追求宁静的生活向往。诗人之所以站在窗前听到院子外面的雨声,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正是因为平静,才能真切感受到轻微细雨声。

纵览全诗,意境超脱,描绘生动,角度不同,无一字提雨,却处处写雨,一幅静谧的秋夜听雨图,跃然纸上,是为咏微雨诗中的绝妙佳作。

05

【代赠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二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0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像泪样的蜡油才能流干。

正如爱情,有些爱,到死的那一刻才停止,有些情谊,到泪流尽的那一刻才终结。

比如纳兰容若,他将对亡妻的深情,都在那一阙阙词中,感人心怀,可是情深不寿,只愿深情的人,都能修得蜜果,不受情伤。

07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08

流莺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09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两首经典诗词,都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笔下,年少时只是就是一首诗而已,当再次解读它,才被诗词背后感人的故事所吸引,也感受到了李商隐的才华和他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这两首诗都是李商隐为他所遇见的人生第二位喜欢的女人,伺奉公主的一位修道女宋华阳,他们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但是因为身份、地位、世俗等原因却不能走到一起,那种喜欢,思念,那种煎熬是可想而知,正是如此,在那种情况下,李商隐才创作出那么多唯美的诗词,留给千秋万代经典之作。

10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

点破而不说破,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蓄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欲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福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人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人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是鬼」之概。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慨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年贾生亦自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