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常香玉诞辰百年丨小女儿常如玉:不能打着继承常派的名义图名图利

2024-01-22国风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在豫剧艺术发展史上,常香玉是一个永远闪闪发光的名字。

今天,是常香玉诞辰百年纪念日,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专访大师小女儿常如玉,聊聊常派豫剧和它百年来的开端与传承。

常香玉,中国最知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用一生心血创立豫剧「常派」,她的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醇厚。

常香玉的一生,育有三女一子,分别是常小玉、陈小香、陈嘉康和常如玉,再加上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陈金榜,共五个孩子,均由她培养长大。

小女儿常如玉是子女中最为「叛逆」的一个。1985年,30岁的常如玉因不满母亲对自己学戏近乎苛刻的要求标准,独自一人去了美国。

直到近20年后回国,回到母亲身边,传承和发扬母亲为之奉献一生的常派艺术。

「常派最应该弘扬和传播的核心就是‘戏比天大’的工匠精神。」常如玉说,最怕的是,一些人打着传承常派的名义,追求廉价的掌声,做着捞金的买卖。「那是完全违背了我母亲的心意的。」

常如玉(图片来自巩义融媒)

曾被母亲近乎苛刻的学戏标准吓怕

小时候学戏,常如玉总觉得母亲的要求太高,「我受不了那种苦。她六七十岁了,还在家里每天坚持练唱,早晨六点起床练功,我也得跟着练。」

有一次,大风天气,母亲还是坚持去室外练功,全家人都劝她注意身体。「我爸说她,你都七十多了,不要不承认自己身体的衰老,虽然练唱你坚持一辈子的东西,但是老了,就得变一变,她不听。」

常香玉是黄河边长大的苦孩子,「戏比天大」是她一生践行的事业。

大家所公认的是,常香玉所代表的常派唱腔独树一帜,真假声运用自如,激情时如万马奔腾,低回时如山泉幽咽。不论是喜剧、悲剧、正剧,常香玉都诠释得游刃有余。

她所塑造的角色也几乎家喻户晓:乖巧伶俐的红娘,英姿飒爽的花木兰,大家闺秀黄桂英,善良慈祥的拴宝娘等。

在豫剧各流派中,常派的唱腔是流传最广 、最受欢迎的,常派剧目也是演出最频繁的。

从当前公众缅怀的视角来看,常香玉这个名字的后面,也常挂着「精神」二字。

「香玉精神」语境中,她办「香玉剧社」招收难童;抗美援朝时期带领「香玉剧社」义演,筹到的款项最后成为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被她捐献。

此外,大庆油田、天山南北、大兴安岭火灾、上世纪90年代水灾,直到捐助下岗工人、抗击非典,都有她的身影。

在子女眼中,常香玉只是一位爱戏如命的母亲,戏是她的全部。她对唱戏也有苛刻的要求。

常如玉从小和她学戏,一段戏练几十遍。父亲听小如玉唱戏非常喜欢,常香玉却皱着眉头,总觉得她唱得不够好。

那时,过于年轻的常如玉并不能理解母亲良苦用心,30岁那年,因抗拒学戏,她和母亲关系不睦,离家前往美国定居。

「不能打着常派旗号图名图利」

直到近20年后,常如玉回国时,才意识到常派艺术面临的困局:母亲的身体疾病缠身,日益虚弱,又缺乏弟子,「常派在新一代传承者的演绎中逐渐变味了。」

常香玉认为,要把艺术的精华、灵魂和内核继承下来。

「常派最重要的特点,声腔和唱念做打,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现在许多人表演的常派艺术就是大喊大叫,不讲究韵味,不注重细腻的美感。」

对于「改动」这个问题,常如玉的观点是,首先要完完整整地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创新,而不是歪曲。「不能把一块金子改成老黄铜,那是暴殄天物。」

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常如玉批判一些名利思想特别严重的人,「为了追求廉价的掌声,打着继承常派的旗号,弄虚作假,只为自己挣名,挣利,挣官。」

她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鲜少有学戏的耐心和坚持,也缺乏对戏曲艺术的执着,能继承母亲艺术风格和精神的人少之又少。她对此十分失望。

有许多人建议常如玉,在短视频平台开通账号,传播常派艺术,她思考良久,依然没有下定决心。

「如果想做,就想认真做好。我想传播一些常派理论上的东西,但现在没有短视频制作团队,于是搁置了。」

常香玉去世时,在遗嘱中强调,「我的子女们,都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做损害党和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

她一生以义演的方式做慈善,自己的积蓄也都捐助给了正在遭受苦难、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