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末年,有一位名满天下的才子,名叫徐渭,字文长。他一生才华横溢,诗书画皆精,却因仕途不顺,晚年归于平淡,子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在这看似美满的生活背后,徐渭心中却藏着一丝不为人知的忧虑。
徐渭膝下子孙众多,但真正勤奋好学的却寥寥无几。每日望着那些嬉戏打闹、不思进取的子孙们,徐渭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家族的兴衰,不仅在于血脉的延续,更在于学问与品德的传承。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唤醒子孙们对学问的渴望。
一日,徐渭独坐书房,手捧书卷,目光却穿透了纸张,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他提笔蘸墨,沉思片刻,写下了一副奇特的对联。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则是:「好读书,不好读书。」
子孙们见了这副对联,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他们有的挠头苦思,有的相视而笑,却无人能解其意。徐渭望着这些满脸疑惑的子孙,心中暗自叹息,却也带着一丝期待。
「祖父,这副对联究竟是何意?」终于,一个稍显聪慧的孙子忍不住开口问道。
徐渭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此对联,乃是我对你们读书态度的警示。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意指年轻时,你们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但往往因为贪玩、懒惰,而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机,不愿好好读书。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则是说待到年老时,你们虽然想要读书,却已力不从心,记忆力衰退,再也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轻松愉快地阅读了。」
子孙们听后,面面相觑,有的恍然大悟,有的则仍是一头雾水。徐渭见状,知道这副对联的深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被所有人理解,于是他决定进一步解释。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更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你们现在正值青春年华,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若此时不珍惜时光,荒废学业,待到年老时,悔之晚矣。」
徐渭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子孙们的心田。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的暗自发誓要刻苦读书,有的则向徐渭请教读书的方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立即领悟徐渭的深意。有几个子孙,依然沉迷于玩乐之中,对徐渭的教诲置若罔闻。徐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也无能为力。
时光转瞬即逝,转眼间,徐渭已至暮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但心中对子孙们的期望却从未改变。一日,徐渭病重,子孙们纷纷前来探望。他望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但心中仍有未了的心愿。
「孩子们,我即将离去,但有一事仍放心不下。」徐渭的声音微弱而坚定,「我希望你们能记住那副对联的深意,珍惜时光,勤奋读书。只有这样,我们家族才能世代兴旺,不负先祖之望。」子孙们听后,纷纷点头应允。他们知道,这是徐渭最后的遗愿,也是他们作为子孙应尽的责任。
徐渭去世后,那副对联被悬挂在他的书房中,成为家族传承的象征。子孙们每当看到这副对联,都会想起徐渭的教诲,更加珍惜时光,勤奋读书。而徐渭的精神,也如同那副对联一样,永远地镌刻在了家族的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