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初唐宰相李峤,年轻时英勇果敢 ,后来谄媚,却留下千古诗篇

2024-08-13国风

李峤,字巨山,赵郡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

他曾三度拜相,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被誉为「一代之雄」。

01、家境贫寒,刻苦学习,精通五经

645年,李峤出身赵郡李氏,母亲出身名门,幼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毛笔,他就折几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李峤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他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十五岁精通五经,写得一手好文章。

李峤二十岁参加科举考试,登进士第三,举制河北策甲科,授官长安尉。

02、英勇果敢,成功招降叛军

679年,岭南邕、严二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发生叛乱,朝廷发兵前往征讨,李峤也以监军的身份随行出征。

他跟随大军一路南下,为了避免损失,他亲自翻山越岭,来到僚族的居住地。

到达岭南后,李峤首先宣布了朝廷对叛乱分子的特赦令,然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叛军的洞寨进行游说招降。

他的勇气和气势让僚人胆寒,最终伏地求饶,归降政府,使叛乱很快得以平息下去。

03、忠诚正直,为狄仁杰辩冤,被贬

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擢升李峤为给事中。武则天任用一批酷吏大搞恐怖政治。

过去正直的朝臣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遭到酷吏来俊臣的诬陷被下狱,要处死。

当朝文武大臣明知这是一桩冤案,但都敢怒而不敢言。后,武则天令李峤与大理寺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复查此案发现确实是枉加罪名,但张、刘皆不敢直言。

李峤据实上疏皇帝,为狄仁杰等人辨冤,结果,狄仁杰等人得救了,李峤却由此触怒了武则天,被赶出京城,贬官为润司马。

04、拜相,参与编修【三教珠英】

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697年,李峤代理天官侍郎,后又进拜麟台少监。

698年,李峤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当时,武则天命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主编【三教珠英】。

李峤在参与编集【三教珠英】的过程中写了120首咏物诗,诗题按照类书的编目排列,很像是教人「作诗入门」的示范作品。

李峤敢于直言进谏。武则天信佛成性,晚年又打算修造大型佛像,工程浩大,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工役众多。

李峤便上疏劝谏说:「造像这么大的工程,加重百姓负担,全国百姓,贫弱者多,有的是卖房卖地来服役的,造像已耗钱十七万缗,

如果把这些钱分给穷人,一家按一千钱计,则可解十七万户的饥寒之苦,这是多大的功德。」可惜,武则天不为所动继续大兴佛教,亲自拜佛。

05、官至宰相,家中清贫

李峤虽官至宰相,但是李峤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朝廷发多少俸禄他就拿多少俸禄,没有额外的收入。

他平时穿衣都是粗布,武则天知道以后,便赏赐了他一些财宝和绫罗绸缎,李峤回家又换上粗布了。

卧室里用的是粗绸帐子,武则天便赏赐他宫中御用的绣罗帐。李峤睡在绣罗帐中,难以安睡,觉得身体好象生病一般,极不自在。

他对皇帝道:"臣年轻时,曾有相士对我说过,不应奢华。如今用这么好的帐子米,所以睡不安稳。"武则天无奈,只得任由他用旧的粗绸帐子。

06、再次拜相,依附于二张门下

703年,李峤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 当时,张易之兄弟大肆招揽文士。

李峤与司礼少卿崔融、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皆以文才折节,依附于二张门下。

704年,李峤改任内史。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 武则天遂再次任命他为成均祭酒、同平章事。

07、增员外官,使国库减少

705年,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易之兄弟。李峤因为曾攀附二张,被贬为豫州刺史,未及起程又贬通州刺史。

后来因为文采名望太高,几个月后便被召回朝中,授为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不久,李峤又升任尚书,进封县公。

他奏请大量增置员外官,意欲以私惠获取时望,希望能借此重居相位,结果使得官僚泛滥、国库减耗,铨选铨选制度陷入混乱。

08、审理案件,无所作为

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佞臣武三思,结果事泄以谋反罪下狱。

李峤参与审理,却畏惧武三思威权而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天下称怨。

是年七月,李峤进位中书令。他因铨选混乱,上疏引咎辞职,并奏陈十余条时政得失。唐中宗认为李峤能自陈失政,让他官复原职。

09、三次拜相,无所匡正

708年,李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进爵赵国公。709年,李峤被免去中令之职,改任特进、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宗楚客与纪处讷潜怀奸计,广结朋党。李峤身为宰相,却以唯诺自保,对朝政无所匡正。

10、依附韦后,建议驱除李隆基等人

710年,唐中宗暴崩。韦皇后秘不发丧,连夜召宰相李峤、苏瑰、宗楚客等十九人入禁中,商议后事。

当时,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起草遗诏,命温王命温王李重茂即位,由韦皇后临朝理政,并让相王李旦辅政。

但宗楚客等韦氏亲信,却以"嫂叔不通问"为由,建议削去李旦的辅政之责。诸宰相中只有苏瑰表示反对,李峤等人皆一言未发。

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韦氏以皇太后临朝摄政。 李峤还密奏韦后,认为不宜将相王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

11、被贬,去世

是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拥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

七月,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712年,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将其宣示于朝臣。

中书令张说认为"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不应追究李峤的罪责。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

714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

他虽已致仕,仍被贬为滁州别驾。 后来,李峤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

12、文学成就卓著

李峤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也同样重要。他是「文章四友」之一,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齐名。

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辞采华美,堪称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

天宝末年,唐玄宗晚年夜登勤政楼,见月光皎洁,四际万籁,遂命梨园子弟歌舞助兴,有伶人唱道: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

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这是李峤写的一首怀古乐府,也是他的代表作,吟咏汉武帝巡幸河东,祭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的史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唐玄宗听得百感交集,问是谁作的诗,有伶人说是李峤的【汾阴行】诗。玄宗听罢,不由得潸然泪下,连连赞叹:「李峤真是才子啊!」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奔蜀地,途中登白卫岭,回望山川,心潮起伏,不由得又吟起这四句诗,再次赞叹道:「李峤真才子!

李峤的诗作以五律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改造齐梁声律理论中的不合理因素。

无论咏物、应制、写景、抒怀,皆"风骨高华,句法宏赡,音节雄亮,比偶精严"。他写的【侍宴甘露殿】很著名:

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

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

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

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

【风】李峤通过描绘风的力量和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中秋夜】则通过明月引发对团圆和家国的思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一生充满矛盾,后人对他褒贬不一,他年轻时,英勇果敢,忠诚正直,招降叛军,平冤案,直言进谏。

后期,明哲保身,谄媚权贵,变得唯唯诺诺,无所作为,站错队伍,被贬,但他擅长诗文,留下美好诗篇,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