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细读【清明上河图】的有趣故事

2024-03-18国风

【清明上河图】节选局部

【清明上河图】堪称古代描绘社会生活最丰富多样、视野最广阔无垠、内涵最深邃、感染力最强烈的风俗画长卷。张择端倾注了无尽心血,精心描绘出开封城内外风景的细腻画卷,画卷深受北宋汴京城实际景象的启发,巧妙地融合了实地实景,艺术地再现了开封城内外的河流、桥梁、城门、街市等景象。于此同时,令人不禁产生好奇:他究竟是意在展现大宋的繁华盛景,还是意在揭示当凸显的社会问题。
【清明上河图】全卷巧妙地分为三段。下面带着大家读懂画中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绢本 30.5x987cm


【清明上河图】首段就是一条土路上,两个人赶着几匹驮着木炭的驴正向我们走来。一拐弯,沿路的村落有菜园、水井。菜园的土墙上有两个孩子露出头,兴奋地看着一队人马肩上担着各种东西,还有一抬轿子回城里来。

郊外赶驴的人

打猎归来的人们


【清明上河图】中段,无疑是全图的高潮所在,它生动地描绘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的繁华盛景。画面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各种交通工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交通图景。同时,商业活动也异常活跃,沿街商铺琳琅满目,摊主与顾客之间的交易频繁,人声鼎沸,充满了浓厚的市井气息。其中,最为扣人心弦的情节是一场即将平息的交通事故——船与桥之间惊心动魄的险情。在这紧张而关键的时刻,纤夫们埋头苦干,奋力拉纤,直到船身几乎要穿过桥底。

船身快要穿进桥底了,船夫们手忙脚乱

桥上桥下的行人发现了这一险情,他们看到桅杆迎面而来,情况危急,纷纷大声呼救。船顶上的十个船工反应迅速,随着松开的纤绳,立即放下桅杆以减少船的高度。同时,舵工也迅速转动舵盘,横摆船身,以增强前进的阻力,试图减缓船速。船上的一个船夫更是奋不顾身,用力将一个测量杆顶住拱桥的横梁,竭尽全力使船无法继续靠近拱桥。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看似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最终得以平息。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北宋时期水上交通的繁忙与风险,也体现了人们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机智与团结。画家张择端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紧张而刺激的瞬间,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心情与努力。桥上的行人,目睹了船与桥即将相撞的惊险场景,纷纷惊慌不已。他们有的驻足观望,有的惊慌失措地四处躲避,生怕被即将发生的事故波及。

桥上与桥下一起协力,应对险情


而在这一片混乱中,桥上还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一位坐轿的文官与一位骑马的武官,恰巧在桥上狭路相逢。两者都似乎急于过桥,却又不愿相让。文官的轿夫与武官的马弁,各自为他们的主人争抢道路,各显其势,互不相让。他们争吵不休,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推搡起来,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拱桥更加险象环生。这一情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性,也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官与武官之间的冲突,轿夫与马弁之间的纷争,都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缩影。而画家张择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节安排,将这些矛盾冲突巧妙地融入了画面之中,使得整幅【清明上河图】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内涵。

文官与武官在桥上互不相让


【清明上河图】尾段,细致描绘了城门内丰富多样的商贸活动,逐渐过渡到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城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处,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和行人,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气息。商店酒肆鳞次栉比,各种招牌、幌子琳琅满目,展示着北宋时期商品的丰富多样。店家们或站或坐,或招揽顾客,或清点货物,忙碌而有序。顾客们则穿梭于店铺之间,挑选心仪的商品,与店家讨价还价,构成了一幅生动热闹的市井画面。

繁华热闹的酒肆

酒店包间也人满为患

税所也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一幅集大成之作,全卷所绘

人物众多,共计810多人,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虽尺寸不足一寸,但他们的举止神情、身份职业都历历可见。这些人物中,有忙碌的商人、有劳作的工匠、有行走的旅人、有闲聊的市民,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丰富生活画卷。

人物动作生动,表情传神

除了人物之外,画卷还精心描绘了80多头牲畜,这些牲畜或拉车、或负重、或悠闲地漫步。同时,画卷中还有30多栋房屋,这些房屋或高或低、或新或旧,展现了当时城市的建筑风貌和居住环境。此外,画卷还绘有20多艘船舶和20多辆车轿,这些交通工具在汴河上穿梭往来,或在街道上缓缓行驶,展现了当时水上和陆上的交通状况。让观者感受到了北宋时期交通的繁忙与发达,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

路上和水上交通发达

画中除了繁华之外,还暗藏几处危机!我们继续往下看:
危机一: 重文轻武。在欣赏这幅画作时,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细节:城墙上下并无守卫,土墙上也未见任何城防工事,甚至连射箭的城垛都未设。更令人惊讶的是,原本应该是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变成了一家商铺,老板正在忙碌地验货,账房则在细致地记账。这种描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军事实力的日渐衰败和防范意识的日趋淡漠。在北宋时期,由于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军事力量相对较弱,对外的防御能力也有所下降。

城门的瞭望塔无人值守

城门无士兵执勤

危机二: 图中确实描绘了众多船只,其中不乏运粮的私家船。这些船只繁忙地穿梭于汴河之上,形成了画面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表面上看,这确实展现了一种商贸兴隆、经济繁荣的景象。然而,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这实则反映出当时政府的一项重要失误。起因源于宋徽宗对奇花异石的喜爱,大量征集各地名花奇石,运往都城汴京,这些被称作「花石纲」。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政府竟将原本用于运送粮食的官船调拨去运送花石纲。这一决策看似微小,实则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民生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官船被占用,粮食的运送受到了严重阻碍。这不仅导致了粮食供应的紧张,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粮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等。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失误也暴露了当时政府在治理国家、调配资源方面的不足和短视。

搬运花石纲的船只

危机三:画卷中酒患泛滥的现象也值得关注。画面中可以看到许多酒馆、酒楼,甚至有人醉酒失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酒文化的过度追捧和酒患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风气,也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城门外还有醉汉

不少人在桥上无所事事

因此,可以推断张择端作此长卷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展现开封城的繁荣景象,更是想借机提醒宋徽宗关注并解决这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他以一种委婉而深刻的方式,向皇帝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潜在的危机,希望皇帝能够从中领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社会的状况。这种以画作来谏言的方式,既体现了画家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期望。

综上,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来看,张择端确实以精湛的技艺概括、集中、客观地展现了开封城清明节期间的繁荣景象。画中街道纵横,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幅生动鲜活的都市生活画卷跃然纸上。然而,画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繁华描绘上,而是在细节之处透露出当时社会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因此,在解读【清明上河图】时,我们既要欣赏其艺术价值,也要理性地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历史资料和文献记载,来更全面地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