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他因傲娇女弟子周煉霞而留名?晚清画家郑德凝小考(上)

2024-02-07国风

虑遗斋藏浙江归安人郑德凝70岁时的指墨画

郑德凝的女弟子、庐陵人周煉霞小像

在字画收藏领域,女史画家算是一个品类。女史画家中,近些年来热度最高的,恐怕要推吉安人周煉霞。字画圈外的人可能不大熟悉周煉霞,这么说吧,当时民国上海滩文艺圈曾拿她跟一代名媛陆小曼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三十岁之前,三、四个她,比得上一个陆小曼;到了四十岁左右,三、四个陆小曼也比不上一个周煉霞。

周煉霞的诸多轶事网上一大把,这里且不细表,单表其早年学画的老师郑德凝。在周煉霞早年随父母迁居上海学画时期,举人出身的父亲周鹤年,为他请来的老师中就是郑德凝。

郑德凝是一位什么样子的人物?你如果幻想网上一搜就清楚,那就会失望极了,因为能得到的信息太少了。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搜索「郑德凝」,链接便指向周煉霞的相关文章。反之,但凡搜索「周煉霞」,出来的几乎所有文章,都必然提到郑德凝。看来,拜郑德凝为师,是周煉霞习画的一个重要履历。

因周煉霞而屡被提及,进而浮出水面的郑德凝,目前存世资料的确难找。经过笔者长时间功课,所获虽然不多,但已可大致勾勒一下这位沉默良久的晚清指墨画名家。

最关键的信息来自张鸣珂。

张鸣珂写了【寒松阁谈艺琐录】,同时,因为他在江西任职多年,也在该书里记下不少曾在江西活动并与其有过交往的官员艺术家,郑德凝恰是其中的一个。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他这样介绍郑德凝:

郑炘斋德凝,归安人,诸生,曾权长宁县事,改知府,工画花卉翎毛。乙盦方伯任南昌府时,炘斋为作指墨山水册。乙盦索予每幅题五绝一首,云:

春峦晴最佳,螺髻如新沐。下有孤松枝,劲挺盤空谷。曲折绕烟峦,山麓列屏幛。水清鱼正肥,三月桃花浪。高人坐看山,烟鬟恣欣赏。绿杉绕孤亭,心目自开朗。疏柳舞纤腰,满湖泛新涨。隔岸不可呼,烟中起渔唱。新蒲已抽芽,老树翻风势。小艇荡春波,好寻酒家舣。乱石多急湍,水声泻寒玉。琤琮耐俯听,临流濯双足。老树势槎枒,奇石亦清瘦。空山断樵踪,风云郁孤岫。悬瀑如飞龙,层崖泻泙湃。仿佛麻姑山,旧游吾能话。秋山颇明净,寻诗泛孤榜。亭空阒无人,白云自来往。雨过石荒凉,风吹散云影。独立向苍茫。不觉衣裳冷。林皋木叶脱,雨霁净如扫。野老泛疏蓬,投竿破清晓。寒云冪长空,雪压梅梢冻。高人起烹茶,已醒罗浮梦。

拍卖记录中所见郑德凝作山水扇面

【寒松阁谈艺琐录】所记郑德凝善画,大概率就是此后各类记录的源头。如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393页「郑德凝」条目内容,就注明是直接引自此书。后来出版的【中国古代画家辞典】【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等书也是如此。它们或是直接「抓取」,或是更「精炼」了。

说郑德凝在江西任职,依据是什么?正是【寒松阁谈艺琐录】中所述「权长宁县事」。长宁县是哪里?就是江西寻乌县。寻乌是明代万历四年(1576)建县,那时取的名字就是长宁县。直到民国3年(1914年),长宁县才改为寻邬县。不过,关于长宁县,也有人下了错误的判断。【近世艺林掌故】一书中有篇【螺川女史二三事】,此文流传较广,但其文中所写郑德凝「曾任四川长宁县知县」,就不对了。显然,作者不知道寻乌以前就叫长宁,看四川有个长宁,就匆忙认定了。

拍场所见郑德凝送周煉霞父亲周鹤年画上注明为「指画」

说郑德凝在江西任职,还有当年【申报】中「江西官报」等篇目下多处记载来呼应。这里摘录部分记录如下:

1890年7月2日的「江西官报」中,提及「县丞郑德凝委办南昌保甲」;

1891年3月19日的「江西官报」中,提及「郑德凝委往宿松黄梅德化三县会修同仁堤」;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科江西内外廉官单」中,提及「郑德凝外掌卷」;

1895年1月6日的「江西官报」中,提及「补用县郑德凝记大功一次」;

1895年2月4日的「江西官报」中,提及「郑德凝俱办新建粥厂」;

1895年3月3日的「江西官报」中,提及「题补长宁县郑德凝办许湾釐卡」;

1903年10月21日「江西官报」中,提及「长宁县郑德凝卸事回」,显示郑德凝已担任寻乌知县。

直至民国后,在江西仍有郑德凝的活动身影。

以股东身份请求铜矿局恢复运营。1915年3月20日【申报】「袁宜铜矿局可望复活」中,提及「昨有前清候补进(应为「道」,笔者注)郑德凝代表股东,以何树春及党人史纪云确已脱离关系,拟恳恢复权利,改名华利铜矿局,照旧办理」。如何处置作为袁宜铜矿局股东代表郑德凝的请求?此条消息还说:「上禀巡按使公署奉批云:郑氏(即郑德凝)在赣服官多年,所称各节,必属可靠……」并且,只要等待省会警察厅和宜春县知事进行调查、复核之后方可再办理相应手续。这段记录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进入民国后郑德凝也学不少前清官员一样,投身实业界,参股开办了一家铜矿局;二是从政府部门的批示来看,郑德凝在江西多年为官,官场上还是有一定信誉度的,代表股东出这个面出得是有效的,因而「袁宜铜矿局可望复活」。

到湖南去担任某种民政事务主官。1917年2月20日【申报】「补录命令」中,提及「又令,国务院存记之郑德凝著发往江西、徐福田著发往奉天,由各该省长酌量任用」。此前不久,郑德凝还通过了一个任用推荐——这是1916年9月20日浙江公报中一项「浙江省长公署训令」提到的,说是前湖南巡按使沈金鉴保荐的郑德凝等人,已通过铨叙局审核,要他们限期到局里报道。这条训令中还透露,郑德凝于沈金鉴任上,曾去了湖南被「委充贫民工艺厂差」。沈金鉴也是湖州人,1915年任湖南巡按使,民国后还当了浙江省省长。从江西去湖南的这个跨省调动,原因或许郑德凝与沈巡按使原本乃旧识,又或许是辗转托人,方搭上高官老乡的这根线。

组织江西书画家创作赈灾筹得400元。1921年1月31日【申报】「华洋义振会敬谢」篇目中提及:「华洋义振会敬谢:吴兴劝办北方振捐会交来郑炘斋君经募江西书画筹振会洋四百元……」1920年前后,华北五省旱灾。这次旱灾遍及华北五省317个县,受灾民众近 2000万人,死亡 50万人。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怜悯之情,各地各机构纷纷投入捐助之中。从这则消息来看,虽然短短35个字,但可以推理,彼时可能已回老家归安或居留上海的郑德凝,还是回到江西南昌来发动江西书画界同道们一起搞创作,之后,还要想方设法将这批字画找到买家以变现,才筹到这「洋四百元」。此时,郑德凝已年近七十。

总之,从这些官方留痕来看,郑德凝为官、交游等的地点主要还是在江西,当然,其所有活动也多半以南昌为中心而展开、辐射。他干过基层治安工作,也参与过防洪大堤维修,作为「廉官」被派去参与监督考卷等科举方面的要务,也到地方去做征收税金的事情,还曾两度从事慈善救助类的公务——一是去办新建粥厂,开设粥厂是清代赈济灾民常用的方式之一,粥厂救济的对象以灾后垂死之民和流民为主;二是在湖南受命干了贫民工艺厂的差事,贫民工艺厂是近现代出现的旨在为失业贫民提供收容与教养、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生产单位;三是进入民国后,他颇识时务地投资办了实业。

拍场所见郑德凝花鸟四条屏

从最初的八品官县丞,到当长宁县知县,再到知府,官位相对来说越来越高了。不过,张鸣珂记载其当了长宁县知县后「改知府」,目前,还不能确切地搞清他指的是郑德凝何时任了哪个职务,算是干到了知府这档子官位。值得注意的是,张鸣珂1908年去世,其【寒松阁谈艺琐录】说郑德凝「改知府」也就只能是1908年以前的事情。而根据1915年的【申报】报道显示,郑德凝是「前清候补道」。

了解郑德凝为官大致履历之后,就面临要搞清的另一重要问题:郑德凝的生卒年。

笔者所查阅专业书籍里记载这位晚清画家时,都判为「生卒年不详」,或者将「生卒年」情况一概付之阙如。实际上,对于接触古代字画的人而言,了解其生卒年还是颇有些线索的。因为,郑德凝的作品毕竟还有少量存世,在作品中往往就能见到其留下的创作年份和年龄,通过这些信息,他的出生年份是容易推算出来的。

以笔者十余年来过眼的多件郑德凝画作来看,郑德凝出生约在1853年。请看以下两件作品——

一件指墨画葡萄扇面上的落款这样写道:壬戌年夏日,壶叟凝,时年七十(见文章开头第一图)。

壬戌年即为1922年,时年70,指向的是1853年。

拍卖记录所见郑德凝创作于1925年花鸟画【带露花千朵】

一张翠竹牡丹条幅【带露花千朵】上的落款这样写道:乙丑重九后十日,壶叟郑德凝,时年七十有三。

乙丑年是1925年,时年73,指向的1853年。

郑德凝去世是哪一年?这个根据笔者过眼的资料,尚不能准确给出答案。但是,大致的时间点还是可以推算的。

值得郑德凝自豪的美女弟子周煉霞撰写的【对于书画的旨趣】一文中,提供了相关重要信息。她在自述早年学画经历时,这样写道:

以后在家严的指导下,临摹许多由简而繁的古画。直到十五岁才正式从师,起初学了两年工笔,后来转学写意,四五年中,的确很用功,不幸老师去世了,从此就只有自修,可是进步就很慢了。

这段话里,周煉霞点出自己在15岁时拜师,用功练习画画四五年之后,老师去世了。

这里首先要确认周煉霞拜郑德凝为老师是什么时候。根据最新的学术成果显示,周向郑学习绘画是1921年,那时周煉霞16岁;正式拜师是1922年。那时周煉霞17岁。这是2016年出版的【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中做出的最新考据结果。读者可能要问了,周煉霞自述为15岁时正式拜师,难道自己还记不清自己的年龄吗?【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中根据新查到的资料分析认为,周炼霞谈婚论嫁时媒婆对外隐瞒了其年龄、少报了其岁数,导致了其所发布的年龄与真实年龄有些误差。

我们权且按照这一最新考证来推演的话,如果周煉霞是跟老师学习5年之后老师便去世,那么郑德凝去世的时间约在1927年底或1928年。

就笔者目前所见郑德凝的存世绘画作品来看,尚未有落款时间显示晚于1926年的。

所见较晚、较多的作品,为郑德凝73岁时、1925年创作的,例如——

在【米颠去后苔犹绿】这件花鸟画作品之上,落款为:「……乙丑岁秋七月,曦轩先生鉴家属,壶叟凝,年七十三。」

拍卖记录所见郑德凝作于1925年的【米颠去后苔犹绿】

所见最晚的作品,是郑德凝74岁时、1926年创作的——

在一件成扇的一面,有一帧花鸟画【虚心傲骨 雅结同俦】,其上落款为:「……丙寅秋,耀卿老友鉴家雅属,壶叟凝,时年七十有四,画于海上。」

拍卖所见郑德凝创作于1926年的一件扇画

不过,推测郑德凝去世的时间约在1927年底或1928年,与【新建文献五种】有关无声诗社成立及其成员的相关记录,尚不能呼应,但也不能证伪。总之,这个去世时间,需要更多资料浮现后,来再印证或厘清。

在【新建文献五种】一书中提及南昌一极具影响力的美术组织无声诗社成员时,有两处表述,可供参考。

一处是在新建人「熊腾」条目下,记了一笔郑德凝,表述如下:

(熊腾)与安义魏鹤年,山阴陈治,南城刘凤起,钱塘钱益培,丰城万贤杰,归安郑德凝,绍兴董良、孙际华,上虞陈士侃,及其从子典淦十数人,结无声诗社,研讨六法……

第二处是在熊腾从子「熊典淦」条目下,关于无声诗社成员的名单开列得很多,但却没有郑德凝的名字:

十年(1931年)辛未,伯父熊腾与山阴陈洛(应为‘治’的错写,下同),南香(应为南丰)谭震青,上虞陈恂夫,新建陈芝舫,绍兴董守知,巢县陈雪岩,嵊县周益之,绍兴陈林起,胡戊亭,新建吴棣云,湘潭李八琅,彭泽欧阳木初,闽候陈轩霞,南昌魏默襄,新建曹观云,闽侯刘钟藩,新建欧阳公衡,高安彭醇士,闽候陈剑宇,丰城万贤杰,丹徒奚勉之,新建熊典淦结无声诗社于南昌,最长者陈洛、谭震青,年七十余……

这两段话令人费解之处就是,第二处标明了无声诗社结社准确时间,为1931年,还记录了更多参与结社的成员,甚至年龄最大的两位也统计出来了,但偏偏却漏掉了年龄更大、地位似更高的郑德凝,这是什么原因?这无非就是两种可能:第一种,1931年无声诗社结社时,郑德凝还在世、但没有记录他的名字;第二种,之前郑德凝确实与熊腾、陈治等人在一起研讨六艺,但到无声诗社正式结社之时,他已不在人世。目前,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未完待续)

(作者陈米欧 授权豫章过眼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