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湖南美术馆美育新篇:深度解析姜坤、郑小娟艺术特色

2024-09-16国风

夫妻两人都是画家是种什么体验?近日,「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姜坤艺术展」「泥土芬芳——郑小娟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为了让公众更深入了解姜坤与郑小娟的创作之路,9月12日,湖南美术馆邀请本次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蒲星以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湖南美术馆策划部陈礼开展「策展人带你一起看展览」导览活动,与「走进‘画坛伉俪’姜坤、郑小娟的艺术人生」艺术讲座,带领观众一起走进艺术伉俪姜坤、郑小娟的书画人生。

导览:一对伉俪,两座高山

充满苗族风情的吊脚楼、和山水融为一体的人物、气势恢宏的巨幅画作,这是姜坤的个展;细腻工笔里的风土人情、质朴真实里的丰富表达,这是郑晓娟的个展。湖南美术馆将这样一对艺术伉俪、丹青夫妻的双个展同期展出,并比邻安置,观众应该怎样观看才能深入感受两人的艺术人生呢?

在陈礼的带领下,参加此次活动的观众首先走进了姜坤的展厅。「湘黔行旅」、「涉江溯源」、「墨里乾坤」,姜坤的个人艺术展按照不同的创作题材分为了三大板块,从少数民族风情到湖湘文化溯源,再到花鸟写意的闲适之作,68幅(组)画作涵盖了姜坤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佳作,呈现了他在中国画方面的深入探索及对湖南画坛的重要贡献。

从5号厅出来,在走进郑小娟的展厅,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从摆在展厅门口的【山雀】就能感受到。尽管姜坤的画作中也有不少苗族女性,但两人对女性的理解在视觉呈现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看姜坤的画作,是赏心悦目、唯美至极;但看郑小娟的画作,却是感受丰富、无法简单概括。

「为什么生活紧密的两位艺术家,能够如此鲜明地保持个人的艺术特色而不互相影响?」这是陈礼向观众抛出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5号展厅的一个双人创作年表中或许能够部分回答。同样的时间线里,姜坤始终作为一个单纯的画家在创作,而郑小娟则先后担任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社会活动频繁、生活环境复杂。

但生活经历终究只是外因,两人艺术风格的不同的内因何在?这在接下来的美育课堂中,李普星为观众做了深入的解析。

分享:山花之美,泥土芬芳

「在和郑老师多年的接触当中,我深深地感到她是一位真正具有知识分子情怀的画家。」分享会一开始,李蒲星就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自己对郑小娟的认识。他认为郑小娟本次展览的主题很典型地表现了她的艺术特征,「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泥土是不干净的、是应该被消除的,而郑老师却偏要去画这泥土的芬芳与美丽,这是一种艺术家的忧患精神。」

而对于姜坤,李蒲星则将其艺术特征形容为「山花之美」。山花是一种在野外自然盛开的花朵,对于久在城市之中的人来说,透过姜坤的画作,他们能看到一种自然清新的、未经人工矫饰的美,因此,姜坤的画作广受大众欢迎。「姜老师的山水画一反传统山水画中人物可有可无的创作特征,将人物变成了山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得人与景的美一同映入观者内心。」对于姜坤的山水画,李蒲星如是说道。

但无论是姜坤还是郑小娟,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常取材于美丽的湘山、湘水与湘中人,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既展现了湖湘风光的雄浑与秀美,又蕴含深厚家国情怀。

分享会最后,不少观众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涉及信息化冲击以及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李蒲星都一一解答。据李普星介绍,现代美术馆学认为,前往美术馆的观众分为打卡式观众、中度观众以及深度观众三类,从获得人流量的层面来说,打卡式观众很重要,但从提高社会审美素质和丰富个人精神世界的角度来说,培养中度观众以及深度观众才是美术馆最为本质的目的,而湖南美术馆的美育课堂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潇湘晨报记者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