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鬼谷子:要想钓到鱼,就得像鱼一样思考,而不能像渔夫一样思考

2024-08-31国风

要想钓到鱼,你就得像鱼一样思考,而不能像渔夫一样思考!只有像鱼一样思考,才能知道鱼在想什么,它喜欢吃什么,需要什么。鱼喜欢吃的是又肥又嫩的蚯蚓,而不是你喜欢吃的酥香炸鸡。在生活中,人就是鱼。要想钓到人,你就得知道他喜欢什么,他需要什么!

一、中国人说话听「后音」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鬼谷子·反应篇】

别人说话,处于动态之中。我沉默,则处静态。听别人说话,察其辞意,如果对方言辞有矛盾之处,就要反复追问,进一步了解试探,他的真意必出。言谈之中,会用到象形、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听话时要体会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出来混,中国人一定要记住——听话务必听「后音」!

中国人习惯在说话时隐藏真意,不露底牌。身处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别人说一,你能否听到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你能否从中发现不寻常的信息?

有位成功的销售员,旁人请他介绍经验:「你为什么可以拿下这么多单子?」

他回答:「懂得向客户提问就够了!」

提出问题,然后倾听,听他怎么说,猜他怎么想!看他的心是什么颜色,装着什么鬼主意!

鬼谷钓言术要求我们既会提问,又会倾听。尤其是学会提问的技巧。因其言,听其辞,然后抓住趁热打铁的时机。这是猜人心思的一项基本素质。你要听明白对方话中的隐含意思,并通过提问探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二者缺一不可。

一个会听话的人,很少误解对方话中的真意,尤其是那些弦外之音。他们总能敏锐地感知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从而抛砖引玉,针对性地进一步钓言。

而提问,则直指对方的真实目的,为他设置陷阱,用环环相扣的提问,引导他进入最佳的捕获区域。

小马去找小何借钱,两人是多年的朋友,小何最近炒股又赚了几十万,所以借点钱给朋友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小马这个口一开,小何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面露难色,并且反问小马借钱干什么用,一副不想借的样子。

小马敏感地意识到,小何不是不想借,而是另有所图。他笑着说:「我不是快结婚了嘛,想置办一套婚房,首付还缺五万块,你看,就找你来支持一点啦。」

「噢,这样啊,先恭喜了!如果手头有现金,我会毫不犹豫地拿给你的!朋友,可现在钱又都投进股市了,在股票上套着呢,你知道,现在的股价一天一个样,蹭蹭地往上窜哪……」

「呵呵,钱生钱才叫钱嘛,我理解你的难处,所以来之前我就打定了主意,不能白借你的钱,我们按银行的最高利息算,怎么样?」

小何听了,摸摸头皮,一边很为难,一边又很顾及友情地说:「哎呀,这怎么好呢,我们是朋友啊,小马,我赚你的利息,传出去多不好听。」

小马淡淡笑道:「这有什么,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今天回去我就写借据。」

小何这时也哈哈一笑:「那好,我明天就把钱取出来,给你送过去。」

再好的朋友,遇到事情也未必真心对你无利所图。小马能借到钱,听出了小何的话外之音是关键。「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他进行试探,果然如他所料。

如果小何开始拒绝,小马什么都不想掉头就走,这钱他肯定借不到!而如果他天真地以为朋友就得两肋插刀无利所图,就他只能跟小何翻脸,然后彻底绝交。

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听其言,察其行,然后做到正确提问,得到最真实的信息。比如,内行的销售员总能通过提问,抓住客户的真实意图,而不是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对方,这样只能让自己没招应对,陷入被动。

赵先生是业内出了名的「卖得光」,言外之意卖什么都光,什么样的产品经他的手,总能让人掏腰包付钱。作为一线的销售经理,他被各大公司挖来挖去,年薪蹭蹭地上涨,像坐了火箭。有人就很奇怪,老赵是怎么做到的?于是跑到他的店里去观察,看他一上午都在做什么。

去了之后发现,老赵其实是个很平静的人,他接待客户时,多数时间都在笑容满面地聊天,没有激昂的推介,也没有任何夸张的手势。他不但对客户的意见很尊重,倾听的表情非常认真投入,而且总能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客户深入表达,把握其「买点」,然后一击而破。

「言有象,事有比。」「象」即表象,「比」即征兆或暗示,我们因其言、听其辞的目的,就是「察象问比」,而提问是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好的办法,它可分为主导式、征询式、含蓄式、应答式和限定式。

主导式:由我主导谈话及提问,争取话题主动权。

征询式:坦诚询问对方的需求,了解其一切要求,按图索骥,对症下药,实现双赢。

含蓄式:暗示性的引导,直话弯说,犹如诱敌深入,步步设局,将对方引向目的地。

应答式:对客户的提问反而复之,一应一答,环环相扣,给出令对方满意的答案。

限定式:限定对方答案的提问,无论对方如何回答,我都是赢家。

小刘问客户:「我可以在今天下午来见您吗?」客户摇摇头:「不行,我今天的日程实在太紧了,等我有空时再给你打电话约时间吧。」

有经验的人在提出与对方约会时,从不会这样做。小刘的问题无疑给了对方拒绝自己的最佳机会,对方顺水推舟,就能将小刘关在门外。

聪明的人在此时,一定会给对方两种选择:「许经理,今天下午我正好经过你们公司,您看我是三点钟来见您,还是四点钟?」

「啊,四点钟比较好。」

当他说这话时,你们的约定就达成了。

成功的原因是你给出了两个让他做出肯定答复的问题,而没有给他机会说「不」。此时,只是做合格的一个听众有什么用呢?巧妙说出自己的需求才能向目标近一步靠近。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不要总是奢望对方主动将利送上门,当言有不合时,你就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试探」,限定式的提问,带给我们的好处就在这里。

假如你成功卖掉了一种产品,问对方:「先生,您打算付我多少定金?」对方可能拿出五元钞票递给你:「哦,我只带了五块钱,你先收下吧。」

这是不及格的说话能力,你很有必要采用限定式的提问:「先生,您愿意付给我们5豫还是10豫的定金?」

他会如何回答你的问题呢?

「5豫。」

这正是你想要的答案,不是吗?

一切言说方式的包装,都是为了最终目的服务。你不但要听得懂对方在讲什么,抛开表象直指内心,还要擅于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抛出钓绳,用最合适的话语使他距离你的「陷阱」更近一步!

二、反向思维,像鬼神一样多变

凡善于从反面听人言论者,为能探察实情,总能像鬼神一样多变。变化得当,便能驾驭对方。否则,得来信息就不明确。信息不明,交谈的基调就不坚固而无意义。言谈中,你若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说反话来刺激对方,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做出判断,即可探测到实情。想听对方讲话,应先沉默;想让对方敞开心扉,应暂收敛;想使对方高傲,应表现得谦恭;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大利益,应先给予一些小利益。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认准一个方向未必就能成功。反而是打破常规思维,逆向而行,更容易达到我们的目的,这便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含义!

【孙子兵法】上有欲擒故纵的用兵之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抓了又放,最终收服其心。鬼谷子也有「欲取反与」的钓言之策,欲取东而先给西,拿出相反的建议试探对方,观其反应,而知其真意!从相反的角度来说话做事,绕过对方的心理防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侦测对方的底牌。

诸葛亮东渡孙吴,联合孙权共抗曹操,为说服孙权,他故意渲染曹军的强大,称魏军有「百万虎狼之师,千员能征善战之犯将」,实在是不能跟他对抗。孙权听了很吃惊,忙问详情。诸葛亮说:「百万还是我有意少说,因为我怕吓到江东人士,您最好还是举旗投降,不然打败了,国家亡了不说,百姓也得遭殃啊。」

孙权一听急了:「我堂堂东吴,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岂肯受这奇耻大辱,甭说了,我一定跟曹操干到底!要投降,让你们的光杆司令刘皇叔去!」

诸葛亮知道孙权绝不甘居人下,是个很有主见的君主,因此故意将曹军形容得十分强大,一下便激起了孙权的斗志,顺利实现了他联吴抗曹的原定计划。反之,若诸葛亮上来便将曹操贬得一塌糊涂,慷慨激昂,孙权或许会想:既然曹军如此不堪,你家刘皇叔为何还要联合我?我不如坐山观虎斗,先让你们两家杀得你死我活,我再坐收渔翁之利。

同一个目的,使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或许就是如此相反。 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已经普遍被采用。商人都是要赚钱的,但如今很多商家都玩起了降利销售、买二赠一的欲取先予之计。

北京一家豪华知名大商场,本来生意红火,但自从对面来了新商家,销售额直线下降,本月营业额不及上个月的百分之六十。经理不解:就对面那档次,装修普通,服务一般,货品二流,商场摊位少,给顾客提供的方便也不多,怎么看都没这边气派,为何能小鱼啃大鱼,挤得我这边赚不到钱呢?

他派人过去察看,一听汇报才明白,对面商场的经理采取了一种很巧妙的让利销售模式:买贵重物品,搭送两件低价商品;低价商品,买三赠一;购物达到一定金额,赠送市内公园、儿童乐园还有近期热门电影的门票。

这一系列降利促销及各种便民优惠策略,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消费者吸引过去。相比之下,这边的商场虽然规模大,名声在外,却因习惯了卖一物是一物的正常销售策略,让利也仅持续节假日那几天,风头一下就被比了下去。

不谈利,先让利,是商家促销的基本手法,在消费者面前营造了一个「商家重利更便民」的好印象,自然就能打开销路。

在交际或谈判中,这个思路亦很有实效。某公司谈判代表徐经理,总是先让利,声言自己不赚钱也可以,只要双方合作愉快,动辄给对方10%以上的利润空间,以至于对方都感到不好意思,气氛营造得非常好。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谈判者往往都是伶牙俐齿,在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僵持不下、争吵不休的场面也是家常便饭,徐经理的风格却走了另一种方式,在谈判桌上表现得就像对方的代言人,处处为对方考虑,于是合作非常顺利。

在介绍经验时,徐经理说:「其实,合同签字之前,说什么都无所谓,谈判嘛,坐下来谈,越是板着脸,不肯让步,越会引发对方同样的回应,大家都会坚守阵地,你就没办法试探到对方的底线。作为一个值得合作的客户,当你处处为他着想时,他不被打动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我出去谈业务,大家很愉快就把生意做成了。」

日本绳索大王岛村芳雄,创业之初也采用了一种「违反商人逐利本性」的营销策略。他在麻产地以每条5角钱的价格购来麻绳,又以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纸袋工厂。他的朋友和亲戚都质疑说,一分钱不赚,还往里面扔工人的薪水、运费,这是做生意吗?我看是做慈善呢!

岛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利润的生意做了一年之后,「岛村的绳索便宜」的好名声就传遍了四方,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时,岛村开始了他的第二步。他拿着购物收据去找订货的客户,说:「现今为止,我一分钱也没赚你们的,但长此下去,我肯定要破产。」客户一看,果真如此,岛村一年多只赔不赚,真是一位厚道的商人,再说即便涨价也很便宜,于是心甘情愿地将价格提到了五角五分一根绳索。

然后岛村又来到麻绳产地与当地的厂商交流:「你卖给我的麻绳,我都是原价售出的,一分钱没赚到。」厂商一看单据,大吃一惊,他们头一次碰到这样甘愿不赚钱做生意的人,于是一口答应将收购价降到四角五分。

一来一往,两头的价格一改,岛村从每条绳索中的盈利就达到了一角钱。靠着这个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他用一年的时间占领了市场,再调整价格,经过几年的努力,岛村从穷光蛋变成了日本有名的绳索大王。

作为商人,岛村违反商人本性,默不作声赔钱一年,为的是什么?占领市场,挤走竞争者,最后再捞取利润!

在鬼谷子看来,这便是「欲闻其声,反默」。钓言与钓钱之道,本质相通。越简单的招数越厉害,也就越大朴无华,其锋不工,威胁强大。「善反听者,乃变鬼神。」要做到像鬼神一样多变,若不擅于从反向的角度试探对方,就会「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真正的谈判高手,无不精于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并从对方的反应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为在世上谋生存的人,如果懂得这一点,你就能越混越好!

三、制造心理共鸣是最好的说服工具

想查清对方实情,可用象形或比喻之法,把握对方言辞。同类声音可引起共鸣,切实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因此共鸣,或因彼共鸣,或以共鸣法来打动上司,或以此法来管理驾驭下属。这是辨清真伪、了解异同、区分对手是真情还是伪诈的有效方法。

如何在5分钟内打动人心,说服对方?

鬼谷子告诉我们——制造心理共鸣是最好的说服工具!

对上司,对下属,对同事,打动并说服他们的根本方法,都是要激起对方内心的共鸣,找到那种荣辱与共的感觉,寻求原则、立场,甚至是理想上的认同!

你要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一体的,是在设身处地为他考虑,和他是一个坑里的战友!你们的追求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同的,做事是一体的,无论如何都是呼吸与共的!

这样一来,他就会主动走向你,投怀送抱,替你实现利益;于是,你的人缘就是最棒的,无论做什么都是焦点,都是受关注的中心,总能集合最大的力量,调动最多的资源。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种层次需求理论,与鬼谷子的主张异曲同工。如何变「要他做」为「他要做」?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对方的欲望和需要来设计说服策略。在进行说服时,要注意到对方所存在的各种需要,严格地从需要出发。即使暂时没有需要,还可以制造出需要,而且是共同的需要!

比如,你想让一匹马喝水,但它没有喝水的需要,任你怎么死拖硬拽,它就是不愿靠近水槽。怎么办呢?那就让它先吃点盐。吃了盐,它就会口渴,再牵它去喝水,没有不肯喝的。对人也同样如此。

有了需要,才会与你的想法有共鸣。而产生共鸣的方式,无非有三种:

一、利与害的共鸣。

陈述一件对他有利的事情,说服难度就小了很多。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同盟或对手关系的划分,基础就是利与害的分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和「群」里面,就有利害的成分。

趋于共同的利益追求,人们会自觉结合在一起,形成团队。

鉴于对抗共同的危害,人们也具有结成同盟的潜在需求。

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说服同利者或同害者与你结成盟友,接受你的要求或者给予你想要的其他东西。战国时代,著名的合纵连横的出现,就是各国君主对利与害权衡考量的产物,而达成这一结果的鬼谷子思想的继承者们,无疑精通此游说之道。

二、情感共鸣。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靠情感共鸣进行说服的案例。赵太后本来正在生气,凡是劝说她让小儿子长安君去做人质的,她一律恨得牙根都疼,恨不得拔刀宰了他。如果这时候触龙跟赵太后来一番慷慨激昂、据理力争的辩论,肯定能把赵太后辩赢,但最终得到什么呢?赵太后在盛怒中只会吐他一脸口水,说不定真的会杀了他。

触龙是怎么做的呢?先动情后晓理,极力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说自己腿脚不便,饭也吃不下去,有意跟太后制造共性,使盛怒中的太后「色少解」,情绪稳定下来,表情缓和下来。

化解对方的反感情绪,这是说服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不这样做,说服盛怒中的警惕性极高的赵太后是一点门儿都没有。接着触龙想到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请安排孩子。自己是为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进宫求见太后,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触龙和太后谈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尽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事情向着触龙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小儿子到齐国做人质。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为触龙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听由他摆布了!

可见,要想说服对方,除去利害共鸣,情感动鸣非常重要。对有些人,往往要先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否则情绪不对头,你说的话只能让他反感,这时即使想谈利害,恐怕也没有成功的机会。

三、制造引起共鸣的故事和话题。

当你我的价值观一致时,我们可以开展讨论。而不一致的时候,你对我来说就如同不存在。要达成一致,就必须制造机会让我们互相亲近,产生心理认同感。

价值观就好比钢琴上的弦或吊桥上的钢缆,有相同的频率触发就会产生共振,原因与结果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你能巧妙地设计一些故事或话题,使双方价值观瞬间趋同,就能牢牢抓住人们的心,并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

小罗在公司做策划,学历不高,也没什么背景,本来不被注意。有一天,他偶尔与上司在电梯相遇,上司也闲着没事,随口就跟他聊了几句,结果从当时正热映的一部电影,发现了共同话题,而且两个人的观点还很一致。

这位上司跟其他人也聊过这部电影,但因他的观点过于另类,几乎无人认同,所以乍一听到小罗的表达,顿时大有知音之感。短短两分钟,小罗就给他上司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不久,上司就给了他一个锻炼的好机会,让他负责一个重要活动的策划。

寻找共同话题是很难的,这也正是鬼谷子非常强调的手段。共同的价值观与需求,可以让距离很远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产生盟友的认可,互相打开一个交流和认同的窗口。在利与害的基础上,确立共同的价值观,是钓言之道实现长期收获的保证。

四、控制言行举止的节奏

不管是动作、说话或沉默,以及为探听对方内心而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均需事先设计,确定基本的经验或模式。以反求复,观其所托,这是好办法,但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要平和冷静,以便听取对方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真伪。

在人际交往中,蠢材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思维跟随别人的话语而变化,犹如一个透明人,一举一动都被对方操纵,而自己却摸不透对方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只能受制于人,处处被动!

与此相比,真正的聪明人则擅于控制言行举止的节奏,他们知道何时开口,何时沉默,何时巧妙提问,做到攻防自如、张弛有度,始终占据有利位置。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只有言行举止进退有度,才能征服对手!

鬼谷子认为,要想「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雌雄」,那么在钓言之时,理性与机智的心态就必不可少。每一句话的用处,内涵及隐藏的真意,你要比对方考虑得更周全,事事都想在对方前头,你才能赢,才可占得上风。

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急躁,要稳住阵脚,从容应对任何突发变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冷静地思考,透彻地观察,辨别七分假,识得三分真!

这里体现的就是两种智慧:

1.谈话时稳住阵脚,才能掌握主动。

2.谈话前做好准备非常必要。

所谓「动作言默,以此出入」。谈话前的精密谋划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你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说的要点,简练、扼要、明确地向别人传达,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

广告大王布鲁贝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他年轻时,他所在公司的经理问他:「印刷厂把纸送来没有?」他回答说:「送过来了,共有5000令。」经理问:「你数了吗?」他说:「没有,我是看到单上这样写的。」

经理冷冷地说:「你不能在此工作了,本公司不能要一个连自己也不能替自己作证明的人来工作。」

从这件事中,布鲁贝克得出一个教训——对上司,绝不要说自己没有把握、无法掌握主动的事情。说话之前必须成竹在胸,否则上司很容易从鸡蛋中挑出骨头。

当你需要向上司请示某些问题时,心中应该有两个以上的方案,并都经过详细的分析,确定可行,而且你能向上司分析各个方案的利弊,有利于他顺利轻松地做出决断。

最重要的是,你有充分的把握证明自己的正确,谈话节奏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言行举止有礼有度,每个环节都可打满分。

当你要说服客户,或者说服朋友满足你的某些要求时,都应该如鬼谷所言:「皆以先定为之法则。」在事先周密准备,事情便顺利,事后就没有遗憾!

为了申请活动资金,市场部的推广经理小吕去见营销总监李总。听他讲完大概,李总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而是让他坐在沙发上先等五分钟,等自己处理完手头的急务再谈。

五分钟后,李总放下笔,问小吕:「这个活动的所有事项都考虑到了?」

「是的,李总!」

「这家公司在广告营销方面的经验是否充足?」

小吕自信地说:「他们这几年做了不少大的广告,效果都非常好。」

李总微微一笑,停了一下,又问:「可是,他们这些年所推广的都是化妆品,并无电子产品的营销经验啊,你不觉得自己的信心缺乏事实支撑吗?」

小吕这时才意识到,这个活动的举办,的确着急了一些。头脑冷静下来的他,觉得自己急匆匆申请资金行为很幼稚,不但活动没申请下来,在李总眼中留下什么印象亦可想而知。走出李总的办公室,小吕的肠子都快悔青了!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高明的管理者很擅长抓住这些细微之处,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试探,考验下属的真正能力,揣摩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对某件事情的准备程度。如果你准备工作不到家,就会被制住七寸!

五、打败强手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并超越他

古之教化众生的圣人,总能遵基本规律来办事,此规律即是反复之道。反观以往,可察未来;反观古代,可察今天;反观他人,可察自己。对事物动静与虚实的判断,若在今天得不到验证,我们应该研究历史,鉴古知今,寻找宝贵经验。有些事反复探索才可把握,这便是圣人告诉我们的,不可不重视。

打败强手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并超越他,而不是躲开他,仇恨他。

有一个贫穷的犹太人,见一个富人生活得很舒适,很惬意。于是他告诉自己说:「走着瞧!总有一天,我会比他更富有,会比他过得更好!」他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这儿工作三年,我不要一分钱,但是您要让我吃饱饭,以及给我一个住的地方,哪怕是一间漏雨的小房也可以。」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他的请求。

三年后,穷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又过了十年,那个昔日的穷人已经变得非常有钱,比那个富人的钱还多。富人遇到了他,向这位昔日寄于自己篱下的穷人提出请求,愿意出十万元买他富有的经验。

这位昔日的穷人听了,哈哈大笑:「我正是用从你那儿学到的经验,才赚得了大量的财富,而今你怎么又用金钱来买我的经验呢?」

智慧在于学习、观察和思考。闭门造车永远不可能引领潮流,而变优秀的最快捷径就是向更优秀的人学习。哪怕你死我活的对手,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今天的日本,尽管他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给我们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他们身上的实干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鬼谷子的钓言术开篇就告诉我们——经验很重要,自负万万要不得!

做人和做事,借助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需要活学活用,胜过关起门来重复走那些没必要的过程。别人的直接经验,我们可以拿来使用,化为自己的智慧,用来解决自己面对的新问题,从而省下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就像现在对企业很关键的技术研发,我们既需要自己动手,培养过硬的研发力量,也需要拿出资金引进技术。如果成本合适,收获得当,两手兼用有何不可?

最怕的不是打开门户兼收并蓄,而是闭关自守不思进取。满清因拒绝学习造成的落后,给中国人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此惨痛的历史教训刚过百年。国家如此,做公司,做人,更需在这方面时刻警醒。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再聪明的头脑,也有想不到的思维死角,有突破不了的问题难关。反观历史和他人,就非常必要。

所以,再聪明的人,也一定要有向别人学习的气魄。

圣人缺乏学习的胸襟,便成了自以为是的学霸。

聪明人不学,很快就成了蠢材。

蠢材不学,就成了顽固不化的垃圾。

很多被证明可行的方法,为什么要关在门外置之不理?

他人已验证走不通的道路,为什么还要空耗时间地走一遍?

经验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如果你擅于学习和观察,就可以发现,智慧是没有知识产权的,不需你付出多么高的成本!

一个喜欢学习并精通从他人处取经的人,很难想象他不会成功。这样的人无论人际关系,还是安家立业,都能做得很出色。

参照历史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犯错的机会,提高做人做事的成功率。

秦朝之所以百年强盛并统一中国,与它勇敢正视自己的不足,重用和信任六国人才是分不开的。孝公时期帮助秦国变法图强的商鞅是卫国人;惠文王时期的丞相,提出连横策略的纵横家张仪是魏国人,据说他是鬼谷子的徒弟;武王时期的丞相甘茂是楚国人;昭襄王时期的丞相魏冉是楚国人;另一位丞相,就是提出「远交近攻」策略的范雎是魏国人;名相吕不韦是卫国人。秦始皇时期的丞相李斯是楚国人,国尉尉缭是魏国人,上卿姚贾是魏国人;上卿顿弱是楚国人;就连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的郑国也不是秦国人。

拿破仑横扫欧洲,不可一世,是少有的陆战天才,但在海上战绩却很差。有一天,一个叫富尔顿的美国人找到他,建议他对海军进行改革,去掉桅杆,装上蒸汽机,将木制船板换成钢板,打造真正的近代海军,钢铁舰队。

富尔顿说:「尊敬的拿破仑陛下,如果您这样做了,一定能攻占英伦三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然而,骄傲的拿破仑却抱着老旧思想,认为船没有了帆就无法行驶,装上钢板肯定沉没,拒绝了富尔顿的建议,还把他当成疯子赶走了。

历史学家因此说:如果拿破仑当时采用了富尔顿的建议,整个欧洲甚至世界历史都会因此改写。拒绝学习的后果,有时就是这么严重。

这个道理不需多言,因此鬼谷子说:「古之大化者,乃于无形俱生。」此为反复之道,反观他人,来观自己;反观历史,来观今天。

没有一面镜子,我们就看不到自己长什么模样。一个丑八怪,终生不照镜子,不跟别人进行对比,他幻想自己很美,但这只不过是徒劳无益的自我安慰而已!

六、不起眼的细节决定你的命运

察探他人,虽未知全部信息,但通过局部细微迹象或变化,也可预见其发展的趋势,此为见微知类之法。好比探测到人居其室内,虽不见其全貌,但近距离度量其能力,估摸其意图,结果也不会相差太远,大致也会如腾飞的蛇之所指、后羿射箭一样准确无误。

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枝叶枯落,我们知道秋天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快来时,一定是鸭子先知道,因为江水变暖,它们就会欢快地在水面上浮行。所以,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这些细微变化,而察知四季更迭。

通过察看局部的征兆而看到大势,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历史上有很多。晚清第一汉臣曾国藩,他有一个慕僚叫赵烈文,学识渊博,且眼光高远,对天下大势有着高人一等的预见力。

有一天两人谈论时局,赵烈文说:「在我看来,大清不出五十年,必将灭亡。」曾国藩不相信:「本朝君德正,不至如此吧。」赵烈文不以为然地说:「本朝开国杀戮太重,失民心太多,此其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其二。所以大清必会陆沉,到时恐怕就会形成割据局面。」

还有一个原因,是赵烈文当时没有明说的。便是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清朝军政大权逐渐由汉臣掌握,比如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拥有重兵,且门生遍天下。而在此之前,清政府的大权其实是一直掌控在满洲贵族的手中的,防汉制汉是清政府的一贯政策。赵烈文从这一变化敏感地意识到,随着汉臣的权力越来越大,辅以门生师徒关系的推波助澜,大清的权力将渐渐转移到汉人手中,那么清的灭亡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果然,正如赵烈文所预料,44年后, 辛亥革命 爆发,清帝退位,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短暂混战的局面。

对人,我们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均是根据小的变化预知全局,判断其将来。从一个人小小的举动,可以判断他在想什么,想干什么,目前正处在什么状态,从而把握他的真实意图,为自己做出正确选择提供证据。

在识别和衡量人才是否堪当重任时,见微之类,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周亚夫是汉景帝的股肱重臣,他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又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算是忠心耿耿的重要武将。然而,汉景帝在选择辅佐太子的辅政大臣的时候,还是把他抛弃了,原因何在?

作出此选择之前,汉景帝对周亚夫进行了一次试探。有一天,他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给他准备刀具,冷眼旁观,看他准备如何办。周亚夫看了就很不高兴,回头向主管筵席的官员要刀具,语气很不爽,看那样子,我是这么重要的有功之臣,吃饭时竟这么对我,我岂能忍?

汉景帝见了,便笑道:「丞相,我给你这么大一块肉你还不满足吗?还讲究吃法,真是难伺候啊!」

周亚夫一听坏了,皇帝话里有话,赶紧摘下帽子,向皇帝跪下谢罪,辩说自己绝无此意。汉景帝冷笑说:「起来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样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为止了。」然后让周亚夫走了。

事后,汉景帝就问太子:「就他这副脾气,对我尚且如此,将来你能制服他吗?」太子刘彻摇头,不知该怎么办。汉景帝叹口气,后来便找个借口将周亚夫下狱,逼其自杀了。

作为辅佐太子的大臣,首先一定要稳重平和,任劳任怨,不能有骄气,亦不可功高盖主。从周亚夫的表现来看,连老皇帝对他不礼貌的举动,他都不能忍受,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以后又怎么能包容小皇帝的过失呢?赏赐他的肉,虽然不方便食用,但在汉景帝看来,他也应该二话不说,把它吃下去,表现出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

周亚夫伸手要刀具且语气不爽的举动,在汉景帝看来就是非分的做法,一旦自己死了,将来新皇帝登基,那时他会不会有更多非分的要求呢?这是汉景帝不能不防的,也是无法容忍的。

鬼谷子对这种见微知类的察人之术非常倡导,所以他说:「量其能射其意也。」近距离地观察这些细节,通过细微之处考察一个人的全局,判断他的综合性格,以及揣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大致不会差。

对现代管理而言,领导考察人才,就要格外留意员工平时在工作中的细节表现。「见微知著,因小见大」,确实如此,小事可以见真章,通过在不起眼之处的表现,你完全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

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想掌握天下实情,先从自己开始,自知才能知人。知人,应如同比目鱼那样形影相随;守候对方发言,应如同发声之后等待回音;掌握对方情形,应像阳光与影子;侦察对方言辞,就如用磁石吸铁,舌头品尝烤肉一样万无一失。

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为先,知彼为后。无论何事,我们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制定策略和目标,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换言之,狂妄自大者必败,内省自察才可步步稳妥,百战不殆。

内心装一面镜子,先照自己,再照别人。

照不到自己,就像凭空失去一个支撑之物,无法给自己定位,自然也没办法去知人。很难想象,一个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能掌控别人的心理!

【贞观政要】中说:「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相比之下,自知比知人更难,难就难在它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敢于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身的不足,然后找到正确的策略。

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别他人只是一种机智,而能认识到自已的错误才算高明!

一只狮子三天没有进食了,在一个山坡上,它看到一头肥壮的公牛在吃草。但它没有急于行动,因为它刚看到一只莽撞而可怜的豹子扑上去,就被这只公牛一头顶死。

「要是公牛没有角就好了,那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制服。可它长了角,身体又如此强壮,要是硬碰硬,它的双角肯定会刺穿我的胸膛。」身子瘦弱、疲乏无比的狮子想,它清楚自己的实力,不可能敌过公牛那对锋利的双角。

狮子慢慢地走到公牛身边,非常友好地说:「我真羡慕你啊,公牛先生。你的头是那么的漂亮,肩是那么的宽阔,腿和蹄又都充满了力量。可是,美中不足就是有两只角,我真搞不明白你怎么受得了这两只角,它让你英俊的外貌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难道你不知道吗?」

公牛说:「我还真没好好想过这个问题呢。不过,经你这么一提醒,我倒真觉得这两只角有点碍事了。对了,我真的很英俊吗?」

狮子说:「当然,我从不说谎,你其实很英俊的,假如没有那两只角的话。否则就很难说了,虽然我认为你是英俊的,但其他动物就不一定这么想了,大家都不想看到这对角长在你的脑袋上,因为太丑陋了,对你的形象是多大的损害啊!」

说完,狮子掉头就走了,躲在树后面看着。公牛等到狮子走远,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就把自己的脑袋往石头上猛撞,把两只角都撞碎了,他的头很快就变得光秃秃的。这时狮子得意地跳出来,扑上去咬断了公牛的脖子。

比起那只找死的豹子,狮子无疑是有自知之明的。它清楚自身的优点是拥有一张锋利的嘴,但弱点却是害怕公牛那对能穿透自己肚子的双角。正因此,它才小心谨慎地行事,制定了正确的策略,先骗公牛自毁双角,再一击而中,把公牛变成了自己的美餐。那只豹子,则是既无自知也不知人的典型,自大自傲,空有一腔激情,死得却很利落。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如何获得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于是十分喜欢我,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了。」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把秃鹰抓来,并拔光了秃鹰的羽毛。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没有自知之明的秃鹰,下场很可笑。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秃鹰」,总想做番事,壮怀激烈,尾巴撅到天上,但因为看不清楚自身,说话做事无不弄巧成拙,处处碰壁。

只有自知,才能知人,才可做事。在这里,鬼谷子将自知之明作为钓言之术的基本工具之一。【吕氏春秋】中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我们要运用钓言之术,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才能借由不断的自我调整,针对对方的优劣长短,拿出合适策略,提高成功率。

但现实中,眼睛只盯着别人的「聪明人」很多,他们习惯揣摩别人的心理,于是对别人了如指掌,对自己反倒是不清楚。因为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事情不但做不成,最后人也做不好。

因此才有话说:知人易,知己难。读到这里,我们如能抽时间为自己打造一面「镜子」,定时察看、反省、改善,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归纳总结,再去「知人」,何愁做事不顺,做人不成?

八、为人处事中的方圆之道

以言语试探对方,要微妙而隐蔽,不被察觉;捕捉对手信息要十分迅速,以防误事。如同由阴转阳,由阳转阴,又如由圆变方,由方变圆。它们互为条件,相反相成。未弄清对方实情前,我应以防御性的圆略对之,化解对方进攻;弄清之后,我应以进攻性的方略对之,以求战胜对方。无论前后进退或左右移动,都可用此圆方之道来控制。

鬼谷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分寸和方式。这个「分寸」和「方式」的原则,就是依据方圆之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抓住圆或方的时机,进退自如,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第一,当别人做错事时,不要乱发脾气,因为这是你笼络人心的好机会,此为圆道。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谁是完美的,所以当人犯错时,不要一味地责备,而是正确引导,以圆润之道体现宽容,对优秀管理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日本有位表演大师,有一次在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他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地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松开了。

到后台采访的一位记者看到了,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表演的真谛吗?」「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不当场告诉他,我想可以下一次,如果他还是没明白,我再说。」

这位表演大师并没有因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责怪他,反而对他的细心进行了嘉奖。这样既没有打消弟子以后细心面对生活的热情,又为后面的教导埋下了良好的伏笔。从鬼谷子的角度来看,这便是圆道的具体应用。

许多人刚开始工作时,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经验,有时也往往会提一些很错误的建议,做一些并不正确的事。作为管理者,当员工初次犯这类小错误时,最好不要直接或刚硬地去批评,而是应该采取婉转温和的态度。

如果说话的态度和方法让对方生气,或许他就会和你对立,拒绝接受你所说的事实。尽管你此时体现了对细节的洞察力,但因介入方式不对,起到的效果就会是相反的。

第二,当下属居功自傲、挑战权威时,若圆道无用,就不要纵容,因为这是你立威的好时机,此为方道。

吴王阖闾请孙武练兵,从宫中选出几十名宫女交给他,让他训练,自己则坐在演练场旁边的高台上观看。

孙武先让每个宫女手持一支戟,把她们分成左右两队,分别指定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接着,孙武问她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

众宫女回答:「知道!」

孙武说:「令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前方进击;令向左,就沿着左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右,就沿着右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后,就朝着背的方向后退,知道了吗?」

众宫女说:「知道啦!」

孙武于是令人在现场设置了斫刀和大斧,当众又将刚才的指示重复一遍,并强调说:「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就依法斩首!」

于是他开始发令,让队伍按照命令进击,谁料众宫女却嘻嘻哈哈地闹个不停。

见此情景,孙武没有动怒。他说:「军令和操练要求没有讲清楚,是为将的过错。」于是他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又反复地向宫女们作了讲解,再次强调:「如果有人不听军令,是一定要斩首的!」

他把宫女的队形整理好,再次下令击鼓进击。宫女们还是当儿戏,不理会他的命令。这时,孙武宣布:「刚才军令和操练要求没有讲清楚,是为将的过错。现在既然已经讲清楚,那就是兵士的过错了!」于是,他下令斩杀担任队长的两个吴王的宠姬。

吴王闻言大惊,赶忙下来求情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只是这两个美女,是我的爱姬,没有她们我睡不安,吃不香,能不能不杀她们呢?」

孙武断然回答:「不行,如果不杀她们,大王您的军队就无法立威。」于是,两个宠姬被斩首示众。他重新任命队长,再鼓操练,这次无人敢嬉闹、无人敢不从,很快就把宫女们训练成精英团队。

在这里,孙武之所以敢杀吴王宠姬,是因他明白必须立威以确立自己不容置疑的威信。而且令出在先,且几度三令五申,孙武「圆道」已施,不需再容忍,此时就该果断祭出「方道」。

对于圆方之道如何使用,鬼谷子说:「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他要求我们注意把握圆方转换的时机,何时内收防御,以柔克刚,何时果断进攻,展现权威和力量,一定要有清晰的洞察力。一旦机会出现,绝不可犹豫。若该施圆道时却误用方道,应施方道时却采取了圆道,或优柔寡断,当为不为,事情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