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八大山人书法风格是怎么形成的?深度分析彻底解惑1!传綮写生册

2024-04-02国风

在书坛的群星中,八大山人以其晚年的墨宝独树一帜,尤以署名「八大山人」之作最为卓越。其晚年的书法,不仅彰显了个人风格的成熟,更在数量上达到了巅峰。此时,八大山人的笔法经历了深刻的蜕变,从师法诸家,到超越前贤,他逐渐挣脱了欧阳询、黄庭坚、董其昌等前人风格的束缚,形成了凝练自如、个性鲜明的「八大体」。与此同时,随着其书法风格的定型,他以立轴、长卷、册页、扇面等多种形式创作的纯书法作品也应运而生,而在此之前,其书法多见于画作之题跋。今日所见八大山人的书法佳作,多为晚年所制,故此时期作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素材。

八大山人在书法艺术上晚年的成就,其影响因素众多,可大致归纳为创作思想、字体技巧以及社会文化的演变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无疑对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看不见的老师:董其昌书论

关于八大山人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其对前代各家风格的吸收与转化,后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见解。清代的邵长蘅在【八大山人传】中赞誉山人书法,认为其行楷深得王献之、颜真卿之精髓,而其狂草则别具一格。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提到,山人的诗画展现出唐宋风骨,书法则源自魏晋。龙科宝在【八大山人书记】中提及山人少时书法已颇具功底,行草深得董其昌之意。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认为其书法有钟繇、王羲之的气韵。而谢稚柳先生则认为八大山人书风的形成,实受明代的王宠影响颇深。这些评述皆基于八大山人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而来。

八大山人一生书法的演变,映射出他在不同阶段对各家书风的吸收与融合。从魏晋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到明末的董其昌、王宠、黄道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皆可觅得他们的影子。然而,在理论上对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董其昌。

王方宇先生将八大山人的书法演变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即1659年之前,为早年时期,虽无作品传世,但从【传綮写生册】中的题字可见,其楷书深受欧阳询、褚遂良影响,笔法遒劲,行草则取法章草,稍显拘谨。第二期和第三期,1659年至1682年,为中年时期,书法主要学习各家之长,尤其对董其昌的字用功最深,作品几可乱真。同时,他对怀素、黄庭坚、王宠等人的风格也有深入研究。第四期和第五期,即1682年之后,为晚年时期,八大山人摆脱各家束缚,形成独特书风。这一时期的作品虽常有「临某某人」或「某某帖」的题款,但实际上已独具风貌,与早期的临摹截然不同。

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演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董其昌的影响在中年时期显著,但到了晚年则逐渐消逝。正如龙科宝所言,八大山人晚年之作已不见董其昌书法的痕迹。这里所谓的「今不复然」,指的是其晚年作品中董其昌风格的消失。

实际上,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转变,更多是受到董其昌书法理论和创作思想的启发。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对书法的论述,与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董其昌对其影响之深。

董其昌重视笔墨的意境,主张提笔作书,强调中锋用笔以破除板刻之病,追求书写的天真烂漫和遒劲有力。八大山人晚年的行草书,笔画方圆兼备,苍劲古朴,用墨淡雅温润,这些都与董其昌的理论相呼应。

在结构布局上,董其昌强调「奇正」之法,主张布局不均匀,追求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美感。八大山人的行书恣意率性,草书狂放怪伟,结字大小错落,正体现了董其昌所倡导的「奇斜反正」的理论。这种结构布局上的创新与突破,正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独特之处。

董其昌在对待临帖的态度上,强调求其神而舍其形,认为书法的妙处在于随意所如,自成体势。他批评了当时书家过分迷信【阁帖】的风气,主张书家应当追求字体的奇宕潇洒,以奇为正,不拘泥于故常。八大山人在临帖上完全遵循了董其昌的观点,晚年临摹王羲之【兰亭序】、褚遂良【圣教序】、索靖【月仪帖】等,已不再追求形似,而是展现了自己的风格,真正实现了董其昌所说的「随意所如,自成体势」。

在个人风格的培养上,董其昌主张师法晋人,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自己的风格。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巧妙」,而八大山人的晚年书法正是融合了晋人深远含容的气势,形成了自己浑厚古雅的风格,达到了与晋人比肩的境界。董其昌的这些观点和理论,对八大山人的书法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还强调书家应当脱离前人的习气,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认为古人作书必不正局,以奇为正,批评赵孟頫等人未得晋人书法之真谛。这些观点也深深影响了八大山人的书法创作。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虽然博采众长,但并未见到赵孟頫、文徵明的影响,也没有临摹他们字体的题识,这正体现了董其昌对其影响的深远。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书法风格,尤其是在晚年,深受董其昌书法理论和创作思想的影响。他不仅在笔墨意境、结构布局上遵循董其昌的理念,更在个人风格的培养上,展现了与董其昌相似的追求和境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中,也反映在他对前人书风的态度和选择上。

确实,董其昌对八大山人书法的影响是深远且决定性的,这种影响贯穿了八大山人一生的书法创作。将八大山人的书法生涯分为两个阶段来看,第三期和第四期之间可以视为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八大山人正处于学习和临摹董其昌书法风格的阶段,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明显受到董其昌的影响。而在第四期及以后,八大山人开始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一过程可以称为「董其昌无形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虽然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不再直接显现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但董其昌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八大山人的书法探索和风格形成。八大山人晚年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笔的中锋使用、结构的奇正布局,还是个人风格的浑厚古雅,都体现了董其昌对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虽然无形,但却在八大山人的书法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二、融汇篆隶、取法上古

尤其是他的行书,无论是行楷还是行草,都展现了他对前人各家创作风格的借鉴和吸收,以及对各种书体笔法的深刻理解。

尽管八大山人的篆书和隶书作品存世较少,它们对他的书法艺术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篆书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这一点往往被前人的评价所忽视。八大山人的篆书作品,如【个山小像】上的题字、【杂画册】中的名款、【临石鼓文、大禹碑册】、以及【天光云景图册】和【松柏同春图】卷上的篆书引首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看出篆书对他的影响。隶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他早年楷书中的某些笔意,如【传綮写生册】中的楷书题诗。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篆书和隶书虽然作品不多,但它们对他的楷行草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篆书。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他早年的楷书中带有隶书笔意,而且篆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一生的书法创作。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正是通过对各种书体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全能书法家的卓越成就。

八大山人,在挥洒楷、行、草书之际,偏好采用【说文解字】之前的古篆字体,这些字体古怪而难以辨认。八大山人对古篆的偏爱,深受其家学渊源及当时金石学风的影响。其家族中,祖父朱多、叔父朱谋和朱谋玮、父亲朱谋等,在书画及金文篆籀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他们的作品和书法风格,无疑对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将【清八大山人 传綮写生册 】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清八大山人 传綮写生册 】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