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赵匡胤的两句残诗,两宋之间无人敢续,400年后他说,这有何难

2024-01-24国风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诗坛巨擘,当时开明的社会风气,尤其是盛唐强大的国力是他们做诗的骄傲和底气。

之后到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四起,「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章不如刀枪好使,开始倾向马背上获取功名,于是又出现重武轻文的社会现象。

乱世出英雄,涿郡人赵匡胤致身行武,在东征西战中展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公元960年,他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之后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他虽然是武夫出身,但是也喜欢读书,流传至今有一首半的诗作。其中一首完整的诗作,还有一首只有两个残句,所以只能称半首。

完整的诗作叫【咏初日】,历史上有不同的版本,这里选取【庚溪诗话】中的一版。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据说写诗之时,赵匡胤还未登基皇位,有一天与朋友喝酒及至天明,眼看一轮红日从天边冉冉升起,光焰夺目,如火山喷发,顷刻之间群星与残月悄然隐退。

一时之间赵匡胤情怀激荡、诗兴大发,吟诵出这首大气磅礴的【咏初日】。

整首诗用语简单明白,但却写出了旭日初升时的壮丽和瑰丽。

特别是后两句,「顷刻」、「逐退」两个词,那势不可当、扫星荡月的气魄,洋溢着一位盖世英雄,即将有大作为于天下的豪情与自信。

不由得让人心中疑惑,他是真的在写太阳吗?还是借机抒发自己心中一统山河的雄心壮志。

而他另外半首,里面则有一个故事,公元975年,赵匡胤派兵包围了南唐京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当时李煜还只顾在城中风花雪月,每日吟诵风雅。

某一天李煜登城巡视,只见城外旌旗蔽野,到处都是宋军,不禁大吃一惊。

他自知江山不保,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赵匡胤的怜悯之心,两次派遣徐铉作为使者出使北宋,同时进奉大量钱财,乞求宋朝不要攻打南唐。

北宋的文人都知道徐铉的嘴能说会道,号称能把死人说活,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知道是徐铉来了,朝廷百官没有一人敢去接话,没办法,赵匡胤只能亲自接待。

徐铉知道赵匡胤是一介武夫出身,于是绝口不提军功战略,而是大夸李煜文辞如何厉害,多么博学多才。

赵匡胤也听闻李煜很善填词,于是问徐铉,李煜最近可有新作,念来听听看。

徐铉一心想要救主,于是马上答道,「有【秋月】三篇,天下传诵之。」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谁知这一句话刚落音,赵匡胤就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徐铉一头雾水,只能停止吟诵。

「什么月在手,风满怀,不过寒士耳语,我不道也。」言下之意这不过是穷书生的附庸风雅,小家子气十足,这样的词,我从来不屑作。

徐铉一听有人如此贬低自己的国君,心中愤愤不平,一时之间忘了自己使臣的身份,脱口而出「陛下此言,如何让人信服,请陛下也作一首【咏月】,也好让我等服众。」

此话一出,满堂噤声,变得鸦雀无声,都在为徐铉捏了一把冷汗,徐铉自己也意识到冒犯天威,吓得正不知如何自处。

只见赵匡胤缓缓地从宝座上起身,思索片刻,随即念出了两句: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徐铉没想到赵匡胤竟有如此文采,惊诧无比,这两句大气磅礴,光耀天下,有气吞山河之象,胸怀气度远在李煜之上,不得不心服口服,叩首跪拜。

纵然李煜的才华远在赵匡胤之上,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千古流芳的词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两人同为君王,但赵匡胤表现出来的气势却足以秒杀李煜。

可惜的是【咏月】残句一经面世,两宋之间一直无人敢续,直到400多年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才将其补成一首完整的七律。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就算不懂诗的人读了,也能一眼就明白其中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心怀苍生、安民济世的雄心抱负。

赵匡胤和朱元璋之所以都能够成为开国之君,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两人君临天下的气度如出一辙,不得不令人叹服!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