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徐悲鸿为什么会选择廖静文?

2024-03-30国风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名叫【一生守护】,主题是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而策展人大概是两人的儿子、徐悲鸿纪念馆的馆长徐庆平。所以,这个展览带有天然的人情味,如同展厅版本的「我的父亲母亲」。

一进展厅,右手边是两幅油画。一幅是廖静文像,由徐悲鸿绘制于1943年,也就是二人初识的时候;另一幅徐悲鸿像,虽然只知道创作于徐悲鸿艺术生涯中期,不知具体年份,但你一定能够感觉到策展人想表达的意思:他俩初见时,在彼此眼中便是这般模样。

左手边则是一张张老照片,以时间为序,串联起从少年时期开始的徐悲鸿生平。走到左墙尽头,时间恰好前进到1942年,然后转去右墙的展线,迎面便是一张巨大的合影,那是1943年7月的四川青城山,徐悲鸿与廖静文的第一张合影。你明白策展人的用意:左墙是相遇前的他,从右墙开始是相遇后的他们。

1942年,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的磐溪(今盘溪)创办了一个美术研究团体,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与现在的同名高校没有关联)。同年12月,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聘图书管理员,廖静文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随后与徐悲鸿前往重庆磐溪。

两人的正式交往始于1943年,那一年徐悲鸿48岁,廖静文20岁。多年后,老太太向记者透露了当时闺蜜对徐悲鸿的评价:年纪大,身体又不好。但廖静文觉得自己被迷住了。

磐溪成为二人共同生活的起点。

廖静文后来如此追忆磐溪:「别了,磐溪,」我在心里说,‘我们此生也许不会再来看望你了,但是,你是我们的患难之交,你的名字不仅仅被徐悲鸿写在许多作品上,也写在我们的心上。你是永远不会被我们遗忘的。」

两人共同生活的终点,是十年后的北京。1953年秋,徐悲鸿因长期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8岁。

众所周知,徐悲鸿是个感情经历比较丰富的人。但在展厅里,1943年以前的恋爱经历是不存在的,满眼只有「二人世界」,徐悲鸿与廖静文的二人世界(以及从二人世界衍生出的包含徐庆平的一家三口合照)。可是,展览并没有撒谎,因为从1943年开始的十年就是只属于那两个人的十年。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不求彼此出现最早,但求相遇后成为彼此主角。

与徐悲鸿之前的恋人都不同,廖静文不仅是伴侣,而且是徐悲鸿艺术的守护人,巩固了这个世界对徐悲鸿的记忆:她捐出徐悲鸿留下的全部作品和历代书画收藏,组建了徐悲鸿纪念馆。

可能有人觉得,以徐悲鸿的地位和声望,设立纪念馆不过是下个文件那么简单的事情。实际情况要曲折得多。廖静文先是捐出与徐悲鸿共同居住的四合院,作为纪念馆的馆舍,自己带着孩子搬到堆煤的小屋。后来北京市修建地铁,纪念馆因施工需要被拆除。又是在廖静文的四处奔走下,徐悲鸿纪念馆于80年代在今址恢复。

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以新的方式延续着与徐悲鸿的二人世界。她学习书法,一看就知道是徐的风格。她想撰写一部徐悲鸿传记,为此重读大学,进入中文系深造。

她在书中写道:我在漫无止境的沉思默想中,依旧和悲鸿生活在一起,在漓江的小船上,在嘉陵江边,在磐溪……我听见悲鸿在叫我,又是那个在磐溪的、风雨交加的夜晚,悲鸿带着那么多爱、那么多惶恐、那么多焦虑的声音在叫喊:「静文!你在哪里?静文!静文!你在哪里?」


2015年,92岁的廖静文在北京去世。2023年9月26日,徐悲鸿逝世70周年当天,纪念馆推出【一生守护】特展,这一年也是廖静文诞辰100周年。

现在的徐悲鸿纪念馆是2019年开放的现代化馆舍,一层至三层为常设展览,全面展示徐悲鸿的国画、油画、素描和书法艺术,四层为临展厅,每年会有与徐悲鸿相关的特别主题展览。【一生守护】特展设在四层,将在今年3月31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