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王骁勇:我和我的画

2024-04-29国风


我和我的画

王骁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是美,美在哪里?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认为:「美在客观事物本身,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无关。」也就是说,物的形象之美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好恶而是客观存在的,是美的观念产生的根源。如北国的莽莽林海,大西北的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的皑皑白雪都是以粗犷、深沉、雄浑、苍凉而见美;江南水乡、桂林山水皆以青山秀水细腻而见美。这些美的形象关系于它们的实质,而且还取决于欣赏者的看法。当然,人之所以认为某一物象美,是和他的生活经历、当时的心境、人生观、精神状态、思维倾向、个性特征等因素有关,但都不能也不会影响到客观对象美的本身。我想大凡美术工作者都应深知这一道理。

我曾经痴迷于写意人物画的研究,我欣赏那种阔笔纵横、墨渖淋漓之美,要的是那份潇洒,要的是那份率意,要的是那份大气。可是,当我于2001年9月跟随中央美术学院胡勃导师经历了川西阿坝之行,高原那神圣、雄阔、苍凉的自然环境,人们那强健、粗犷、雕塑般的体魄,坚韧、顽强、豪放的个性,都给予我们强烈的震撼,唤醒了我的艺术直觉。那里的天空湛蓝、纯洁、幽静,天地之间聚散着神秘而空蒙的气息,生命的艰辛与顽强、灵魂的寄托与超越造就了康巴汉子坚实强悍的身躯和豁达、坚韧、纯朴、善良的性格,强烈的地域特征显示出浓烈、饱和、和谐的色彩感觉,天、地、人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纯净、自然、神秘、和谐的圣境。他们与我内心情感的碰撞,使我的心灵与其相契合,激起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

也许是我身处西北的缘故,使得我对雪域高原情有独钟,有着天然的认同感,我独爱它的粗犷雄浑之壮美。霎时间,我突然觉得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笔法难以表达我亲眼所见的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工笔画的传统特征似乎更能完美地体现它的深层意蕴。我选择了工笔画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以人物形象的细腻深刻的表现为切入点,借鉴现代绘画研究的新成果,强化了色彩的表现力,实实在在地描绘,在写实中表现精神。

形在传统工笔画中,有两种取向。一种追求「应物象形」或称「形似」,这种形似并不要求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逼真物象。另一种追求「不似之似」或称「变形」。这种变形也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解体重构,而是按审美需要和独特感受在物象原型的基础上略有夸大变异。传统的工笔画语言,介于再现与表现之间、具象与抽象之间、写实与装饰之间。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与有效更新,应该是我长时期的研究课题。

在我的工笔画中,力求按现代旨趣分别将构成艺术意象的形、线、色因素推向极致。在造型上,我借鉴西方科学的造型方法,根据生活感受,顺应感情趋向,舍幻求真,强化「应物造型」的精密化和精神性的提升,达到形真神全、形真意足和形真而内美。

以线造型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基础,传统工笔人物画用线极其规整、组合有序,有极强的传统特定体式。用这样的线型去塑造浑朴、强悍的形象总觉得过于甜美,缺乏力度,更难表达我胸中的激情与对圣境的追寻。于是,少一些勾线的规矩,多一些情感的自然流露,心里只有使你魂牵梦绕的形象,使你怦然心动的神态,随着你偏爱的形体自由地勾勒,破掉昔日的谨慎小心,破掉柔弱浅薄的秩序,甚至将错就错。尽管线条因过分随意而杂乱、多余,以致辞不达意,然而从中我却感受到思维的激昂与活跃、情感的流露与展现、自我的超越与画面的新生。其实,意到了,形也就准了。

不能让线描把话说尽了,现代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应该是突出色彩的表现力,线描要为色彩造型留下较大的空间。「随类赋彩」「三矾九染」的古训所体现出的色彩表现样式虽然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却难以塑造表现苍茫厚重、浓郁神秘的视觉感受。天然矿物色与粗颗粒颜料的应用突出了不同的材质美感,也能产生出丰富的机理,同时也改变了层层渲染的着色方法。厚重、浓密的肆意涂抹更能淋漓尽致地宣泄胸中久积的情感。离开工笔画的特定体式,随着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寻踪着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色彩的应用与表现就会自由灵动,色彩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如果说传统工笔画的绘制过程把感觉与画面牢牢控制在过去已有经验或原始设计之中,不敢有半点放松与马虎,那现在画画就应更加放松自由,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作过程。绘制过程中的「败笔」只不过是不符合原有的经验与构想,其中包含着种种新生的可能性。当画面在旧有经验惯性的操作下变得乏味平淡时,就应当大胆地将它破坏,破掉旧的自我,旧的技法经验,当以新的思路将各种关系做新的连接时,新的和谐也即将诞生。在真实的自我精神的引领下,一次次地否定自我,破坏画面,一次次地身处绝境,一次次地起死回生,当艰难困惑地拨开迷路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立身于一个清新的境界之中。

创作的过程使我不断地确认着自己,感悟到生命的存在与跃动。真诚地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每一分感悟。只有在不断地体悟与表现过程中,才能感到蓬勃的生机与人物画家存在的意义。

2002年5月于中央美术学院

王骁勇,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甘肃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第五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胡勃工作室研究生主要课程班。

作品获「第五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铜奖,「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铜奖,「第二届全国中国人物画作品展」优秀奖,「第七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优秀奖,「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高原红】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大夏河】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祥和甘南】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至2017年主笔创作大型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获「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并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展。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美术观察】【中国美术】【美术博览】【艺术中国】【新水墨】【中国书画】等刊物。出版【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技法经典·王骁勇工笔人物】【当代著名画家个案研究·王骁勇重彩人物】【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技法丛书:王骁勇重彩人物画技法】,入编【中国书画世纪经典·当代工笔画家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