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艺术笔记丨浪漫主义

2024-03-18国风

浪漫主义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它根源于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与渴望,伴随着艺术而产生,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艺术的精神、灵魂之所在。正是因为有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渴望,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发展,人的生活才富有诗情画意。别林斯基认为,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一样,「凡是有人的地方,也就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虽然在远古神话、史诗、舞蹈和音乐中已经萌芽,后来在各国的艺术创作中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风靡于19世纪的英、法、德等国。那时,英、法、德诸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巨大变革。资产阶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为自己理想的境界而摇旗呐喊,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张扬自由精神,希望冲破一切封建束缚;而贵族阶级则为失去的天堂而惆怅,他们缅怀过去,沉浸在另一种幻想里。浪漫主义正是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由德国的席勒和歌德首先提出。席勒认为「感伤的诗」即浪漫主义,歌德则称之为「浪漫诗」。1827年,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言】中,正式提出了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并相继创作了剧作【欧尔那尼】、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等浪漫主义作品。从此,浪漫主义艺术盛行全欧,涌现出大批浪漫主义艺术家和作品。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形象的高度理想化。浪漫主义在本质上是理想主义,它的根本特征是强调表现艺术家的理想和理想化的生活,按照生活可能有或应该有的样式反映生活。浪漫主义艺术家喜爱和描写的生活,不是普通的、平凡的现实生活,而是与社会现实处在尖锐对立状态中的他们理想的生活。他们不满于现实世界的贫乏和平庸,常从神话传说、传奇故事中获取创作养料,甚至索性根据自己的理想愿望,勾画或创造一个假想的「世界」,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假想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王国,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从艺术史上看,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多是表现蔑视权贵,歌颂叛逆,追求自由解放和憧憬未来生活的。例如,屈原的【离骚】、吴承恩的【西游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皆是这样。

浪漫主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强调描写理想世界中的理想人物,或者把描写的人物加以理想化。席勒说,他在作品的人物身上,「试图以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现实」。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则认为艺术应在「我们的人生中替我们创造另一种人生」。【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孙悟空是作者将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生活与英雄气概加以概括升华,在幻想的统一中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世界中的理想人物,悟空具有超人的力量和智慧,他能呼风唤雨,降龙伏虎,能大败十万天兵天将,这样的人物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敬佩。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中所塑造的理想人物是处于画面中心地位的半裸的自由女神——她手握长枪,高举共和国的三色旗,号召人们奋勇向前,这幅画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仅从这位富有幻想色彩的人物形象,更从整个画面的热烈理想气氛中体现出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并没有把人物鬼神化,但人物和事件却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女主人公艾丝梅拉达,这位在巴黎街头卖艺的吉卜赛少女就是一个理想的人物,她美丽泼辣而又纯朴善良,她的不幸遭遇也富有传奇色彩。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

【孙悟空大闹天宫】海报

第二,炽热的思想感情。浪漫主义艺术家由于追求理想、强调表现主观情感和愿望,在作品中就难以进行冷静细密的描写,往往通过主观抒发,表现出火热的情感。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表现了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小说热情赞扬了美丽善良的艾丝梅拉达和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加西莫多的美好心灵,揭露了副主教克洛德的丑恶的灵魂,色彩浓烈,充满感情。而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中更是强烈充沛,犹如火山爆发,江河奔流,难以遏制。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炉中煤】等诗作,就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抒发了对再生之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打石工(库尔贝)

第三,奇特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经常采取幻想的形式、奇妙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以及神话色彩等。【西游记】就充满瑰丽神奇的幻想,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幻想世界的画卷:写环境,有花果山、水帘洞,有鹅毛漂不起的流沙河,也有难以翻越的火焰山;写人物,天上有玉皇,海中有龙王,山中有魔王等。作品在描写的绚丽多彩和想象的奇特美妙上令今天的读者惊叹不已。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浪漫主义诗作,都充满了想象与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