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在书法的流变中品尝历史的韵味——陈继生新著【历代书法家趣事】浅评

2024-07-15国风

潮新闻客户端 文/韩锋

自从甲骨文、金文走进人间,国粹书法便有了萌芽。书法的艺韵和它生发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岁月的天圆地方。当我轻轻地翻开陈继生先生的【历代书法家趣事】,多少跌宕事,多少悲欢离合或曲折蜿蜒或生动有趣,以书法为媒波磔者把人生写在历史的长河里。

陈继生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作家、书法家,当过知青,读过电大,做过公务员,现为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秘书长。锐敏的艺术感觉,细腻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锲而不舍的文字和书法的历练,为他积累了丰厚的书文创作底蕴。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作为一位文学和书画领域双栖的文人,他的作品让我常看常有味,从中品读出这位作家、书法家在隽秀的作品中透出的睿智、平和、友善和至诚。

【历代书法家趣事】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先生题写书名;【浙江日报】原副总编,【美术报】原社长、总编辑傅通先先生作序,作品以书法人物的历史故事为舞台,整合了陈继生作为书法家和作家在艺文实践中对书法演进轨迹中方方面面包含的思想、情感的精华提炼。

一、篆隶有语

发自秦,作家以丞相李斯创小篆开篇,便有了这部描述百位在书法史上晨星般明亮的历史人物的【历代书法家故事】。他们中有帝王、宰相的雷霆风云,有囚身窂狱而囚不住飞翔之志的新字体的开创人,有作为使者陈词叛军之营而献身于义的书法大家,有入乐籍出乐籍创一笺红艳的书界女秀……

出生于楚国上蔡,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陈继生笔下的李斯是一位生来就有「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理想的佐帝雄才。他跟随荀子学习帝王术多年,学成之后直奔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的大秦帝国,提出了统一六国的高远政见和废分封、行郡县、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李斯这位在政治上有巨大建树的大政治家,也是中国书法文字改革中的一位先行者。他创小篆以接续甲骨金文,真正开启了书法作为实用和艺术结合的一页。陈继生在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秦朝:「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国家刚刚统一,很多战国文字都在沿袭使用,显得非常杂乱。李斯便在原来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增删修改,创立小篆」「他以丞相之令,向全国推行书同文,规定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作为政治家,李斯对大篆进行统一规范简化创造小篆书体本身就是他统一治国的政治理想。这一字体的创建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仅为秦朝「书同文」提供了统一的文字基础,也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斯是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一位能经过历史之河千百年荡涤而沉淀的书法家,不仅要有深厚的技艺功底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更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格局。这方面,李斯的小篆面世的历史价值远远超越了书法的本身,留存至今的【泰山刻石】依旧在二千二百多年的风霜中叙说着当年的故事。

「正」「草」「隶」「篆」「行」,何谓隶书?对很多人来说,这一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成为汉代标志性的书体只能记住其形,或也曾有过描摩的经历,但对隶书的命名和由来少有探问追究。与踌躇满志的李斯在庙堂创小篆实现雄心勃勃的执政理想不同,程邈创隶书却在卑微的牢狱。在【此人身陷囹圄十年,却静心钻研出新字三千,被史称为「隶书之父」】篇里,作家写出了程邈创隶书的经历。李斯和程邈两位同在秦始皇时代的官吏所创造篆、隶两大千古流芳的字体的经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另一位却在「万人之下」。

因为建造阿房宫,程邈建议用石料而犯颜五行缺「木」的秦始皇被投入牢狱。程邈不消沉,在监狱的黑暗环境下潜心研究,化繁为简最终创立全新的字体——隶书。「隶变使汉字最终冲破古文字的藩篱,变成了完全符号化的文字」,程邈的创新不仅解决了当时书写效率低的问题,也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诸如楷书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这篇文章里,作家回答了隶书为何称其为「隶书」的问题。此乃狱隶程邈所创,「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人们把此书体称为‘隶书’」隶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增强了汉字书写的抒情写意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让我们对隶书的前世今生有了清晰的记忆。

李斯丞相院里创小篆,程邈身在牢狱发隶书。作为有改革理想的两位书法大家,他们在各自不同生存环境下作出了不同的成就,让后世惊叹。余波之后,又让人遥想那个时代里,君子与匹夫勃发的创新变革的精神而意难尽。

二、真草之舞

【历代书法家趣事】既有家喻户晓大家的故事,作家也秉烛钻研,对各类书法的形成在洞中探幽的追溯寻找。说到草书,在人们想到的总是东汉的张芝、魏晋的「二王」父子、「张颠素狂」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这些大师无疑是草书演进中的杰出代表,而陈继生仍不放弃涓涓源流的寻找。历史有「汉兴有草书」的记载,东汉许慎在编撰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就谈到了汉代对草书的创造,而在这样的脉络梳理中,作家在【书写<急就章>一举两得,既是史上第一篇儿童启蒙书,又开草书之先河】中,讲述了西汉黄门令史游创「章草」的故事。或许大众对史游的认知度不高,但他「曾解散隶体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赴速急就,作【急就篇】」。这段文字让人读得无法平静,汉隶是西汉的官书,史游创章草动的是汉代文字的本体,显示出这位文字改革家何等的气势!他敢于打破朝廷主体文字的结构,让隶书形散而神不散走出廷宫的框框化为他的章草而寄予神韵,一展其小鸟般在自由天空飞翔的身姿,成为人们手中记录思想、祈使行动得心应手的工具。书体从甲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正楷、行书的脉络本身就是一条社会发展的路径,无声地记录着时代的流向。

「先有草书,后有楷书」,草书形成于汉初,是为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书体。这种隶书草写的书法形态的出现,满足了日常快速书写的社会需求,但游龙舞凤的草书也存在难以辨认的问题,这也就为楷书萌生积累了基础。清代文学史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真、行二体始见于钟书」,此「钟」乃钟繇也。在东汉(25年—220年)末年至魏晋时期逐渐成熟,笔画分明,结构严谨的楷书是隶书的一种规范化书写方式,适应了官方文书和碑刻等正式场合的书写需求。陈继生的文章这样描述道「在东汉政局混乱的社会背景中,钟繇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获得朝魏统治者的优待。而在文艺领域,钟繇在汉末隶书衰退之际敢于变革,用新体楷书开启一代新风」。

钟繇在总结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汉代隶书的厚实质感与草书的流畅飘逸相结合,创立了极具个人风格的楷书书法。他的楷书以圆润、工整、优美著称,笔画之间衔接非常自然,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楷书的形成让字体完成了由隶书向楷书规正过渡的历史转折,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这一贡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钟繇的为书为官的人生中,陈继生讲述了大家的有趣性格和传奇:钟繇潜心书法,曾受曹操的指点,也寻蔡琰解惑。文姬曰:需得其父蔡邕生前的【练笔秘笈】方能成就。然而,秘笈在韦诞处,繇欲借被诞拒而捶胸顿足,以致口吐鲜血,直到曹操给到五粒灵丹才挽回生命。这段描写让楷书大师的人物形象显得活生生的可爱,也把汉末魏晋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融进了书法趣事之中,让人啧啧称道。

真如事物发展一定是在先为其用再为其美的路上前行的,从真、草不同的角度来说,草书的产生解决了一个记事表意书写效率的问题,而楷体真书的形成则解决了文字规制的问题。真、草各自成长的境遇让我有了这样「哥德巴赫」式的猜想。

三、行书之旅

行书作为介于真草之间的书体,相较于楷书更为简便,于草书则更易识读。它集中了两者之秀,是一种发挥最自由,又能被最广泛的大众所接受的书法体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使用自如和艺术展翅的需求。在这部著作里,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这些在行书和艺文大千世界里大师们的纵横驰骋。其中,在写到王献之学书时,有一段文字让人忍俊不禁。

王献之少负盛名,深得「东山再起」谢安者赏识。在父亲王羲之和母亲的督促下,王献之发奋苦练五年,一日拿字向父请教,父不语只在「大」字下加了一点。见父不语,又递母。其母审视三天,最后曰:欠工,唯「太」字之一点稍像样,而此一点为父所点也。随后,献之日勤,乃成行书大家,最后以「打破了真、行、草之间的界限,以行书为基调,融会贯通」成为传世的书法大家。作家把王献之学书之勤与恒写到了深处,大师艰辛的成材故事与当下网络里充斥的学书法可速成的诳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除了如雷贯耳的大师,作家也钟情于从历史长河里撷取诸多名家的故事,如提出从「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审美取向的晚明书法理论家董其昌。南直隶松江府人董其昌,年少时却因字无章法,乱舞而乱了其好文章,当年在科举会考中因字迹潦草而名落堂侄之下屈居第二,带来了他的惊醒和图强发奋,终成拥「颜骨赵姿」的书法大家。董其昌的书法之路给人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时不为晚,只待觉醒启程的启示;而那学米芾可乱真,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之称的王铎。他家境贫寒,父母无钱供学,只能自幼在学馆门外听读苦学,后来王铎以行书【拟山园帖】让东瀛书坛倾倒……这些书法家的故事,带着作家「春潮带雨」的思绪巧妙缝合在这部著作中。

行书集草书龙飞凤舞的书写速度和楷书「站如松,坐如钟」般端严正规,扬长避短找出了毛笔时代最好的书写公约数,在书写时注重笔势流动和体态多变,形成了其仪态万方的书法艺术,展现出书法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为普世所用。它以基本的字体和自然的笔法传递到今天的铅笔、钢笔等硬笔书写之中,不断生发着新的生命力。

结语:

距今约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出现的裴李岗、磁山文化,先民用以交际、记事与装饰的图案开启了汉字的前夜,而在约六千年前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中,我们看到了文字的发展,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让中国书法有了萌芽。汉字或在青铜的鼎鼐上将士般立站,或在山石上放眼大千世界,或在卷帙里风云激荡抑或清漾似水,以它特有的语义和形态带着书法家当年留下的音韵、气质让后人徐徐品味,让我们真切地感到岁月如歌的流淌。

陈继生是一位文章和书法都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和书法家,他孜孜不倦,只为艺精,诗文书法俱进,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宁静致远」。他不断读书,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如一位淳厚的工匠,在他的艺术之墙上砌砖抹泥,然后用最白的石灰装饰磨面,把【历代书法家趣事】打扮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文字简洁,行文朴实,每篇文章开头用匿名形式画人物、说故事,文到最后亮出文章的主人公,体现着作家精心设计的行文结构。这一别有讲究的埋伏手法,很好地规避了这个时代飘浮着的人们,在对历史人物一知半解的思维定势而丢失阅读兴趣的弊端,给人们带来探奇的欲望,是这部作品技法上体现出有效传播的一大特色。

【历代书法家趣事】让人品尝到作家带来一阵阵的历史韵味,让我对书法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中的关联有了新的理解。读一点历史能消弥人的肤浅,而在有趣的文字的跌宕中阅读更是一种享受,潜移默化地充实着人的底蕴,陈继生先生的耕耘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心灵的滋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