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张大千登门拜访齐白石吃了闭门羹,齐老直言:我不喜欢造假画的人

2024-03-06国风

"我向来不喜欢造假画的人。"耳边回荡着师傅齐白石的这句话,李可染的脑海里浮现出方才那一幕:张大千慕名而来,齐白石却连见都不见,直接拒之门外。

时光倒流到民国时期,那个群星璀璨的艺术年代。北京西直门大街27号,一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内,84岁的齐白石正在专注地作画。院子里花草繁茂,葡萄架下,白发苍苍的老人时而挥毫泼墨,时而低头沉思,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这时,一辆黄包车停在了四合院门口。车上走下一位身着长衫,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正是名声鹊起的张大千。怀着敬仰之心,他特地从重庆千里迢迢赶来,就为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

"齐先生在家吗?我是张大千,特来拜访。"张大千恭恭敬敬地对着门房说道。门房应声进去通传,不一会儿,却回来告知齐老爷子不在家。张大千有些失望,却也不好再多言什么,只得留下名片,怏怏而去。

站在院中目睹这一切的李可染十分不解。他上前一步,对齐白石说:"师傅,您看这是张大千的名片,咱是不是该见一见?"齐白石头也不抬地答道:"我向来不喜欢造假画的人。"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原来,齐白石早就听闻张大千造假之事。张大千善于临摹,曾仿制过不少石涛、八大山人等名家的作品,以假乱真。有人对此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天纵奇才,但在齐白石眼里,这完全是对艺术的亵渎。

齐白石深知,艺术之路必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他自幼酷爱绘画,7岁开始习画,师从家乡画师边宜中。少年时代,齐白石曾外出谋生,干过小杂工,给人刻过印,可心中对艺术的热爱却从未泯灭。

30岁那年,齐白石正式拜著名花鸟画家吴昌硕为师。从此,他朝夕临摹古今名作,孜孜不倦地练习。他常常通宵达旦描虾、画虾,以至于后来"画虾白石"成了他的代名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十载的努力,齐白石的画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善画花鸟鱼虫,尤其擅长画虾。他笔下的虾或雄健潇洒,或灵动传神,栩栩如生,成为中国画坛的一大特色。

齐白石常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他看来,艺术创作要形神兼备,贵在神似而不在形似。他曾评价当时流行的格物致知说:"格不格物倒在其次,关键还得有两下子。"可见其对艺术修养与技法的重视。

反观张大千,虽然天赋惊人,但过于依赖对古人作品的临摹,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有甚者,他为了吸引注意力和牟利,竟然以假乱真,混淆视听。这在齐白石眼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张大千对齐白石避而不见的行为,起初颇有微词。他不明白,自己好不容易登门造访,为何齐老连见都不肯见。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张大千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开始痛定思痛,发誓要改过自新。张大千远赴日本、巴西等国,广交艺术名流,博采众长。他逐步摒弃了复制前人的做法,转而专注于创作自己独特风格的画作。

张大千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尤其擅于大写意花鸟。他笔墨纵横,色彩浓烈,用笔豪放,气势磅礴,逐渐形成 "大千风"。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瑞雪丰年图】【巨然魄】等,享誉海内外。

尽管齐白石生前对张大千不以为然,但张大千对齐老却一直心怀敬仰。他曾在西班牙办展时,会见了毕加索,并当面盛赞齐白石乃中国画坛泰斗。后来,张大千还特地寻获优质牛耳毛,制成8支毛笔,原本想送给齐白石作为礼物,却不料齐老已驾鹤西去。

悲痛之余,张大千将那两支毛笔对准故乡的方向焚烧,以示对齐白石的缅怀之情。这位曾被齐白石拒之门外的弟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前辈的敬重。他知道,是齐白石无言的拒绝,给了他莫大的警示,让他幡然醒悟,重新找到了艺术的正确方向。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曾经被前辈拒之门外的张大千,如今也成了中国画坛的大师 级人物。他与齐白石虽终生未曾谋面,但在艺术上却殊途同归,皆以高超的画艺和崇高的艺术造诣,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

纵观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经历,不难发现艺术之路的真谛。那就是:唯有埋头苦干,坚守本心,才能登上艺术的巅峰;而试图投机取巧,急于求成,则往往南辕北辙,难成大器。

对今天的艺术创作者而言,齐白石与张大千的故事尤其发人深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人为了博眼球 而放飞自我,搞出种种哗众取宠的"新花样";有人图省事而肆意剽窃,甚至公然抄袭...凡此种种,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殊不知,真正的艺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坚持,需要"破镜重圆"的 勇气与决心。唯有立足传统,吸收众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不朽的艺术杰作,书写传世的 辉煌篇章。

"师傅,我向来不喜欢造假画的人。"齐白石的这句话,至今仍在李可染耳畔回响。他知道,那是大师对后学的谆谆教诲,更是艺术生涯的至理箴言。愿天下学艺之人,皆能铭记在心,奋发图强,以真才实学,书写人生华章,续写艺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