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为纪念苏东坡,宜兴人在陶都修了一座蜀山大桥

2024-01-13国风

————蜀山大桥

蜀,四川巴蜀也,宜兴原无蜀山,此山为「独山」。苏东坡来了,感觉宜兴是块好地方,很适合自己养老,于是就动起了「买田于阳羡」的念头。并在独山南边、画溪河东岸,办起了学堂,起名:「东坡书院」(至今犹存)。

一日苏老夫子度出书院,看着书院背后的独山,想家了,暗忖「此山似家乡的山啊」。

我们宜兴人厚道,想起苏东坡之好,想到苏老夫子的才,就将独山改为「蜀山」了,而山下这座横跨画溪河的东西向大桥,自然就冠名为「蜀山大桥」了。

蜀山大桥原为石拱桥,与昨晚说的屺亭桥应该差不多,但此桥非彼桥,一是因为与苏东坡有关;二是此桥之石不是一般的石头,那是女娲补天的石头啊,不信?有桥联为证:

「不霁何虹,天倩娲皇来补石;

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不是雨后,哪来的彩虹啊?哦,原来是蜀山大桥建造起来了,原来是女娲补天的石头,补到蜀山大桥上来了啊…………

怎么样?我们宜兴人够有气派,够大胆,够义气的吧?总说我们宜兴人是典型的江南人,文人,胆小之人,吴侬软语让我们历史上难出武将。可一旦发奋了,激昂了,那可是无人可及无人可比啊,譬如说「教授之乡」,譬如说:「无宜不成校」,譬如说:世界裁军大使,譬如说连任多届人民银行行长…………等等。

朝南联大气派,对应北联够细腻:

「宣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

浙湖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蜀山大桥之地理,之形胜,之位置多么重要,桥通向蜀山,水,似一张弓抱着蜀山,哎,东坡先生你不走多好啊,不过,相信他能知道,是的,今天全国人民都知道。但非常可惜的是,这样的桥,这样的石,没了,消失在时代发展的大潮里了。我曾无数次到过蜀山大桥(现存的桥),总希望能在脑海里虚构出老桥的影子,更想看看这二副桥联,但,总不能如愿。

今天,原丁蜀镇的陶瓷厂已经基本外移,或转行,繁忙的水上运输也基本改成陆路了,这条曾承载千年陶运的画溪河可以改成观光之河了,因此,我有理由相信蜀山大桥的还原应该为时不远。

我,我们宜兴人民,特别是丁蜀镇人民,当然还有苏老夫子在盼望着。

图文原发表于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