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明代才子对月把酒,诗兴大发,写下一首冷门奇诗反复念叨「李白」

2024-08-20国风

01.

若是说起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可能会有争议,毕竟,诗仙诗圣,这两位诗坛巨擘可谓是无数人无法逾越的高山,而孰优孰劣,千百年来也是各有所见,引得无数人争论。但若是提到最喜欢饮酒的诗人,相信每一位国人最先脱口而出的,必定是李白。

诗仙李白,他与酒的缘分实在太深了,深到难分难解,以至于他的诗篇中酒的身影无处不在。也难怪有人说,李白的诗就是浸泡在酒里的,稍微一拧,便是让人沉醉的美酒佳酿。

而另一个与诗仙密不可分的,就是我们头顶这一轮照耀万古的皎皎月。在李白笔下,它可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也可以是「白云环自散,明月落谁家 」,还可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更可以是「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这月色,是峨眉山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秋水流 」;是长安城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是洞庭湖的「求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是祁连山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用飘逸洒脱的诗句,一次次地描绘天空这一轮明月,而「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的李白,也以独特的风采吸引着后世之人。

在几百年后的明朝,一位疏狂洒脱的才子在一次饮酒狂欢后,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念诵着李白的诗篇,写下了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他连续九次写下李白的名字,用诗歌,用美酒,在同一轮明月下,应和数百年前的李白。

02.命途多舛的才子

明成化六年(1470年),繁华的苏州城内,一个男孩在阊门附近的一户酒家呱呱坠地,这一天是农历庚寅年二月初四,时令已近惊蛰,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而这个在春天落地的婴儿就是唐寅,出生的时间是他的名字。寅年属虎,长兄为伯,是为「伯虎」。凶猛的老虎令人生畏,因此,他又字「子畏」。

幼而聪颖,声名鹊起。

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在阊门附近经营一家小酒肆。彼时的阊门,是苏州城的西门,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有着「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一说。这里楼阁重重,绿水清波,商贾云集,交流络绎,酒馆的生意自然也很好。而唐寅的前半生就是在这样的繁华地里长大的。

虽说唐家在这样繁华的地段开着酒馆,家境比较殷实,但在当时也只算得上是末流商人,与仕宦家族相比,不过只是略有薄财,毫无底蕴的暴发户罢了。

因此,父亲唐广德为唐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希望他长大后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唐寅也幼而聪颖,让人称奇。史籍中说文徵明(吴中四才子之一),「七岁方能站立,八九岁仍言语不清」,但同年的唐寅,此时已经能诗能文,在诗画方面的天分受到不少人的赞誉。

少年扬名,人生得意

少年时期的唐伯虎,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伴,每日里填诗作文,好不快活。之后,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便参加了第一次科举,并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被乡人誉为「神童」。

随后几年时光里,唐伯虎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吴中名士徐廷瑞赏识唐伯虎的才华,看好他的前程,将次女嫁给他为妻。

在这段时间,美满的家庭,甜蜜的爱情,真挚的友谊,人人赞许的才华,人生的种种好滋味都被唐伯虎尝了个遍。

家庭剧变,深受打击

如果说早年的唐伯虎经历的一直是人世间的美好,那么,从他二十五岁这年开始,变幻无常的命运开始向他露出了獠牙。

先是相爱的妻子去世,紧接着父、母、妹、子相继离世,一年的时间里,失去五位血脉至亲,这样的人间惨剧足以击垮任何一个人。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纵情诗词,流连莺莺燕燕的唐伯虎,坐回了书桌旁,捧起应试书籍,开始为前程努力。

有时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大,过去沉迷诗词文会,从未认真复习过的唐伯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文风蔚然,高手云集的南直隶崭露头角,秒杀一众考生,考中应天府试第一名,成为闻名遐迩的「唐解元」。

身陷舞弊,仕途断绝

第二年,29岁的唐伯虎顶着「解元」的光环进京参加会试。

在途中,他结识了一个好友——徐经(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高祖)。

这个徐经是一位富家公子,家世背景雄厚,出手阔绰,对钱财不太在意,反而是更加看重才华与功名。他一遇到唐伯虎,就被唐伯虎的才学和性情所吸引,于是火速和唐伯虎成为形影不离的至交。

当时的明朝有个传统,赴京赶考的考生们都会有意结交人脉,不管是一同考试的考生,还是负责主考的老师们。但凡是有点社会名气的,都会相互之间走动一番。

徐经出身名门望族,人脉资源甚广,在这方面他颇具优势。于是,他就拉上唐伯虎一起,在京城开始了忙碌的结交人脉工作。

当时的唐伯虎已经凭借自己的才华盛名在外,京城的很多名人雅士也有意结识他,所以这一来一往间,关系更加紧密且错综复杂。

唐伯虎曾经的恩师梁储,将唐伯虎介绍给了当时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和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程敏政。而这也就为之后的科举舞弊案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的雷。

会试如期举行,只是这一次的考题比较冷门,让一众考生为之头疼。出了考场,众士子为考题的偏冷而垂头丧气,唯独只有唐伯虎和徐经欢呼。

似乎这次会试,「会元」非他唐伯虎莫属。到时候皇帝御笔一点,「状元」加身,那就是几千年来读书人的巅峰——三元及第。

可原本三月初二的出榜日,足足拖了五天仍不见动静,相反一个惊人的消息炸开了:给事中华昶弹劾主考官程敏政泄题,考生唐寅、徐经贿赂考官,提前获得考题。

众人这才想起的大考之前的蹊跷一幕:「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于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 」

「六如」即「六如居士」,唐伯虎的号。别人紧张备考,这二位忙着结交公卿,嚣张地在都市驰骋,原来人家早就得到了考题。

科举舞弊,向来就是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一旦查实,别说是考生,就连主持科举的所有考官,都极有可能下狱,更有甚者,言官们一窝蜂地弹劾内阁辅臣,逼得不少内阁大学士辞职去位。

若是遇到手段严苛的君王,就比如大明太祖。恐怕程敏政、唐伯虎、徐经以及一连串负责监考,阅卷的官员,早就被「剥皮实草」了。

不过,唐伯虎运气很好,此时在位的,是大明难得的一位仁君,明孝宗朱佑樘。

在他的示意下,朝廷开始仔细调查起这次舞弊案。

一番审问探查后,最终,虽然没有坐实唐伯虎与徐经两人科举舞弊,贿赂考官。但还是得到了他们二人的错漏。唐伯虎和徐经在狱中交代,他们确实给程敏政「金币」了,只不过徐经拿的是见面礼,唐伯虎则是替乡试坐主梁储求一幅墨宝,跟泄题无关。

至于市面上的传言说,唐伯虎和徐经自称二人早就写好了答案,甚至向别人兜售试题,查无实证。

于是,最终的审判下来了,主考官程敏政被迫致仕,唐伯虎和徐经被剥夺了功名,被充任县衙小吏使用。

29岁仕途就这样被画上了人生的句号,这对以读书做官为唯一目标的古人来说,简直就是被判了死刑。

深感屈辱的唐伯虎当然也没有去当什么小吏,他在一片惶恐中狼狈地回到了苏州。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状元,少了一位翰林,却多了一个于桃花坞内饮酒作诗,赏景绘画的无双才子。

这首【把酒对月歌】也正是居于桃花坞期间,唐伯虎与一众好友在畅饮之后写下。

03.

把酒对月歌

明·唐寅

李白 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 诗能说。

李白 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 诗,明月还如李白 时。

我学李白 对明月,白 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 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 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在李白之前,这一轮明月就已经挂在天空中了,而描绘它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可在唐伯虎看来,也只有李白的诗足以歌咏明月。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那个谪仙人早已经仙去,而青天之上的这轮明月,到如今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阴晴圆缺。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从这里开始,唐伯虎将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在李白和明月之间加入了「我」。我能够如同李白一样,饮酒赋诗,虽说才华比不得李白,但想来,明月也不会嫌弃我丑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杜甫曾经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伯虎自言,自己虽然没有李白那样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他也有着李白一样豪放不羁的禀性。

在科举之路断绝后,他走上了宋朝柳永的路子,开始纵情酒色,用书中笔,或是写下动人诗篇,或是绘出绝佳名画。一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道尽了他的孤寂,在当代找不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唐伯虎才遥隔数百年,呼唤那个谪仙人。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这茅屋就是唐伯虎在苏州城外建的桃花庵,这里是他的精神归宿,在先后经历科举舞弊,妻子离去,宁王造反等一系列打击后,这里成为了他的世外桃源。

04.结语

唐伯虎坎坷一生,怀才不遇,贫困凄苦不被理解。他的一生都在想着光宗耀祖,可惜事与愿违。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一个自负才气狂放不端的人,一个经历许多依然没有被磨平棱角的人,一个心中有梦却囿于现实的人。他意气风发,怀才不遇,心灰意冷。传奇的一生,从光明中来到光明中去,而在这俗世中挣扎的,是一个于莺歌燕舞风流快活中无奈的挣扎的无比痛苦孤独的灵魂。可能就像他写的那首诗一样: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