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此幅【赤壁赋】应为启功先生晚年所书的多幅【赤壁赋】中的一件,并附有完整的「自题跋」。根据作品中题跋应为1989年入夏所书,时年启功先生78岁,作品却毫无迟暮之气!他是如何让每一个字都充满生命力的呢?这种生命力,无疑就是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其用笔之法与用笔之妙,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启功先生的用笔之法,深受传统书法精髓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他个人独特的理解和创新。他的笔法既稳健又灵动,既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又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在【赤壁赋】中,启功先生运用楷书的笔意较多,使得整幅作品显得规整而富有传统韵味。同时,他又巧妙地融入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奔放,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
其次,启功先生在用笔上的妙处,体现在他对线条的精准掌控和巧妙运用上。他的线条沉实而有力,既有韧性又充满弹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赤壁赋】中,启功先生通过对线条的精细打磨,使得整幅作品既大气磅礴又细腻入微。他巧妙地运用粗细对比,不仅在一个字内部形成鲜明的层次感,还在字与字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此外,启功先生在【赤壁赋】中的结字也极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字形的变化和笔画的穿插避让,使得每一个字都显得生动自然,富有动感。同时,他还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联系,使得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浑然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启功先生在此幅【赤壁赋】中附了一篇「自题跋」,更加精采,更是充分体现了先生治学之严谨。启功先生在「自题跋」中主要谈及了以下两点:
一,文徵明跋的真伪问题:启功在后跋中提到了【赤壁赋】前有部分文字缺失,而文徵明跋称已补其缺文。但经过启功的仔细审辨,他认为跋字实际上出自文彭之笔,而非文徵明本人所写,并指出补字松散,亦非文徵明的风格。
二,对书法的见解:虽然后跋主要聚焦于文徵明跋的真伪问题,但启功作为书法大家,其跋文本身也体现了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严谨态度。他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迹分析,展现了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历史文献的尊重。
(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后跋的具体内容并未在公开资料中完整呈现,以上信息是基于启功对文徵明跋真伪的质疑进行归纳的。如需更详细的后跋内容,建议参考启功先生相关的书法作品集或文献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