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诗词里的中国丨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

2024-08-28国风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知所从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中华大地锦绣河山,那些光芒万丈的篇章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璀璨夺目。今天,我们从诗词里的中国,观壮美城池锦绣田园、览江枫渔火千里烟波,呈人间烟火书香绵延、励拳拳为民殷殷报国,看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蜀山青未了 山水诗意长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 三苏祠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四川,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咏赞的对象。从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四川的山水人文,在诗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四川的诗意风光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置身诗境的游客带来全新体验,促成了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以寥寥数笔,记录了成都冬日的繁花盛宴。唐宋时期,成都广植花卉,梅花尤为盛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梅、赏梅、咏梅。若当年诗人能发朋友圈,定能收获满屏点赞和无数「种草」。

浣花溪畔,千年之后再次沸腾。五月五,过端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东门外的端午「赛诗会」一登场便迎来众多挑战者。男女老少沿着浣花溪畔排起长龙,共赴一场诗歌的盛宴。「这是旅途中的意外惊喜,也是经典与景点的双向奔赴。」参与背诗免票互动的湖北游客许女士赞不绝口。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写就于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来拜谒诗圣的游人,无不感慨诗人的崇高人格和博爱精神。山西游客吕岚说:「至今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

古木参天、竹林幽深,游客踏入杜甫草堂这片文化圣地,即被满眼的绿意所包围,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宁静与和谐。微风拂过,叶语低吟,为这历史厚重之地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在这里,杜甫一家度过了清贫但温馨的时光,【客至】这首诗将困顿中诗人的乐观和热情好客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中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简朴而真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一如四川人令人羡慕的巴适乐观的精神状态。

人们经常将「李杜」齐举,离草堂不远的四川绵阳就是诗仙李白的故乡。【蜀道难】中,李白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生动描绘了蜀道的险峻与壮美。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蜀道不再「难」,游客从成都出发,乘坐高铁动车仅需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剑门关站,感受跨越时空的厚重与魅力。

7月的四川古蜀道,古韵悠悠、清凉宜人。一群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踏上了重走蜀道的旅程。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感受着李白笔下的「青泥何盘盘」。虽然现代的交通设施已经让蜀道不再难行,但沿途的悬崖峭壁、激流险滩,依然让人感受到万壑千岩的壮观。

游客用镜头记录下沿途的风景,用心灵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蜀道,这条曾经让李白感叹的道路,如今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让后人得以领略那份「难于上青天」的壮阔。

在提及四川的诗坛巨匠时,我们无法绕过当代青年心中的文化偶像——苏东坡。他以超凡脱俗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星辰。苏轼,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更以其博学多才、志趣高雅和潇洒豁达的性格特点,深受后世敬仰。

「苏宅丹荔熟了!」7月的三苏祠,红红的荔枝挂满枝头。一场特别的荔枝采摘仪式之后,不少游客喜提「明星周边」,尝到了东坡先生的乡愁。暑期,三苏祠博物馆迎来游客潮。人们慕名而来,拜谒宋代文学巨匠苏轼及其家族。

三苏祠内,古木参天、庭院深深,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游客在祠堂中流连忘返,或在苏轼的诗文碑刻前沉思,或在苏家的旧居前怀古,细品默念着苏轼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句诗词,让每一位游客的心田泛起涟漪。

苏轼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曾被贬黄州,却在那里创作了【赤壁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他的志趣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艺术,还酷爱烹饪,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苏轼的潇洒性格,使他在面对人生逆境时,总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精神在三苏祠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

蜀山青未了,山水诗意长。在四川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上,人们不仅能领略自然美景,更能深切感受到诗词与文化的魅力。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古人的足迹,每一眼都欣赏着历史的画卷,每一次呼吸都畅享着诗意的空气。

沿着千年诗情壮游长安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通讯员 范嘉雯

▲ 「长安十二时辰」内吟咏【将进酒】的「李白」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浩瀚瑰丽的唐诗与当时大唐的国都——长安,如同璀璨的星辰与深邃的夜空,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壮丽而宏伟的文化历史画卷。

时至今日,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诗句镶嵌在城市肌理之中,镶嵌在广大游客畅游「文化陕西」的文化自信与豪迈回望中,镶嵌在西安深化文旅融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进程中。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千年之前,那段缠绵悱恻的帝妃爱情故事,让华清宫在史书上多了一份柔情,也成就了如今陕西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作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清宫不但拥有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而且以白居易【长恨歌】为蓝本创作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位于华清宫内的九龙湖畔演出了19个年头,成为来陕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之一。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舞剧【长恨歌】已演出5300余场,累计实现收入超22亿元,1000多万中外游客在当年的历史发生地「亲历」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绝唱。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骊山脚下的华清宫,被诸多诗人写进岁月更迭、古今兴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成当代游客「按诗索骥」的出游向导。

「您已顺利完成【长恨歌】全文背诵,恭喜获得华清宫景区门票一张。」为让广大游客深切体会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华清宫时常推出背诵【长恨歌】免门票活动。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和「中国旅游日」里,在华清宫木华水清门前,每当有人成功背诵出整篇【长恨歌】,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诗意碰撞而喝彩。

梨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无数诗人魂萦梦牵。诗仙李白写下「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慨叹乐舞繁盛;诗圣杜甫写下「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追忆梨园荣光。

1994年1月,在华清宫东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人们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建筑遗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掘,在1192平方米的面积内,清理出土了部分建筑遗存和大量建筑材料,有院、廊及汤池、烧火坑、水道等遗迹及莲花纹方砖、瓦当等唐代遗物。经考古确定,这里就是唐代华清宫梨园遗迹,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1995年,在遗址上修建了保护建筑并建成唐华清宫梨园遗址博物馆,吸引广大游客参观游览。

离开华清宫,一路向西,来到西安曲江,移步换景间,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在诗意中流淌。西安大唐不夜城内一步一诗的「古诗词路」,大唐芙蓉园内雕琢了「盛唐半壁江山」的唐诗峡,唐风市井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内邂逅「李白」「白居易」,沉浸式感受唐代人的生活,每天都在把「长安诗梦」精彩呈现。

在一个并非节假日的夜晚,记者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与大雁塔、大慈恩寺一墙之隔的「古诗词路」上,来自大唐的诗句千丝万缕般悬挂于树梢上,璀璨夺目,恰如千年宝塔上空的光华星辰。众多汉服爱好者及游客俨然忘记,此时此刻已步入子时,忙于在一步一诗中回溯时空,将最美的自己定格在「诗意长安」中。

「古诗词路」上,从【终南山】【玉声如乐】到【丽人行】,再从【阳春歌】【守岁】到【慈恩寺上座院】,通过诗词与光影艺术相结合,百余组唐诗灯牌,将「诗词繁星」变为可看、可触、可感的星光,呈现出一条梦回大唐的时光隧道。比如,千年前的「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描写大慈恩寺清晨怡人的景色,而千年后的大慈恩寺就在游客身侧,一砖一瓦古香古色,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呈现出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写往日车水马龙的长安繁华,游客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古城西安独树一帜的气质。

「我们旨在让文化情怀永远年轻,随着时代的变迁,优美的诗意可以在每个人的心中凝聚,变成属于一代人的记忆。」「诗意长安」创意团队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两条路上悬挂的古诗词,主要从描写千年雁塔、歌咏盛世的大方向进行了选取,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志喜悦,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生动吟诵,也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绵绵思念。

穿过「古诗词路」向北走,大唐不夜城内,「李白」豪迈的吟诗声便飘了过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与「李白」对诗互动,已经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重要旅游体验。

诗,是刻在西安城里的文化浪漫。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在曲江,诗的浪漫无处不在,无数诗篇镌刻于石壁之上,凝固于雕像之间,重现于演艺之中。许多游客因诗而来,甚至主动「踢馆」对诗,让诗情化成穿越千年的长安壮游之旅。

「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并且没有以‘十三朝古都’故步自封,而是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将这种厚重感融入当代。行走在西安,文化自豪感扑面而来。」来自四川的徐先生说。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诗中这样描绘这座帝王之都。1300余年之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但延续着盛唐气象,而且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全唐诗】浩浩900卷,收录2200多位诗人的近4.9万首唐诗,涉及陕西的诗作就有6000余首。在深化文旅融合之中,在文化自信激荡的豪迈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怀着千年诗情,故地重游,在盛世豪情中壮游古城西安。

河南鹤壁:一步一景 景景有诗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 浚县古城 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河南省鹤壁市人口不多,却是诗歌大市。【诗经】中有国风160首,其中39首采自鹤壁及其周边。

「诗旅鹤壁,至少得游‘一水二城三山’。」鹤壁市作家协会会员牛子社说。

淇水流碧玉

「一水」即淇水。淇河古称淇水。鹤壁人说:「淇水是从【诗经】里流出来的河流。」「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古人诗意地在淇水之畔生活着,河水清,竹子绿,垂钓和泛舟的女子娴静。

初到鹤壁,记者便被淇水的魅力所吸引。沿着清澈的淇水河畔漫步,仿佛穿越到2000多年前,听到了古人在此吟咏的声音。在河边,一位正在练习「地书」的大爷说:「我每天早上在这练一个小时,淇水的美景让我感受到了宁静与和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淇水就这样哺育着她的儿女,并一次又一次流淌在诗人笔下。王维在这里隐居,贾岛在这里采蕨,高适在这里沉湎酒乡,骆宾王、宋之问、陈子昂、沈佺期、岑参、柳宗元等唐诗大咖在此云集。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这是诗人李白笔下的淇水。如今淇河依然绿水悠悠,不同的是,「中国诗河」的文化品牌让锦绣山河更加瑰丽。

请君来看朝歌城

「二城」即朝歌、黎阳。

2023年,随着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火爆「出圈」,朝歌古城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朝歌正位于现在的鹤壁市淇县。

踏入淇县,这里的封神遗存多如繁星,纣王的传说与封神的神话交织,每一块青砖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有「墨子回车」的典故,唐代诗人胡曾写诗嘲讽:「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如今,淇县用创意整合文旅资源、用活动演绎朝歌传奇、用流量书写「封神」传奇,让「若问古今奇幻事,请君来看朝歌城」成为引流「秘籍」。漫步淇县,从封神文化主题实景演出、封神人物景区巡游到封神影视元素情景再现,封神文化让淇县文旅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从淇县一路东行,便抵达黎阳,就是现在的鹤壁市浚县。1994年,浚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鹤壁市现有的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全在此地。

古诗里咏黎阳的诗有很多。元代诗人马德华曾为【浚州八景】赋诗,其中的【卫溪烟雨】写了浚县古城西城门外云溪桥的景观。这座石桥修于1566年,虽然经历风雨侵蚀和战乱,桥身依然坚固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上云溪桥的青石板,走进浚县古城,感受古朴的气息。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黎敏介绍,如今的浚县古城经过整修,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面貌对外开放,景区古色古香,古城墙、文治阁、文庙、关圣庙等景点极具观赏性。

浚县的正月古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庙会上表演的社火种类繁多,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曾被纳入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项目。每年的正月初一到二月二,浚县古庙会吸引周边十几个省市数百万人前来观光。

踏进历史的长河

「三山」即大伾、云梦、五岩。

大伾山,这座俗称浚县东山的名山,在【水经注】和【尚书·禹贡】中均有记载,大禹治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使其成为「禹贡名山」。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耳畔传来山寺疏钟,声声回荡在万木之间,令人心生寒意。明代王阳明驻山讲学期间所题的【登大伾山诗】,为这座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淇县朝歌古城西南30里处的云梦山,是战国时期鬼谷子聚徒讲学的场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漫步其间,眼前是「金鳌背上崎危峰,万壑千岩紫翠重」的壮丽景色,耳边是「月照山头天鉴窄,灵山岫口水帘宽」的美妙诗篇。该景区负责人称:「将继续挖掘云梦山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五岩山因唐代药王孙思邈而闻名遐迩。这里山峰错落,随着山径深入,药王洞映入眼帘,洞内天然陨石与钟乳石交相辉映,诉说着孙思邈悬壶济世的传奇。明代诗人魏大本的诗句「税驾寻仙迹,山腰细路迴」,成为记者此行心情的真实写照。在静谧的山谷中,仿佛能感受到孙思邈那份超脱世俗的淡泊与对生命的深切关怀。

「一步一景,景景有诗」是记者此行鹤壁最大的感受。

「鹤壁的自然风光远不止‘一水二城三山’,咏鹤壁的古诗词也有很多首。」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逯永红说,第十届「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组委会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诗歌作品,优秀诗歌作品不断涌现。日后有机会,还要请大家「跟着新诗看鹤壁」。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