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除夕的习俗和禁忌你知道有哪些吗?

2024-02-09国风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从四面八方回家和家人团聚,辞旧岁,迎新春。

「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意即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是新一岁的前夕。除夕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俗称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中华文化春节博大精深。

中国人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经久流传,生生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一、除夕的习俗

一是年夜饭。吃年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就有吃年饭的习俗。清顾禄【清嘉录】载:除夕夜家庭举宴,名曰「吃年饭」。从此,「吃年饭」一词就流行开来,并相沿至今。

年饭一般在晚上吃,所以也称作「年夜饭」。吃年饭是过年最重要的活动。

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祭先竣事」即祭祀祖先完毕,「聚饮」即吃年饭。年夜饭又称「团年饭」、「辞年饭」。

敬老抚幼,一家团团圆圆,福禄吉样,为历代所崇敬向往,视为圣境。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饭就意味着要团团圆圆,所有家庭成员都得参加,凡离家外出者,不管公干还是私事,不论路远或路近,都要在年夜饭前赶回家吃这顿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在满桌子热菜、冷盘、点心等年菜中,有几样年菜是绝对少不了的。比如,红烧鲤鱼(年年有余),氽汤丸或油炸肉丸(合家团圆),青菜(相亲相敬),油豆腐泡(「腐」「福」同音)、粉条(长久)、发菜(发财)。

这些年菜,不但是一种寓意,更是一种期望。过去全鱼只看不吃,留下来也是表示「年年有余」,直到正月十五以后才能吃掉。

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我是北方人,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人们春节期间包饺子,还会把一些象征吉利的东西包在馅里,如硬币、花生、栗子、桂圆、糖块等,吃到有硬币钱饺子的人,预示新的一年要发财;吃到有花生饺子的人,预示长寿(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栗子饺子的人,预示多子多孙(「栗子」与「立子」谐音);吃到桂圆的人,预示富贵团圆;吃到糖块的人,预示日子过得甜蜜。人们吃饺子,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情趣和吉利。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先生在写对联。

二是吃年饭要知道的规矩。吃年饭的座位颇有讲究。最高长辈坐首席,孙子对坐作陪,俗称「孙对祖,代代有」,意谓长发吉祥。平辈围坐在一起。

旧时小孩吃年饭要靠着堂屋中间的柱子吃,意这样身体能长高。

吃年饭时,晚辈应向长辈敬酒拜年,相互说一些贺年祝福的吉祥话语。吃鱼说「年年有余」;吃笋子说「节节高」;吃炸豆腐说「底子(谐意家底)越来越厚实」;吃圆子说「团团圆圆」。

这时长辈给晚辈红包以示吉祥,称为「压岁钱」,「压岁」谐音「压祟」,祈盼小孩岁岁平安。

三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繁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四是贴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分外红火富丽尧饶。

福意味着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五是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在贴春联的同时,家家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是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大样板戏的年画【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是每家必买的,贴在屋内甚是好看。

七是燃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叭叭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八是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祭祖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风俗。

九是祭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火锅,按灵位设杯箸。

二、除夕的禁忌

一是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意即: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把祭奠当成了泼水;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二是除夕守岁全家欢聚一堂,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三是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除夕的禁忌极多,也极其重要,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

风格端庄得体,彰显传统审美的大气。

四是福字的贴法有讲究。福字寓意幸福,有福气。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特别是大门,家中有门的地方,福字都应该正贴,大门福字正贴,能够起到,正福临门的作用。如果连大门的福字都倒着贴了,那么就是把福倒出去了。家中的粮仓、水缸以及屋内的衣柜、箱子、窗户上福字应该倒贴寓意福到了。

五是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

数字传承传统文化,焕发文化瑰宝风采。

六是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七是除夕和大年初一打碎的东西一定要说碎碎平安,用红布把打碎的东西捡起包起来,过了大年初一再丢掉。禁忌哭闹和吵架,禁忌说不吉利的话,比如病、坏、死等不吉利的字。

八是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九是除夕吃年饭时,除特邀者外,一般不能掺入生人。如遇生人,谓之「破了财气」,视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