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兰州火车站被投诉存在「错别字」,70年竟无人修改,背后大有深意

2024-02-07国风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中国兰州火车站,一度被誉为「打卡胜地」。 它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兰州」这个站名的错别字。

兰州、两个字的书写方式都和我们平常不一样。因此,兰州火车站每年都会收到游客的投诉,但头铁的兰州就是不改,就是任性。

那么、面对数以万计的投诉,兰州火车站为什么还如此任性、就是不更改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窥斑见豹了解这个站名的前世今生。

«——【站名特殊设计】——»

站名,仅仅两个字。但却是兰州的门面担当 ,有四两拨千斤般的重大意义,更不要说成千上万的人会随时看到了。

当时的设计者张邦彦也知道任务之艰巨,没有轻易动笔。而是在设计之初,他从书法中找寻「兰」字的写法,期望获得一些设计灵感。

张邦彦最开始想到的便是瘦金体繁体字的写法「蘭」,隽秀古朴的写法无疑是兰州厚重文化的最好体现。

但很快张邦彦就给否了,一是当时国家推行简体字; 二是老百姓中不识字的占据了大多数。这个「蘭」字或许有历史意义,但没有实际意义。

于是「兰」字只能用简体字,因为字形简单,张邦彦一时没有设计的思路 。 经过沉思,张邦彦跳出了局限范围,想到了创新。

最后他从颜真卿书法上得到了启发,在「兰」字现有的基础上 、把第一横拉长,从视觉上看宽度和「州」字一致。

经过扩大的「兰」「州」二字 ,相得益彰、古朴又新颖。同时一个隐喻就是、最长的一横好似车站张开的一双臂膀,在拥抱来到兰州站的任何人。

有了「兰」字的珠玉在前,「州」字的设计也就相对简单了一些。

张邦彦想到了兰州经受战乱而锐意进取的精神、兰州人坚毅果敢的品质,在对「州」字的设计上不再拘泥于常规。

他把「州」字的最后一竖,创造性地设计成为了竖钩,从此经过重新设计的「兰州」二字就被沿用至今。

«——【人生坠入深渊】——»

在设计完兰州站名之后,张邦彦本人的命运就和「兰州」二字相勾连在了一起。张邦彦设计的站名,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本人也是,在站名设计后的二十年里,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张邦彦的人生轨迹再一次坠入了深渊。

也正如亚圣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张邦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对书法依然有着熊熊地炽烈之心。

无人关注的角落里,张邦彦醉心于研究简牍。天长日久,张邦彦的书法风格也受其影响。在1964年,张邦彦所临摹出的【武威汉简】 ,成为了古简作品中的顶峰。

他的作品之珍贵,曾被甘肃官方当作礼物送给了罗马尼亚。1984年,古稀之年的张邦彦应邀写下了【麦积山石窟维修记】;

1985年,故宫博物院60周年、受邀亲题「国宝荟萃,文物大观」 ,至今犹存。 张邦彦的一生为书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博工作三十年」的殊荣无疑是有力证明。

由他所设计的「兰州」二字便是其文人风骨的最好证明,张老仙逝之后,兰州站在岁月的轨迹中依然张开臂膀拥抱着世人,成为不朽。

「兰州」也是张老内心中的最佳作品。

«——【无独有偶】——»

截至目前,「兰州」两个错别字依然会受到个别人的不理解和投诉 ,那是因为这些人不知道这两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所以「兰州」二字上不论有着怎样的风吹浪打,都不会被更改。对待事和物,不必要看山是山,不必要着相。

无独有偶,这样不被理解的情况、在北京德云社的牌匾上也发生过。

当时有个人看到了「德云社」中的「德」字,因为和常规的书写方式不一样,脱口而出指责德云社里的人都缺德,把德字都写错了。

我们常规的写法是「双人旁、十、罒、一心」,而德云社的写法是「双人旁、十、一、罒、心」 ,就是说把德字「心上的一写到了十字的下方」,成为了异体字。

这个牌匾是侯耀文大师设计的,主旨是劝诫弟子们要谦逊有礼、想发脾气的时候想一想「德云社」中的「德」字,切忌心浮气躁。

同样的情况还有福建的「厦门大学」。

四个字中只有一个是书写正确的,但这只是常规看法。其实「厦门大学」的书写方式是草书,符合草书的写作方式,不必要牵强附会和大惊小怪。

其实要深究的话,草书中有很多字体的书写习惯都和我们常规的不太一样。我们要求同存异,毕竟【孔乙己】中一个「回」字还有四种写法呢。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兰州」二字上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个重任会交给张邦彦张老先生呢?

«——【站名设计之初】——»

车水马龙的城市,要说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莫过于城市里的车站 、机场了。

作为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好的环境、文化氛围,无疑是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迎来送往的车站,若是出现错别字,那就贻笑大方了。

火车站、除了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外,还是一个城市内最佳的艺术品。迎来送往地火车站,见过了太多人的悲欢离合,承载了多少离别之情。

火车站的名字,醒目的同时还屹立在火车站的最上方。远远望去,这些站名或飘逸、或灵秀、或稳重,给人以直观的体验。

比如伟人题字的北京站、郭沫若亲题的西安站等等 ;这些站名承载了多少历史的厚重,直到今日仍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地厚重气息。

而我国兰州站的题名之人、就是「简牍之父」张邦彦 ,著名的书法大家。

1952年的时候,兰州火车站刚刚建设成功,就迎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兰州两个字找谁来设计、来题字呢?

对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站名,一众负责人也是慎之又慎 。最后经过一致认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当时声名鹊起的张邦彦。

从此,由他独特设计的「兰州」站名,沿用至今。而兰州和张邦彦可谓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而张邦彦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坎坷。

05

«——【书法家张邦彦】——»

张邦彦出生在清朝末期,其家族世居甘肃天水,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诗书传家。祖上出过不少功名人士,声名显赫。

当时社会上虽然动荡不安,但张家对适龄子弟的功课一点也没放松。幼年的张邦彦就跟着祖父学习经史子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等,过目成诵。

因受其家族的熏陶,幼年的张邦彦就展现出了书法的天赋。张邦彦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欧柳颜赵的名作就烂熟于心。

那时的他临摹起颜真卿的书法来也是活灵活现,家族长辈都一度赞不绝口。但这一切美好都结束在张邦彦十五岁的时候。

那时的张邦彦少年意气,曾考入当时甘肃的重点中学 。可以说正处于风华正茂之际,出现了变故。

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

当时天水已经是连续几年旱灾,但这对于家境殷实的张家来说也不算什么 。当土匪头子攻陷天水后,一切都变了。

天灾人祸不断,张家大厦将倾,以至于张邦彦继续读书都是个难题。当时的学校也因为种种原因停课了,年幼的张邦彦受到了社会的毒打。

06

«——【遇见一生贵人】——»

家族没落了,张邦彦也要自食其力去谋求一份生计。凭借着幼年的底子,张邦彦很快找到了一家报社进行工作。

张邦彦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加之诗书的熏陶,为人处世的张邦彦也是低调谦逊。他的才华和能力被众人认可,工作上也是如鱼得水。

抗战结束后,张邦彦的工作得以调整。当时官家缺少一个起草文书的人,这个机会经过报社举荐就给到了张邦彦。

正是这份文书工作,让张邦彦结识了自己一生的贵人、有着「碑学大师」、「当代草圣」之称的于右任。

机缘凑巧,适逢其会。于右任来到了甘肃出差,无意间看到了飘逸灵秀的一份文书,当时的他大吃一惊,言语间对其书法不停地赞赏。

通过了解,于右任知道了起草文书的正是张邦彦。就如同少年时的历史学家钱穆一样,也是有着优秀的才华被埋没了。

两人见面之后,相谈甚欢。两人对书法、艺术、文学等领域的看法和理解都比较一致,酒逢知己千杯少,情到深处的两人结为了师徒。

二人倾盖如故,亦是成为了人们的一桩美谈。

盛名之下无虚士,于右任对张邦彦倾尽全力去栽培,各种书法知识、文学见解都是倾囊相授。张邦彦在这样的情况下,书法水平较之前一日千里。

在遇到于右任之前,张邦彦的简书临摹已经达到是书法界的顶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遇到于右任之后,张邦彦的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正是因为张邦彦的声名鹊起,1952年火车站的负责人把设计站名的重任交给了他。由张邦彦设计的「兰州」,沿用至今。

07

«——【结语】——»

文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毕竟诗无达诂,文无第一 。千人千面,一部作品不会如人民币那般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一部作品备受争议,反而有利于进步。但不要无的放矢,攻讦于人 。要透过表象看到其本质,看到背后所承载的民族大义和不朽精神。

致敬张邦彦老先生,与「兰州」二字一样化为永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