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乔志兵:感性收藏家

2024-05-12国风

乔志兵,昔日娱乐行业「乔老板」、当代艺术圈VVIP藏家「老乔」、上海网红城市地标油罐艺术中心「乔馆长」……他的身份在不断地叠加着、转变着。

他说,现在这个阶段,他更喜欢做「馆长」,虽然投身于艺术中心的运营,烧钱又操心,但和艺术很近。说到底,他着迷的是——像艺术家一样生活,做艺术的朋友。

—— 左右滑动查看 ——

「山水」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年

「无用之物」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2年

「莽原」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2年

「爱人」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年-2024年

「坏霓虹」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1年

我们为这个采访,和乔志兵在上海见了一次面,而后又连线了两次补充访谈。交流之中,不难感受到他性格温和,且不喜陈词滥调,更不愿谈那些仿佛答案已预设的鸡汤话,他说:「那没啥意义。」

他更愿意从现状切入,聊一聊此时此地正冒出的想法、正在发生的事。一如他做收藏,喜欢收藏那些记录自己所生活时代的艺术;也如他做美术馆,喜欢探索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体验,做引领,不跟随。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藏家「老乔」是备受尊重的大V。他于2006年涉足当代艺术收藏,「下手」稳、准、狠,短时间内就积累了一批国内外极具标识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既包括张恩利、杨福东、胡晓瑗、曾梵志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不乏国际市场中的标志性艺术家作品,如安东尼·葛姆雷、吕克·图伊曼斯、托马斯·豪斯雅戈、西斯特·盖茨、傅丹等。

自2013年起,你每年都在全球顶级艺术品收藏家200人榜单里,你现在的藏品数量有多少?

我其实没有数,就一直在收。不管是绘画、影像、雕塑、装置,只要这个作品打动我,我都会收藏。我原来对外一般说500件以上。我不是大藏家,而是重要的藏家。我们收藏不看数量,看质量。

杨福东【无限的山峰是风之一】,乔志兵藏品

张恩利【重物】,乔志兵藏品

曾梵志【肖像】,乔志兵藏品

这500件、1000件「以上」的收藏品,是按什么脉络来收的?

私人收藏还是挺个人化的,我还是挺感性的,没有一定要按什么脉络、体系来收。我看过很多藏家,比如有个特牛的,基本就只收某10个人的作品,都是顶尖的、艺术史上有重要位置的。还有只收杜尚的,或是只收安迪沃霍尔的。

当代艺术收藏还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有很多艺术家其实是前所未见的,还没被书写在艺术史里的,其实,你收的便是未来。艺术家的作品,你可能基于自己的品味喜好,先开始收藏了,可能收了一段时间以后,那个收藏线索是之后形成的。

有一些采访你的文章说,能「打动」你的就收。所以你开始收藏的时候,是比较感性的?

对,比如看到一个作品,直观感受很重要。比如我早年收藏雕塑,因为雕塑的视觉冲击力最直接。2009年我在北京常青画廊看到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作品【升华XXVI】,心动后便下手,也由此开启了国际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收藏。

安东尼·葛姆雷【升华XXVI】,乔志兵藏品

什么样的作品能「打动」你?

我之前做过一个收藏展,我总结了三个收藏线索「美感」「情感」「灵感」。这三种感受的作品会打动我。「美感」是直观的视觉感受。「情感」是触动心灵的共情。「灵感」是带给你启发。

收藏会和自己的经历相关。比如我收藏的那件【黏土面具(楔子)】,它出自「70后」明星雕塑家托马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有人将他的作品与埃及金字塔周围的古代雕像相提并论。我记得当年初次去见他,画廊非常紧张,告诉我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迟到等等。过去后我们一见如故,他非常热情,工作室随便参观,和我聊了三小时,还端上特别好的日本抹茶招待我。

当时藏家特别追捧他的雕塑,但我还收藏了他的绘画,比如那三张渐变的迷幻面孔(「蓝色帆布三联画」),混合油画颜料、石墨和炭笔,刻画出诡异的表情,我意识到他正尝试从三维转向对二维的探索,于是果断收藏支持。

豪斯雅戈后来告诉我,当时他的绘画不被看好,得知我收藏了这三件,他非常感动。我和他也成了惺惺相惜的至交。现在,豪斯雅戈蓝黑系的架上作品早已成为经典,市面上几乎一「画」难求。

托马斯·豪斯雅戈【粘土面具(楔子)】

乔志兵藏品

托马斯·豪斯雅戈【蓝色帆布三联画】

乔志兵藏品

刘韡是我刚进入收藏领域就关注的艺术家,他的视觉呈现特别优美,背后会指向社会问题,我认为他是跟着这个时代同步在走的。以前很多人去他工作室会被吓到,他在城乡结合部,你要穿过特别破烂的村子,那里全是农民工。我刚收他作品时,很多藏家质疑他都是雇人弄的,但我因为非专业出身,没这个概念,我就觉得艺术家的想法特别重要。

我第一次收藏影像作品,是美国影像装置艺术先驱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的作品。200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比尔·维奥拉的影像【成为光】(Becoming Light)在展会上亮相,那件作品从情感角度打动了我,8分多钟的影像,一男一女沉入水底,两人在水里纠葛,你随便剪哪一帧都特好看,我原来好长时间都拿来做手机屏保。

比尔·维奥拉后来还给我发了个照片,欧洲有次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上面大屏幕配的就是这个影像作品,非常棒!

「乔志兵收藏展 | 美感」:刘韡作品,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1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比尔·维奥拉【成为光】,乔志兵藏品

人也是主要的「打动」因素之一吗?

作品本身最重要。作品也反映了艺术家的洞察力和智慧。我开始当代艺术收藏之后,几乎每个月都在参观全球各地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的路上。这是我了解世界、了解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去马尔法,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那些极简作品都在沙漠里,他买了很多军营,作品永久存放在里头。我们吃饭也很夸张,周围一片空旷,整个大军营,就摆一桌饭,极其朴素,又极其奢侈,那种高纯度的美,挺震撼的。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工作室,地板上全是墓碑,到处是骷髅头,这艺术家的内心得有多强大!米凯尔·博伊曼斯以前的工作室在一个废弃的教堂里,他的画架就支在圣像下面。

上:乔志兵走访达明安·赫斯特工作室现场创作

下:乔志兵与艺术家米凯尔·博伊曼斯合影

你收藏过的作品的艺术家很多后来成了国内外标志性的、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这是看得多练出来的,还是运气好?

可能有一点点天赋。但还是因为跑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和艺术家共同成长吧。

三年前你在「油罐」首次推出自己的个人收藏展「美感」,展示了12位中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只是你私人收藏的一小部分,当时你说,未来将举办一系列展览,将自己十几年收藏历程浓缩为「美感」「情感」「灵感」三条线索,分享收藏心得。

也不止这三条线索,可能还有「痛感」「无感」以及「什么感」等等,应该都是有感受的。

「乔志兵收藏展 | 美感」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1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上:「乔志兵收藏展 | 美感」展览画册封面

下:「乔志兵收藏展 | 美感」展览空间模型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所以,收藏和展览展示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创作?

收藏展往往以藏家的个人线索来整理呈现作品,其中蕴含着收藏家对作品的思考和再创造。在展览现场,这些个人记忆将通过作品被串联与传递。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如何相互识别、吸引和交流,又如何共同成长,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也反映出他们共同经历的时代。

从你的收藏展来看,你收藏的是自己的经历,你比较关注和自己同一时代的艺术家?

对!收藏当代艺术可以让我证明经历了这个时代。但这个「经历」并不局限于我个人的直接经历,也不局限于和我同一个年龄段的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身处这个时代的变化。而「同时代」的作品,包括共同的时代经历。

乔志兵工作照

比如我们都深有感受的那三年,那个时期有些创作就挺能直接打动你的。可能现在情绪淡了一些,但在那三年里,以及刚放开的2023年,你看到这些作品其实很触动。

比如2022年的1月1日跨年夜,我们在「油罐」的广场上点亮了一个霓虹灯,那是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作品「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它点亮时,在那个时间,大家都——热泪盈眶了……在那个时候,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艰难,但是也心怀期盼,看到这个作品,感受到希望。

【作品#3453】,马丁·克里德,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2年

当代艺术记录这个时代,也影响这个时代;因此我希望通过收藏同代艺术家的作品,记录我经历的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与任何时代的艺术同样伟大。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乔老板」的俱乐部生意曾做了十多年,北京、上海、海南都有店。起初为了给俱乐部配上有品位的画,他涉足收藏。

他把那些艺术品摆放到了上海一栋4层楼高、拥有100多间奢华包厢的俱乐部。每当暮色降临,巨大的圆形店亮起橙黄霓虹,灯箱上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演艺厅、夜总会」字样闪烁着紫光。客人们步入那12000多平米的地界,四周莺歌燕舞,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灯光装置悬在楼梯中庭,洒出斑驳光影,整个空间还陈列着达明安·赫斯特、安东尼·葛姆雷、翠西·艾敏等国际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中国雕塑家李晖的光影装置投射在大厅一张红沙发上;走廊和包厢里到处摆着曾梵志、张晓刚、张恩利、杨福东、丁乙、徐震等人的作品……

说到前所未有,听说你早期把好些藏品摆在了俱乐部里。

艺术作品放在俱乐部的环境里很鲜活、很当代、很中国。

挺潮流的,或者说是跟你现在做「油罐」是一以贯之的潮流。

我觉得是活力。我其实最开始收藏是出于「愿意跟艺术品生活在一起」的需求,在家或者在办公室展示出来。收藏应该是鲜活的,如果只是放在仓库里就没啥意思了。而且一件艺术品肯定能改变一个环境,四面白墙的空间,摆上一个好作品,这个空间马上就能提升了。

包括你提到的俱乐部,我那时摆的全都是原作,刚开始大家都不注意,也都不知道价值,有时我们的保洁员擦着橱窗玻璃看着里头,说:「这东西特别贵?那还不得值500块钱?」

后来曾梵志拍卖创天价,名气很大,大家才慢慢知道这些是艺术品……

乔志兵「上海之夜」展览现场

听说许多中国艺术家刚开始把作品卖给你时,曾特别要求别摆进俱乐部。但后来又纷纷要求把作品挂上去……

之前有些艺术家是排斥的,但张恩利很大胆,在我的俱乐部里做过个展。

俱乐部接待过无数艺术圈的人士,包括大的馆长、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的团等等。权威艺术刊物也推荐过,被列为全球重要策展人和藏家来上海的必经「打卡地」。所以当年他们接待艺术圈老外到上海,就说去「老乔」那儿,震一下他们。好多艺术作品在俱乐部的环境里特当代!

因为这个做法,身边不少朋友也纷纷开始收藏。大家通常觉得艺术收藏水很深,进入都非常谨慎,但看我的状态就特别轻松,也觉得收藏没那么难了。

—— 左右滑动查看 ——

2020年,乔志兵、张培力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2023年,乔志兵、Thomas Houseago、杨福东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2016年,艺术家毛焰、张恩利、曾梵志、乔志兵于乔空间「工作室」群展开幕现场

2022年,乔志兵、艺术家高嫣于高嫣瑞士工作室

2018年,乔志兵、艺术家托马斯·豪斯雅戈于托马斯·豪斯雅戈洛杉矶工作室

2022年,乔志兵、艺术家Mark Manders于Mark Manders比利时工作室

2022年,乔志兵与艺术家Luc Tuymans 于Luc Tuymans 比利时工作室

2018年,乔志兵、艺术家傅丹于傅丹的墨西哥家中

你觉得娱乐业跟文化艺术业本身是不是联系挺紧密的?

艺术也包括音乐、电影、建筑等等,如果做机构,是需要一些其他行业经验的。

2015年,乔志兵创立了乔空间,2019年,创办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持续引介和呈现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支持着优秀中国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艺术项目,举办了论坛、音乐表演……以及一年一度的跨年夜等「高流量」活动。

其中油罐玩家艺术节从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了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沪上盛事,也成了艺术圈中的「相聚节日」——为期三到四天的艺术节包括展览、艺术家房间、艺术现场、音乐演出、主题讲座等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会聚油罐艺术中心,与从业者、藏家、艺术爱好者破圈连接,在互动和交流中实现方法论的碰撞。新的玩法不断出现和升级,在这个场域里,人人都是「玩家」。

你最初做「玩家艺术节」的想法是什么?

其实最初第一届,2019年9月办的「玩家艺术节」,基于当时我们是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没什么思想包袱,想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我们觉得艺术中心不应该光有展览,挺想尝试做一个类似艺术嘉年华的事情。

「玩家艺术节」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19年

当时提出想法时,大家也不太理解我们要做什么,甚至我们自个儿也没法表达清楚我们这个要做的是什么。但我们就想着让艺术家的创造力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轻松一点做艺术,让更多的人喜欢当代艺术。

第一届玩家艺术节,我们做了「原力寺」的展览,唐狄鑫等十几位艺术家自己布展,在地性、现场感,当代艺术的活力又感受到了。

当然还存在很多合作的机会,比如说品牌来跟艺术家谈合作,美术馆来跟艺术家谈展览,我觉得重要的是艺术家在这里结了很多善缘。我们提供了很多相遇时刻,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艺术家之间的交流等。

【欢迎光临】,唐狄鑫,「原力寺」展览,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19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河东狮Lioness Roars】,山河跳,「原力寺」展览,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19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赤手空拳I超级巨星】,胡向前,「原力寺」展览,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19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那届艺术节提出的口号是「是展览、是演出,也是游乐园」,感觉真是时代的盛况。然后不多久,就是2020年了……但这接下来的三年,「玩家艺术节」都举办了,挺不容易,也挺令人触动的吧?

尽管最初空前的盛况在那三年的背景下再难实现,但油罐玩家艺术节每年如约而至,依旧让不少人感觉安心。

2020年10月的「油罐玩家艺术节」,我们组织过一场别出心裁的「艺术专家门诊」,邀请了20位艺术大咖,4天内轮流坐堂,人人都可以挂号问诊。每个艺术家看8个病人,观众可以预约挂号,艺术大咖答疑解惑。可以问久负盛名的艺术家自己的艺术生涯如何发展,也有来谈和艺术家合作的。「艺术门诊」创造了一种新的相遇。

「艺术专家门诊」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0年

2022年玩家艺术节的主题是「工作室」,油罐艺术中心内部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隔间,这些「工作室」被不同艺术家精心打造——其中有五光十色、充满千禧风格的手作空间,也有在类似卫生间的手绘瓷砖方格里张贴影像作品的概念行动……还有的艺术家将现场的其他空间利用起来,大大扩展了「工作室」的概念。在多数「工作室」里都能看到艺术家本人的身影。他们和来往的观众交谈,有时也串到其他艺术家的「工作室」里做客,气氛特别好。

当时用「工作室」这个主题,想法很简单:在「相见难」的2022年,把工作室都集中在这儿,大家都可以看看艺术家们的状态,看看艺术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中的创作和思考。

所以到2023年的玩家艺术节,「玩」的概念加入了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创意化、先锋化和艺术化,还寄托着某种将目光聚焦于创作者之上的关怀。这样的关怀并非空穴来风,历经五年,油罐玩家艺术节内部的情感联结逐渐牢固起来,像火车似的,一个车厢连着一个车厢。

「玩家艺术节」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2-2023年

其实2020到2022年这三年艺术节的筹办都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一切随时可能被叫停,到开幕前一天都是如此,但艺术节依旧得到了众多的鼓励,宋元元、周轶伦、李明、唐狄鑫、胡向前等曾经参展的艺术家建了个群进行交流,慢慢地,新人艺术家陆续加入,彼此互相讨论艺术,艺术家们自己也说,因为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而玩家艺术节成了每年大家相聚的时刻,一起参展,一起讨论创作,一起喝酒,在上海玩几天,缔结下某种独特的情谊。

继续2018年「艺术赞助人」展览之后,油罐于2023年「艺术的朋友」展览继续将主题聚焦于「藏家」这一构成艺术生态的重要群体。但这档会聚了56位藏家的收藏群展则传递出了一幅迥然不同的群像:更年轻、背景更多元。

油罐最让你着迷的是什么?

能量!油罐最早是装飞机航油的,是能量。油罐呈现的展览都能带来能量。艺术家们看到油罐场地都很兴奋,激发出创造力。

—— 左右滑动查看 ——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外观图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内部图

你觉得美术馆、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审美发生地,它应该起怎样的作用?

支持艺术家、支持艺术生态,做有意义的展览,推动当代艺术!

你觉得什么样的展览算是「有意义」的?

一个有意义的、有效的展览,应该对观众有启发、有感受。比如我2022年在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看到的弗朗西斯·培根的大型回顾展「人与兽」,它横跨了培根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我从展览中看到了很多之前都没有见过的作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培根在迷恋于人类与动物之间模糊界限的特殊时期中对人类本性的探究和表达。

当我在后来和很多艺术家谈到这个展览时,发现一个好展览的价值似乎不仅仅体现在它为观众带来的视觉感受和精神性的影响,也在于从观念和方法生产的角度,看到它是如何为当今艺术家持续性地提供创作实践内部的知识和经验。

【艺术的朋友】这个展览不仅面向观众,也面向藏家群体内部。你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带给观众和藏家什么?

首先是呈现中国藏家的面貌和现状。

「艺术的朋友」展览现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2023年-2024年

【艺术的朋友】展览画册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也想了解收藏家和他们收藏的作品。不同于五年前的「艺术赞助人」展览,现在大家也渴望了解新世代藏家关注的艺术家、收藏的面貌以及整体关注的主题。有的时候,收藏好像是一件有距离的事,这个展览可能会鼓励他们开始收藏。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由受采访者提供

影响中国审美的人和他们推动的事业

美学专栏

朱赢椿

艺术

翁菱

文化推手

丁乙

艺术

邬建安

艺术

张恩利

艺术

翁狄森

珠宝设计

珠宝设计

周春芽

艺术

刘杏林

舞台美术

王薇

龙美术馆

江宏伟

艺术

粱建国

设计

向京

艺术

何炬星

星美术馆

金宇澄

繁花

尚扬

艺术

程京

科学

特别出品

白玛多吉

松赞创始人

仁青茨姆

民宿主理人

瓦依那

乐队

陈翠梅

马来西亚导演

安达组合·乌尼

呼麦传承人

朱婧汐

赛博歌姬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 监制:徐宁 | 艺术顾问:顾维洁

编辑:毛阿达 | 撰文:刘珏评

设计:张晓晨 | 编辑助理:徐铭笛

合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