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没必要的「学者型」书家丨许力

2024-05-08国风

初学书法时,一位很有名的老书法家告诉我,要全面发展,做学者型的书法家。记得老先生点评一件篆书作品时说:你看这字的篆法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不懂文字学怎么写篆书呢?

我想这就是学者型书家的优势吧。就像【围城】里的顾尔谦,把资料汇成一箱子小卡片,豪言有这些卡片在,即使全国的书都被烧了,他也一样能开中文课。

理想中的书法家应该是这样的:诗、书、画、印无一不精,真、草、隶、篆诸体皆能;品茶、说禅、民俗风情、六受八卦、策论时政……甚至还得像东坡先生一样烧得一手好菜。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书法家是按着这个方向来努力的。

至我「知了天命」才发觉,全面发展力有不逮,「学者型」更是水中捞月,没必要,而且做不到。无数的人可以分别去做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及高级厨师,但全面发展的只有一个苏东坡。就这,还没见过他写篆隶。

老先生的教诲没错。但老先生没想到后来时代的变化,也不可能想到。全面发展的学者型要求是有时代性的。从前的学者在做学问之前就玩毛笔,一路玩到老。当代人搞书法是需要专门时间的技术活儿,而做学问的时间是敲键盘看屏幕,毛笔就搁下了。练笔和做学问的时间互不兼容,学者和书法家之间很难兼职。

书法高低并非由是不是学者身份来决定,自古如此。我们无法确定那些汉隶魏碑书写者的学问高低,也无法确定写敦煌遗书的都是饱学之士,更别说大量优秀的汉简帛书以及民间书法。

书法家都爱标榜「诸体皆能」。其实,大多数书家除了自己擅长的一两种书体外,其他的根本算不上「能品」,最多算个「能写」。啥都能写的,多数是个书法的「油腻大叔」而已。我们只见过李斯的篆书,也没见过王羲之、颜真卿的隶书篆书,这影响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了吗?「遍临古来名帖」,真有必要吗?遍临了真就是好事几吗?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董其昌临帖下的功夫很深。他写的【古诗十九首】用了20位书法名家的书风,被传为书坛佳话;其实,真正出彩的也只有【仿圣教序】的一段,其他的只是徒有形似,内核还都是王羲之。当然,这20种的形似若不是花费大量的时光下功夫,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这对立志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的董其昌,简直就是讥讽。这样的全面发展,真就不如一门深入?在脱去右军习气上,还没有同时期的张瑞图来得干脆。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文武全才,以武功之博而著称,讲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手最擅长什么招几,他就用什么招儿打败人家,可谓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可远不是乔峰的对手。乔峰呢,读书做活儿都一般般,只是用些打狗棒法、降龙掌的招数,但是临敌之际,有诸般巧妙变化,本来一个平平无奇的招数,他使出来就有巨大的威力。这就是泛泛比不得专能。小说里还有位神奇人物叫段誉,好几股真气在体内,来回窜着打架,反而「六脉神剑」经常使不出来,等几股气理顺了才成为高手。

书法也是如此,每一本临过的帖都不会白临——鸿爪雪泥,抹不掉的,时不时各种陈年旧迹往上泛。所以,书法家的前半生不断地积累再积累,到了真正要实现自我的时候,竟然不是看记住了多少,而是看能忘掉多少。

消除知见,自然于当下,一念不杂。全面发展积累起了大量知见,而每个知见都是一块砖头。它可以是垫脚石,方便你登上新台阶;也可以是绊脚石,不断干扰你前行。

如今到了AI的年代,学者型的需求变成对数据库熟练使用的需求,全面发展也变为强化个性的需求。知识永远不会无用,但选择的针对性将决定个人发展的高度。【论语】讲:过犹不及。过分追求全面,反而会有更多的缺失。

称得上「学者型书家」的人,最初的人生方向并不是奔着书法去的,书法成就只不过是其成就中的一个分支。而奔着书法去又能成学者的,大抵也只是书法范畴内的而已。

学者型书家和文人字画的说法,如出一辙,更像一个招牌,可以彰显一下作者身份,为自己书写的随性多一个说辞。书法,早已是独立的艺术,不必寄生在什么上。看作品,不看履历。

——本文刊于【艺术市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书画家简介

许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曾任全国美展、全国漫画展评委。

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36次,获奖14次。荣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第五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佳插画奖、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双年展优秀奖等;在被誉为国际漫画奥斯卡的「艾登·道昂」国际漫画大赛获第二名,时任罗马尼亚总统和土耳其议长接见并共同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丰子恺纪念馆、蒲华美术馆,意大利幽默博物馆、土耳其漫画馆等机构收藏。

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3000余件。出版专著【大画三国】上海印书馆、【红楼梦画】河北美术出版社、【珍重欢喜】山东美术出版社、【线条的真相】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作品欣赏

【山舍清幽绝点尘】

【闲多诸想灭 静极心自开】

【晓看天色暮看云】

【欢喜自在】

【山间好风日】

【山间明月江上清风】

【一梦江湖】

【做伴云与水 为邻虚与空】

【半醒半醉半神仙】

【我自倾杯 君且随意】

【花前小盏品老酒 红炉竹茶烹新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