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做人不要太固执,是非善恶非朝夕可辨,为人不可太固执

2024-07-11国风

上师教诲:

人不能太固执,虽然喜欢你的人会很多,但所有人不一定喜欢你。

【道德经】云: 「不自见故明」。

所谓「自见」,即固执己见之意。自见,就是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

一个人看待问题时,如果仅以主观意识去推测事物的发展与祸福成败,而不去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只会一叶障目,不能全面的、长远的,看清事态的变化!

【心经】里说: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有阴影的地方就是无明。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当然,对于我们常人来讲,是不可能消除全部的偏见,然而我们确实可以在一些小的方面改善偏见的心态,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胸怀。

一个人正直善良本没有错,但世上的事情总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多事情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看清它的本质、分清对错。

就像我们常刷到的热点事件,初时呈一面倒的叫好状态,没过几天,或许事情又会反转。

说这个人好的时候,能把他夸得天花乱坠,说坏的时候,便臭名昭著,人皆唾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该变通的时候要学会变通,不那么固执,你的正直善良才能走得更远。

哲学家叔本华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徘徊在自己的自以为是里,只会让自己深陷囚笼。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么一些爱挑事儿的杠精。你说一他就说二,反正绝对不让你舒坦。

若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只会让自己走很多弯路,比别人吃更多的苦。

为人处世千万不能固执,即便愚笨一点,只不过人生不够精彩,平凡人也是一生;如果固执己见,必然会处处事与愿违,到头来耽误一生。

做人,别太固执,为了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一直折磨自己,这就是固执,越这样,越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我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凡事要想开一些,才能放过自己,活得轻松。

不要因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而固执,要学会接受现实,敢于面对现实,然后善待自己,不要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人活着,太固执了,是一场灾难。要学会放下执念,做不到的不要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太固执的人,往往自食苦果

黑格尔说:

「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冲突,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

一意孤行的人生,前方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改变自己的固执和偏见,才是面对世界最好的状态。

固执一点,是坚韧;固执很多,是放任。

犯了愚蠢的错误,还有救;犯了固执的错误,真没辙。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总要和这个世界沟通交流,接触各式各样的人。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人,没有经验,便不得不借鉴前人的经历,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才会少犯错。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你劝他不要抽烟的时候,他会说我就抽一根。

你劝他不要喝酒的时候,他会说喝一点没事。

你劝她不要相信陌生人,她会说哪里有那么多坏人。

你劝她不要沉迷爱情,她会说你不了解他!

很简单的一件事,你跟她解释得口干舌燥,她却坚持认为你是错的;他们习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听不进别人的声音,只按自己的逻辑来行事。

于是,你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也有很多人把固执当成一种张扬自我的个性,仿佛有一天一旦不固执了,那是不是就会随波逐流,变得毫无特点可言。

往往,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都是自食苦果,撞得头破血流。

柏拉图说: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变通」,不会做「一根筋」的事情。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易经】一书中,讲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生活里,拖垮一个人的,可能不是金钱,时间,而是太过固执。

帮助一个人的,可能不是贵人,机遇,而是懂得变通。

余生若可以,愿我们都能拥有「变通」的智慧,让自己走得更远。

不墨守成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太固执,本质是认知水平不高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 「偏执型人格障碍」:

其中大意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变得偏执,变得固执,导致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认知太低。

一个人的认知太低,水平太差的话,自然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他们想要维护的是自己感性的自尊心,而不是想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认知越低,就越固执。

人若固执了,思维就固化了,思维固化了,认知就停顿了。

最终,什么都不愿意相信,什么也不肯相信,只相信自己,也只活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

有人说: 「认知水平,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的确如此。

越博学的人,心态越开放,越能接受新知,即便身处绝境,也能绝地重生。

相反,认知水平越低的人,心态越闭塞,常常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

而你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朋友遇到问题时,无论什么角度给对方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对方都会表现得极其固执,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每当这个时候,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我们都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捶胸顿足,恨不得把对方的脑子扒开,把自己的脑子放进去。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思维就会沿着线性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从而缺乏判断力,表现得顽固不化。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但问题在于,固执和正向的执着或者坚持原则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表现为,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扩大敏感度,提高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

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和执拗,从而阻碍个体进步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

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你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

可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大事,并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靠自己长期的积累,靠自己勇敢的坚持得来的经验和智慧,然后再通过扩大经验,复制智慧来成全自己,成就大事。

说白了,一个人只有心甘情愿提高认知,才能够真正迎来改变,人生也才能够变得越来越独立和美好。

永远不要和太固执的人争辩

庄子一生经常与人辩论,但是他却说: 大辩不辩。

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对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爱默生有句名言: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固执的本质在于认知水平的欠缺,而认知水平的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你永远也说服不了一个固执的人,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与其与那些固执的人做无谓的争辩,试图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不如趁早远离,好好修炼自己。

戴尔·卡耐基说: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巧妙地让对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一个人固执,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所致,而在于他的认知水平,如果你无法提升他的认知范围,就永远不要跟他争论他认知以外的问题。

真正的强者,绝不和固执的人争论,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

子曰:

「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

孔子认为,和不通透的人共事,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因为即使说了,对方也无法理解,说多了只是徒增烦恼,甚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人这一生真正需要在意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内心丰盈的人从来不会活在别人眼里,更不会活在别人嘴里。

周国平说: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胜,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和见识不同的人,不必争辩!

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智慧,不争辩是一种修行。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你只管做好自己,本本分分,坦坦荡荡,时间会帮你澄清。

人这辈子,重要的不是和别人争辩,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人品端正,无惧流言蜚语,清者自清,内心无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