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唐代中期曲阳窑白釉鸟食罐

2024-03-07国风

唐代中期曲阳窑白釉鸟食罐,高3.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3厘米。敛口,扁圆腹,口沿一侧安有耳系,方便穿绳用以牢系。器内口沿有少许流釉,内壁不施釉露褐色涩胎,器腹部素胎上施白色化妆土,腹下无化妆土,然后再整体罩一层薄釉入窑经高温烧制而成。

唐代曲阳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境内的涧磁村,创烧于唐初期,有观点认为曲阳窑即唐定窑。曲阳窑在唐中晚期开始烧造白瓷,胎体分粗细两种,胎色皆为黄灰或深褐灰,粗者釉及胎土中含杂质较多,胎体上有极细铁质黑、褐小斑点。细者胎体杂质较少,胎质较细,化妆土经过滤沉淀后施于素胎之上再罩白釉烧成,因而白釉极为光润细白。

唐曲阳窑无论粗细胎体,个别瓷器在施釉过程中存在同一共性,即在不施化妆土的部分直接罩透明釉于素胎之上。唐曲阳窑器物多施半釉,而腹下部分不施化妆土,内壁也不施化妆土,但却习惯直接罩透明釉于素胎之上入窑烧制而成。这样不施化妆土的部分色调偏淡灰紫红色。

鸟食罐起源可追溯到汉代,在唐代偶有发现,宋代以后十分盛行。根据田野考古资料证明,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纪年墓出土了一件黑釉鸟食罐,这应该是有记载的最早鸟食罐实物资料。

但这件黑釉小罐还应该只是鸟食罐的雏形,颈部无耳系,是直接镂空出两个对称的小孔用以系绳。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驯鹤养鸟之风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以竹制品等材料制作鸟笼豢养鹦鹉、画眉、戴胜和黄莺等小鸟尉然成风。鸟食罐作为鸟笼中供鸟儿饮水的器具也应运而生,此时的鸟食罐已经不是用简单镂空小孔系绳,而是在罐口肩部一侧配上了耳系,至此鸟食罐在唐代基本定型。

唐代烧造鸟食罐的窑口主要有曲阳窑、巩县窑、越窑和耀州窑等,但非大宗产品,产量十分有限,完整实物传世较为稀少。

此件白釉鸟食罐,内里无釉,器腹下不施化妆土,但涩胎上罩有透明釉,局部有流釉现象,釉薄光亮。底部无釉,玉璧底挖足浅且随意。胎体泛褐红,有黑、褐色极细小斑点。腹部可见旋坯痕,口沿边上所安耳系造型厚实古拙,保存完整。唐代鸟食罐完整器传承至今较为少见,而唐曲阳窑产品作为定窑伊始,弥足珍贵。(藏品来源:所展均为漠宏庵私人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