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新型过年方式走红,家长老人却坐不住了

2024-02-13国风

眼看到了腊月底,年味越来越重,各路返乡人员都踏上了回乡的车。

不过随着「回家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回谁家过年」也成了青年夫妻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出嫁女在丈夫家中过年似乎是默认的,女儿过年想看看父母,也要在大年初二才能回门。

不过近几年,在年轻伴侣中兴起了一种新的过年方式:那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分别回自己家看望父母,不存在媳妇在婆家想念父母,也不会让女婿在丈母娘家不适应,每个人都是最舒服的状态。

这样新型的过年方式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讨论,他们对于这种过年方式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种新型过年方式,在社交平台上最先爆火,是著名网红papi酱参加一次综艺节目时提到的。

在被问到和丈夫如何解决过年回谁家的问题时,papi酱分享出自己的办法: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家各自陪伴自己的父母,谁也不用为谁将就。

papi酱是上海人,丈夫老家在陕西人,如果说过年要做到男方女方父母都能见到面,难免是一个奔跑劳累的过程。

但两人在恋爱10年、结婚5年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因为这个问题烦恼过,更不存在谁要跟谁回到对方家中,而是一直采取各回各家过年的方式。

每次年关,papi酱和丈夫都是各自回到各自家中,陪伴在自己父母身旁。

甚至他们「从谈恋爱到结婚、到现在,两家的亲家也没有见过。」

这乍一听有点不可思议,不过papi酱认为, 对于父母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孩子能回家更重要的事。

对于男方父母来说,儿子是最重要的;对于女方父母来说,女儿也是最重要的。

而至于女婿与儿媳妇,能回家自然是锦上添花,不能回来也不至于是什么大问题,老人也省去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子女的另一半。

看到papi酱的发言,很多网友们纷纷点赞,称papi酱是人间清醒,「精神状态领先我很多年」。

不过,这种方法也不能说完全适用于每个家庭。

有些平时就住在父母身边的人,可能不太看重过年这一天到底要不要回去,感情好的话也不是非得过年的时候相聚;

还有些地方有着自己约定俗成的习俗,一直确定的都是初一在男方家初二在女方家,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对于已经生育儿女的夫妻,这个方法可能就更不适合:如果要做到各回各家,那孩子们就只能跟着爸爸妈妈其中的一方,两边老人会想念孙辈,对孩子来说也不是最合适的做法。

眼看又是年关,社交网络上关于「回家过年」的讨论越来越多。

有不少人带着papi酱「各回各家」的词条开始发表意见,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其实关于「过年到底回谁家」这个话题,网上已经吵了好多年。

每年春节都有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离谱新闻,甚至还有不少夫妻因为达不成协商,在春节档上演离婚大戏。

在杭州,就有人因为解决不了「回谁家」,大过节的闹到了法院里。

王女士是杭州人,结婚多年来,一直默默为家庭付出,甘愿做丈夫的后盾,成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这两年来,王女士自己找到了工作,有了一定经济基础。

本以为日子能越过越好,但去年春节后,她和丈夫感情却出现了极大危机: 那就是她不愿再跟丈夫回家过年,但丈夫就是不答应。

丈夫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条件不是特别好,去年春节,王女士要把两个小孩带回自己爸妈家过年,结果遭到了丈夫的反对。

「人家都回婆家过年,怎么就你不一样?

在丈夫看来,嫁到自己家那就是婆家的人了,回婆家过年理所应当。再说娘家又不是不能去,而是要等到年初二才能去。

这些年来,王女士和孩子一直都是跟着丈夫到河北老家过年,去年是第一回要回娘家,本来以为丈夫能体谅自己,结果他却说自己做得不对,不应该回女方家。

一气之下,王女士把孩子偷偷带回自己老家过年,没有带丈夫一起,没想到他居然在家报了警,称家中「人口失踪」。

目前,王女士把离婚诉状刚刚提交到法院。

「结婚后,他一直不想让我出去工作,说他自己赚钱能养我,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有矛盾了。

从王女士的故事来看,她要求回娘家过年并不是无理要求,丈夫却用「传统观念」的大帽子扣住了她,认为自古以来出嫁的女儿就应该在婆家过年。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的地位都要比男性低。

父权社会中,「出嫁从夫」的观念根深蒂固。

男方常常被视为家庭的主导者和照顾者的角色,而女方更多地被看做是承担家务、照料家庭的「保姆」。

一直发展到今天,一些老一辈人的脑海中依然认为「男尊女卑」是正常的现象,甚至部分年轻男性也没能摆脱这样的老观念。

他们普遍认为,妻子嫁给自己就是嫁给了自己的家庭,应该凡是都以自己为主,认为回男方家过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很少有人愿意将心比心想想新婚女性的处境。

在自己父母身边生活二十余年,一朝新婚,本以为是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却被对方看做是自己的「附属品」。

不仅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家庭,还不能在自己父母身边时时陪伴,这未免过于不公平。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女性不愿再被看做是「附庸,」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方式,期望在家庭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家庭对于「嫁女儿」这种传统的观念越来越模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成了被时代摒弃的想法。

而且现在结婚的90后、甚至是0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一个孩子,不回来就只能是老两口自己在家,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回家过年这事,较以前更为看重。

年轻人忙了一年,也更愿意回自己父母身边图个自在,于是「回谁家过年」这道选择题,就变得更加难做。

小苏曾经就因为回谁家过年这档事和新婚的丈夫大吵一架,为此闹得差点离婚

她想不通,为什么丈夫不愿回她家过年,却要强迫自己回婆婆家?

她和丈夫新婚不久,每次过年都按照丈夫当地的习俗回婆家,但除了丈夫她谁也不熟悉,看着别人说说笑笑,自己根本融不进去,还得强颜欢笑。

丈夫看她不自在,随口说今年回妻子家,小苏就一直等着,没想到眼看到了腊月丈夫却出尔反尔,不同意回她家。

丈夫一开始说新媳妇回婆家过年是理所应当的事,但这个理由确实没什么说服力,他吵着吵着也心虚,最后说自己就是不适应妻子家的环境,在丈人和丈母娘面前总感觉差点意思,做什么事都拘谨着,让他感觉不自在。

小苏听见丈夫这么说,直接带着他的思维开始争论, 「你在我家不舒心,那你怎么没想过我在你家也是这样?」

丈夫最后答应明年回妻子家一起过年,但今年必须回自己家,没得商量。

小苏不为所动,她称丈夫已经用这个理由糊弄过自己一次了,都是家里的独身子女,丈夫不回家婆婆不高兴,自己不回家妈妈也会难过,那就各回各家,谁也不打扰谁。

丈夫不理解她的想法,嫌她不贤惠,两人为此争吵不休,一直没和好。

都是父母的子女,不论男女,大家内心深处都是一样的: 只有在自己家过年,才能真正的舒心自在,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年。

之前有网友提出妙招,为了避免男女双方因为回谁家过年争吵,不如把双方老人都接到自己家中,一起吃团圆饭,既能保证大家都相聚,也避免了争吵。

但这种方法其实实践起来不像看着那么容易,且不说老人家来来回回的奔波十分劳累,双方父母见了面也不一定就能完全融合到一起去。

对着一年见不到几面的「亲家」过年守岁,有时候还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

更别说有些家庭情况复杂的,这样一折腾,身累心更累。

其实说到底,春节就是一个为大家家庭团圆提供的机会,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都不同,没有能适应一切情况的办法,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过年方式其实就是针对现在独身子女多、年轻人观念变化加之女性地位提高的社会现象而改变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时代在发展,习俗跟着变化,过年去男方家、去女方家、一家一年再到现在各回各家,这都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求所改变的,没有什么对或者不对,也不存在道德绑架谁的情况。

一家一个样,一对夫妻有一对夫妻的相处方法,能够平衡家庭责任就是最好的,无谓在这些事上争论。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过个皆大欢喜的春节,才是我们最初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