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至13日,【扬州书画三百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扬州举行。
会上,征集遴选了百余件扬州画坛近三百年来的精品代表作集中展出,它第一次系统地展现了清初民国以来扬州画坛的整体情况。其中,有部分世界级大收藏家的藏品,更是首次在国内参展。
画展的重点,则又集中展示了扬州八怪的作品。其中,在石涛的六件画作中,有一幅是由美国收藏家收藏的名为「邵伯」,又称「邵伯帆影图」的画作,成为研究清代邵伯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邵伯帆影图」的画作,宽23.8cm,高31.8cm。整个画面不算很大,着墨也不太多。但烟云满幅,层次分明,是石涛晚年的一幅力作。
画中,天边,是一抹远山,几笔淡墨,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岸上,斜坡疏林,客舍相接,鳞次栉比,千秋各异;湖滨,桅樯林立,参差不齐,逶迤绵延,成阵排列;湖中,流水汤汤,无际无涯,二叶小舟,随波荡流。
在画的左上方,有石涛的题款:「邵伯:‘水底新城镇上民,拍天湖水汜无津。勤劳犹颂当年政,莫讶甘棠绘不真?’秋日水灾泊舟邵伯,访月波图使者。」
整个画作简洁概括,秀朗淋漓,笔墨苍中毓秀,用水尤佳,它如实描绘了洪灾之后邵伯的实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邵伯镇的繁盛。就是三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犹有一股元气溢出,确是一幅山水佳作。
从这幅画的画陶与题款来看,当是一幅纪行之作。是石涛为访月坡图使者而画的一幅写生图。
石涛(1642-1707),俗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广西桂林人,是明代皇室后裔,明末清初画家,清初画界四僧之一。
石涛幼入僧门,早年游历,后隐居皖南,寄居金陵。康熙年间曾北上燕京,后定居扬州,在扬州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
月坡图使者,即图清格。图清格,字牧山,号月坡,居易州之牧山,又号牧l山老人。为满卅人。清雍乾时期的大同知府。工诗善书,亦喜绘画。是石涛北上京城时,在官场上结交的少数几个好友之一。曾向石涛学山水,石涛有诗曰:「更羡燕京图月坡,萧疏兰竹影婆娑,司寇之外图绘科」。
这幅「邵伯帆影图」,即是两人自京城一别后,图月坡南下途中,顺道向已定居扬州的石涛请教绘事时,石涛与图泛舟邵伯时所画。
石涛在这幅画中,用楷书书写的一首题为「邵伯」的诗,也是值得玩味的。
明清之际,由于战乱不断,水利失修,水患频发,南下的黄淮之泥沙经年积淀,己使高邮、江都沿湖沿运的集镇低于水面了。正如汪曾祺在小说中写的那样「运河就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还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所以,石涛在【邵伯】诗的开头就说「水底新城镇上民」。
到了康熙乾隆年间,他们都曾将河务列为朝廷的大事来办,多次南巡,亲自筹划治水事宜。自然也取得一定成效。这次水灾过后,沿湖沿运连渡口都看不见了,但所幸邵伯镇民居还是安然无恙,大小船只都依岸避风。这些,自然应归功于近年来治水的德政,更是当地民众的齐心协力筑堤抗灾的结果。这就是他画中所描绘的灾后真实的邵伯啊!(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