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之一

2024-04-08国风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

画诀: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沈成画。夫学画者,每念惜墨泼墨四字。于六法三品,思过半矣。

今译1:

画诀:文人作画应当以草书、隶书和奇字的笔法来进行,画树要像弯曲的铁丝,画山要像画沙一样,彻底摆脱甜俗的套路,这样才能有文人的气概。不然的话,即使画作看起来符合标准,也已经陷入了普通画师的魔境,无法挽救了。如果能够摆脱束缚,就像是透过渔网的鱼儿一样。画家的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要。气韵是无法学习的,这是天生就知道的,是上天赋予的,不过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摆脱尘世的污浊,自然就能在心中营造出山水的意境,立刻成就卓越的画作。随手画出来,都能为山水传神。李成作画惜墨如金,王洽则善用泼墨来作画。学习画画的人,常常思考惜墨和泼墨这四个字。对于六法和三品,就已经理解了大半了。

(六法三品出自【格古要论】,是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六法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傅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气韵生动被认为是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被认为是妙品,得其形似、不失规矩被认为是能品。)

原文2:

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最悬解。吾以此悟高出历代处,虽不能至,庶几效之,得其百一,便足自老以游丘壑间矣。

今译2:

古人论画时说,下笔便要有凹凸的形状。我认为这句话最难以理解。我从这句话中悟出了自己比历代画家高明的地方,虽然不能完全达到,但也能模仿得差不多,能得其百分之一,便足以在山林丘壑间终老了。

原文3:

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宋画院各有试目,思陵尝自出新意,以品画师。余欲以此数则,徵名手图小景,然少陵无人,谪仙死。文沈之后,广陵散绝矣,奈何?

今译3:

雨过天晴,地面的雾气渐渐消散,天空的浮云也收敛了踪迹。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泛起涟漪,树叶也微微凋零。春草青翠欲滴,春水碧波荡漾。送君南浦,心中悲伤难以言说。四更天,山边吐出了月亮,夜色未尽,江水倒映着明楼。海风不停地吹,江上明月的倒影却不会被吹散。宋代画院各有考试科目,宋高宗赵构曾经自出新意,以此来品评画师。我想用这几句诗,来征召名家高手绘制小幅山水图,然而杜甫不在了,李白也已仙逝,文徵明和沈周之后,广陵散也成为绝唱,这让我感到无可奈何。

原文4:

潘子辈学余画,视余更工,然皴法三昧,不可与语也。画有六法,若其气韵必在生知,转工转远。

今译4:

潘子这一辈的人学习我的画作,看起来比我画得更精巧,然而对于皴法的精髓,我却无法与他们交流。绘画有六法,而气韵这一法则,必须是天生就知道的,越是追求技巧,就离气韵越远。

原文5:

画中山水,位置皴法,皆各有门庭,不可相通。惟树木则不然,虽李成、董源、范宽、郭熙、赵大年、赵千里、马夏、李唐,上自荆关,下逮黄子久、吴仲圭辈,皆可通用也。或曰:须自成一家。此殊不然,如柳则赵千里;松则马和之;枯树则李成,此千古不易。虽复变之,不离本源,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倪云林亦出自郭熙、李成,少加柔隽耳,如赵文敏则极得此意。盖萃古人之美于树木,不在石上着力,而石自秀润矣。今欲重临古人树木一册,以为奚囊。

今译5:

画中山水的位置和皴法,都各有门道,不能相通。只有树木不是这样,李成、董源、范宽、郭熙、赵大年、赵千里、马夏、李唐,上至荆浩、关仝,下至黄子久、吴镇等人,都可以通用。有人说:必须自成一家。其实并非如此,比如画柳树就学习赵千里,画松树就学马和之,画枯树就学李成,这是千古不变的方法。即使稍有变化,也不会偏离本源,哪有舍弃古人的方法而独自创新的呢?倪瓒的画作也出自郭熙和李成,只是稍加柔和隽永而已,赵孟頫就深得这种画法的精髓。他的画作能够汇集古人画作中树木的优点,不在石头上着力,而石头自然秀润。我现在想重新临摹古人的树木画作,作为画囊收藏。

原文6:

古人画,不从一边生去。今则失此意,故无八面玲珑之巧,但能分能合。而皴法足以发之,是了手时事也。其次,须明虚实。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有详处必要有略处,实虚互用。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虚实,以意取之,画自奇矣。

今译6:

古人作画,不会只从一个方向画起。现在的人却失去了这种意境,所以没有八面玲珑的巧妙,但是能够做到有分有合。而皴法足以发挥这种画法,这是画家熟练掌握的技巧。其次,必须明白虚实的含义。实,指的是各段中用笔的详略。有详处必然有略处,虚实相互映衬。画得疏就不会深邃,画得密就不会有风韵,只要能够审慎地运用虚实,根据自己的心意取景,画作自然就会新奇。

原文7:

凡画山水,须明分合。分笔乃大纲宗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了然,则画道过半矣。

今译7:

凡是画山水,必须明白分合。分笔是绘画的大纲宗。如果能够掌握一幅画的分笔,以及一段的分笔,那么对于画道就已经理解一大半了。

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将分十五集讲解,本集到此,未完待续。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