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杜甫的枣树与西邻的寡妇

2024-04-16国风

作者/郝加献

鲁迅的后花园有枣树,杜甫门前也有

【穿行在唐的街巷/到处炫目的霓虹/2300名诗人沿着小径走来/50000粒珍珠,装点大唐璀璨星空/朗朗诵读声,丈量千百年后世与唐的距离】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散文【秋夜】别致的开头。

当年读这篇散文的时候,笔者最关心的是,有没有人爬上树去偷枣。

后来读唐诗,知道了杜甫的门前也曾有枣树。

公元767年,也就是杜甫漂泊到四川冀府的第二年,他住在溪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面有几棵枣树,长势茁壮,结枣硕大红润,又脆又甜,十分诱人。

西邻的一个寡妇,她没有儿女、没有丈夫、没有亲戚,因为没有吃的,便常常来打(扑)枣充饥,杜甫从不干涉。

后来,杜甫把这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居住,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姓吴的一来就在堂前插上篱笆,禁止打枣。

寡妇本来就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生怕物主辱骂,甚至把她当作盗窃犯,她对着吴郎扎的篱笆,犯了难。

寡妇想到了杜甫,他是这草堂和枣树的主人,就来找杜甫诉苦。杜甫因而写了【又呈吴郎】一诗去劝告吴郎,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体贴那位寡妇。

在写这首诗以前,杜甫已经写过一首诗给吴郎,题目是【简吴郎司法】。

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但是为了使他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自己的劝告,所以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一个表示敬意的「呈」字,足见杜甫的重视与细心。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听罢穷到只剩下几根骨头的寡妇诉苦,杜甫从寡妇打枣,联想到了持续了十来年的安史之乱,想到了山河破碎的国家与流离失所的民众,不禁潸然泪下。

杜甫提笔点醒吴郎、开导吴郎: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也决不止是打枣;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是没有着落,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

推己及人,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寡妇打枣,而是要表示亲善,表示欢迎,让她安心打枣。

后面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首七言律诗【又呈吴郎】,流传下来,感动无数后来人。

陕北有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通过杜甫劝说吴郎允许寡妇打枣这件小事,可见这句民歌名副其实。

【作者简介】 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

编辑/飘飘花语